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东亚儒学的发展中,不论中国的明(1368-1643)、清(1644-1911)时代,或是韩国朝鲜时代(1392-1910),乃至日本德川时代(1603-1868),朱熹(号晦庵,1130-1200)思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朱子学往东亚传播的过程中,明代朱子学者罗钦顺(号整庵,1465-1547),对朱子思想提出修正观点,也引发了触媒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乃以罗钦顺《困知记》为线索,择取德川时代藤原惺窝(1561-1615)、林罗山(1583-1657)、贝原益轩(1630-1714)等三位朱子学者的思想为例,探究日本德川时代朱子学者对明代朱子学者罗钦顺思想的受容,以呈现东亚朱子学发展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新版《辞海》哲学分册在“罗钦顺”这个条目下面指出罗钦顺思想的局限就在于他接受了程朱的“理一分殊”之说,并引了他的“人犹物也,我犹人也,其理容有二哉?然形质既具,则其分不能不殊;分殊故各私其身,理一故皆备于我”一段话为证。此点我认为是不确切的,特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理气之辩,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漫长历程。贯穿于其中的是理本论与气本论哲学绵延数百年的争辩、诘难、冲突、融合与汇流。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二程最早由理统气、由理训气,罗钦顺则对程朱派的理气论进行了哲学重构,理本论嬗变为气本论,理学已被气学悄悄兼并和整合,这是宋明理学史上一个重大哲学转向。罗钦顺从程朱营垒内部颠覆了理学体系,进而与张载和王廷相气学前后呼应。罗钦顺在中国思想史上地位的确立,在其理论方法层面,既源于错看,也来自多年参悟基础上发先儒之所未发。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81章是冯先生一生研究中国哲学史最后所做的总结,也完全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在这一章中冯先生提出了关于两种辩证法思想的问题。与他以前的论述相比较,他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有明显的发展。冯先生关于辩证法思想的论述,有深远意义,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上的重要范畴,"中"也是很重要的范畴。以往的一些研究,主要是立足于《老子》或《周易》中的"阴阳"思想,或者《中庸》中的"中"的思想,而对于"阴阳"与"中"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则讨论者不多。新近公布的清华简《保训》中,同时谈到了"阴阳"和"中",值得我们探究"阴阳"和"中"的关系以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哲学史学家们对哲学史的研究结果无论怎样分歧和多样,但他们至少在两个原则上是有共同点的。首先,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哲学史的发展情况;其次,他们也反映了哲学史学家个人研究的立场、思想和方法,这也就是哲学史观问题。黑格尔作为一个哲学史家,《哲学史讲演录》是他的主要著作;此间,他用自己全新的方法,论述了哲学思想发展史,尤其是精辟阐述了哲学及哲学史对象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史料需要蒐集、鉴別,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对哲学史有什么样的看法,就一定要用与看法相适应的方法。所以,哲学史观决定了哲学史的研究法。总括起来,下面所要讲的,是研究哲学史的方法,而以我写的《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的研究过程,作为具体事例来说明。我们的哲学史观(亦即我们哲学史研究法),是让历史说话,不让成见当权。详言之,我们研究哲学史,唯置身于哲学家的著作中,体认其中心思想之所在,指出其独到的见解以及其发展的情况,使古人的思想重现于今人的眼前,并不杂以本人的私意,亦不穿凿附会,更无构造一种思想的历力法则①的野心,唯有实事求是,作忠实的描写,予以适当的评价罢了。  相似文献   

8.
以20世纪早期中国哲学史的写作为背景,主要通过钟泰《中国哲学史》与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两种中国哲学史书写方法对比研究,阐发钟泰《中国哲学史》的学术特点在于探索中国本位的叙事方式。其思想的得失见弊对我们今天的中国哲学史学科自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一篇严格意义的古代哲学史论文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从它的研究主题、研究计划、它所使用的研究文献、它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它所提出的思想观点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考察。我们的观点是,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在许多方面是一篇严格意义的古代哲学史论文,但是,在有些方面则又溢出了古代哲学史研究的范式,体现了他的思想的黑格尔主义的阶段,和受到黑格尔的哲学史研究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史作为一个现代学术门类,应当是一个涵括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学、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以及中国哲学史学史的学科群。张岱年先生以自己数十年间的学术实践与丰硕的学术成果,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个学科群的建构与发展作出过重要的历史贡献。重视并总结张先生的这种历史贡献,不但有助于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从理论的层面对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的思考,也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拓展与深化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主体客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问题,也是哲学史上各派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等著作中,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关于主体客体的认识论思想。学习、研究这些思想,对于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主体客体问题的讨论,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这也是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是列宁研究认识论问题的主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列宁阶段形成的标志之一。过去,我们对《唯批》中包含的认识论唯物主义思想的研究较为注重,但是对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却不够重视,研究不多。我认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唯批》的有关辩证法思想,对于我们把握《唯批》的哲学思想全貌,深刻理解《唯批》在整个列宁辩证法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具体领会《唯批》何以成为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列宁阶段的标志的深刻含义,对于批判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唯批》的贬低和攻击,无疑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本文拟从这一角度作些初步探讨。一、《唯批》是列宁探索认识论辩证法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哲学史中,黑格尔是系统地阐述了哲学史观的哲学家。他把辩证法应用于哲学史,第一次把哲学史描绘成贯穿着发展、联系原则的历史过程,他批判了形而上学的哲学史观,强调哲学史应具有的科学地位,为哲学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的创立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但是,正如黑格尔是他那个时代的矛盾式的人物一样,他的整个哲学体系连同哲学史观也都包含着矛盾,存在着精华和糟粕的对立。有分析地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是我们研究黑格尔哲学史观的基本态度。黑格尔把整个哲学史看成一个在发展中的系统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主要是在《哲学史讲演录·导言》中阐述的。在《导言》中他  相似文献   

14.
从贺麟对现代中国哲学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哲学史家确应是一个哲学家,一个哲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哲学史家.一个哲学家在考察哲学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形成超越一般人对于哲学发展历史的理解,而且可以使考察哲学史的过程成为自己思想哲学的过程.现代中国哲学史上,在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理论方面真能有所建树者,大都是兼具哲学家与哲学史家双重身份的学者.贺麟即是这样的学者.贺麟一生的学术活动,虽主要致力于西方哲学研究,但他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同样获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对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设作出了自己重要的贡献.这样的成就与贡献,即得益于贺麟在中西哲学与哲学吏两个领域都具备深厚的学术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导师萧萐父教授是中国哲学史的大家,20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他有关明清哲学史的论述蜚声海内外,而他所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卷)也成为国内许多大学哲学教材的一时首选。我自己最初对中国哲学史的入门学习,除了冯友兰先生早年撰述的《中国哲学史》外,就是从先生主编的这部《哲学史》中去作解读与领会的。大体说来,佛家与儒、道两家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思想与哲学的纲骨,这一点即使现在看来也不为过⑤。于是,佛学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理解中国哲学史中的一个重要面向。自近代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的荀学研究成果主要通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部哲学史著作呈现。《中国哲学史》注重运用西方哲学的研究范式和现代学术方法对荀学思想进行体系建构和概念分析,使荀学思想系统化;《中国哲学简史》重点在于论述荀学的政治哲学思想,通过“正”和“负”的研究方法让西方人更好地理解荀学思想的核心命题;《中国哲学史新编》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立场的指导下,融合新理学体系对荀子哲学进行重构,阐发荀学思想的价值,为当代中国的哲学发展提供智慧和营养。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心学自产生以来,便备受当时学者们的关注,其信奉者、追随者较多.不过,它又是一种较易引起争议的学说.在王阳明心学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之中,罗钦顺即与王阳明展开辩驳.他对王阳明心学的辩难可归纳为以下数方面:一是从体用、修养工夫、常识等角度批驳了王阳明关于“良知即天理”之类的说法;二是认为王阳明的“心即理”说会滋生“求内遗外”等弊病;三是反对王阳明将格物解释为“正念头”,等等.罗钦顺批驳、辩难王阳明心学,旨在扭转王阳明心学过于内在化的倾向.不过,罗钦顺对王阳明心学的辩难也有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8.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为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都必然要重视史料的论证和分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史料,就是历史资料,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文字、实物、口碑反映人类生活、斗争的业迹所遗留下来的原始记录。没有史实的记录,就没有历史的研究;没有哲学史、思想史史实的记录,也就没有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无论中外历史、中外哲学史、思想史都是如此。本文拟就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史料学问题,略陈刍议,以便引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史料学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先秦诸子的著作,从汉代以来,历朝学者即进行研究和整理,尤其是清代学者,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卓有贡献。正由于前人的努力,我们今天得以很方便地阅读和使用这些古代文献,进行思想史的研究工作。但是,历代学者都有其局限性,并没有把一切都完成。我们今天在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时,理应用比前人更科学的眼光来判别是非,作出抉择和进行更贴切的诠释和阐发。使历史上思想家们的思想材料更准确地被后人所了解,也使我们的哲学史研究工作建筑在更可靠的史料基础之上。中国哲学史史料有待进一步整理,校  相似文献   

20.
通观人类全部思想史,任何一种新的学说的创立,都是以已有的思想材料作为自己的出发地。离开前人的思想成果,新思想的产生是不可能的。作为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基础的哲学,同样也是以已有的思想材料为出发点,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优秀哲学思想,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和社会历史斗争的丰富经验而创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清楚的表明马克思恩格斯是从黑格尔哲学出发,中间通过费尔巴哈哲学的桥梁,完成自己世界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