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中日甲午战争史的研究,素为治史者所重视。自1980年以来,出版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戚其章的《北洋舰队》(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戚其章主编的《甲午战争九十周年纪念论文集》(齐鲁书社1986年版),孙克复、关捷的《甲年中日海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甲午中日陆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孙克复、关捷主编的《甲午中日战争人物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孙克复的《甲午中日战争外交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吴杰  相似文献   

2.
在甲午中日战争的论述中,有一传统说法,即“帝党主战,后党主和”。事实是,在这场战争中,虽然总的说来帝党表现比后党好,但帝党并非始终主战,后党也非始终主和。让我们先来看看后党中心人物慈禧太后对“战”与“和”的态度。大量事实表明,慈禧太后开始是主战的。据《翁文恭公日记》甲午六月十四日(1894年7月16日)记载:“上意一力主战,并传懿旨亦主战。”又据该日记甲午六月十五日载:“皇太后谕不准有示弱语。”  相似文献   

3.
方伯谦(1854—1894)是清末北洋海军屈指可数的高级将领,他的一生与海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对我国早期海军的建设曾有过一定的贡献。本文拟对他的略历及其海军生涯作一介绍。(一) 方伯谦,字益堂,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生于1854年1月14日(咸丰三年,癸丑十二月十六日)。1867年6月(同治六年五月)考入刚创办的福建船政局附设的英文学堂(又称后学堂)第一期,学习驾驶专业。这时他年方十三周岁。由此机缘,使他得以跻身于初创的中国海军事业。  相似文献   

4.
苏颂,福建同安人,是我国宋代杰出的科学家。关于苏颂的籍贯和徙居地学术界说法不一。对苏颂的原籍,有泉州,南安,晋江,同安四说;对其宦游中的徙居地,有润州,丹阳,丹徒三说。兹列举如下: (一) 《宋史·苏颂传》说:“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福建通志》、《南安县志》的苏颂传略都从此说。几年前出版的《福建科学家小传》和《南安县地名志》,仍将苏颂作为南安县的历史名人,给予列传介绍。  相似文献   

5.
一八九四年九月二十四日凌晨,北洋海军副将、济远管带方伯谦被军前正法,斩首于旅顺口。方伯谦正法是根据九月二十三日军机处寄给李鸿章的“本月十八日开战时,自致远冲锋击沉后,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首先逃走,致将船伍牵乱,实属临阵退缩,著即行正法”的谕旨执行的。这是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为整肃军纪而处斩的第一个高级将领。方伯谦被处以军前正法极刑,是罪有应得,还是冤杀?这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桩疑案。方伯谦被杀不久,其妻即以方被冤杀为由,上北京告皇状,但未有结果。此后,方的部  相似文献   

6.
<正>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对甲午战争史的研究,是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建国后,尤其是粉碎"四人帮"以来,这一研究进展很快,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一些新的重要突破.值中日甲午战争九十周年之际,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就是这一研究课题的重要成果.《论丛》是戚其章同志长期研究甲午战争史的论文结集,共收文章二十九篇,有关于北洋舰队建立、发展、覆灭和甲午战争起因、进程、结局的考证和论述,也有关于人物的评传和史料辨析,还有关于甲午战争史研究概况的评述和理论的阐发等等.全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为指导,观点鲜明,资料丰富,论说充分,叙述生动,史论结合,寓论于史中,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区最近出版的《壮族历史人物传》、《广西历史人物传》,各有一篇介绍黄鼎凤的文章,两篇文章同为饶任坤同志所作。笔者是贵县人,原就业余所涉猎的有关黄鼎凤资料,提出十个问题,与作者商榷,并向史学界的同志请教。(一)黄鼎凤何年起义?同治《浔州府志》载:“咸丰三年十一月,贵县贼黄鼎凤倡乱。”光绪《贵县志》说,咸丰二年鼎凤从湖北逃回黄练圩,“故放大言,谓有彼在,谭特养等当不敢侵犯(覃塘)。遂招回覃塘圩开设壮丁馆。特养两次带匪入境,鼎凤俱身先团练打退。”民国《贵县志》说,“(咸丰三年)鼎凤回据覃塘,”“设壮丁馆练民团。”从上引三份资料考察,结合太平军1852年12月挺进湖北的史实,可知1852年冬黄鼎凤回到黄练,  相似文献   

8.
戚其章1925年3月生,山东威海人。现任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山东省历史学会会长。著有《中日甲午威海之战》(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年)、《北洋舰队》(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晚清海军兴衰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辑校《李秉衡集)(齐鲁书社1993年),主编《中日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12册(中华书局1989~1996年)等。王永祥研究员,1937年生,河北人,原河北省社科院…  相似文献   

9.
戚其章的《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用新视角探索甲午战争历史的著作 ,是一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著作 ,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丰硕的成果。中国和日本接触到国际法 ,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中国早在鸦片战争中 ,林则徐在组织翻译一批西书时 ,就摘录了瑞士国际法学家滑达尔《万国法》中的一些内容 ,随后美国惠顿的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也译成中文。日本接触国际法在中国之后 ,是从中国介绍过去的。但两者对国际法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很不一样。中国认为国际法不过是“其地儒者所撰” ,而“…  相似文献   

10.
经历了近百年的研究与争论,对方伯谦案件中有关“济远”舰在丰岛海战中的表现,及黄海海战中“牵乱船伍”、“撞坏扬威”等问题,已经基本取得了共识。因此,本文仅就方案研究中尚需说明与深入的某些关键点发表一孔之见,敬请指正。一、关于《卢氏甲午前后杂记》的稿本自从1988年发表的《方伯谦案新探》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卢氏甲午前后杂记》的材料后,不仅使方案的研究上了一个台阶,而且《杂记》也引起了史学界的广泛重视。该书是于  相似文献   

11.
一八九四年至一八九五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于朝鲜,结束在中国,这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然而,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第七卷却肆意颠倒。说什么甲午战争“基本上是在朝鲜的土地上进行的”,对我国人民以及陆海军爱国官兵在朝鲜、中国土地上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则只字不提。苏联历史学者齐赫文斯基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也闭口不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对此,必须给以批驳,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正> 最近出版的《广东省概况》第22页,断定邓世昌先于1855年.山东威海刘公岛北洋水师纪念馆,注明邓世昌十二岁考入福建船政学堂.这与前说基本相符,因邓世昌入学堂时间为1867年,推其生年即是1855年.上述两说,可能来自《番禺县续志》(以下简称《续志》)有关邓世昌的记载,因为《续志》记载邓世昌牺牲时“年四十”,中国过去习惯以虚岁来计算年龄.若1894年邓世昌为40岁.推其生年则为1855年.  相似文献   

13.
甲午黄海海战图片中的致远舰考疑宋庆《中国近代史参考图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出版,以下简称《图录》)中册第232页中,有一幅题为“奋勇冲向敌舰的中国军舰致远号”的图片。此图片,作为甲午黄海战役中爱国将领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英勇战斗的形象,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4.
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桂林抗战文艺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收入桂林抗战时期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人物、作品、论著、报刊、社团、文艺活动的条目1900多条,全书65万字,是研究抗战文艺不可缺少的工具书。早在1980年,广西社会科学院就组织了一批研究人员收集整理桂林抗战文艺资料,先后出版了《桂林文化城纪事》、《桂林文化城概况》、《文艺期刊索引》、《西南剧展》、《欧阳予倩与桂剧改革》等研究资料专集,为编撰《辞典》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可见,《辞典》是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者先前曾考证了郁达夫的《小说论》的写作和出版时间(载本刊八○年二期),纠正冯雪峰同志的一九二九年说。近阅读《近代日本文学辞典》(久松潜一、吉田精一编,一九五五年版),方知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小说《不如归》,自一八九八年问世后,至一九二七年九月该《辞典》出版时,翻印在一百九十版以上,郁达夫在《小说论》中说“已经  相似文献   

16.
黎简,字简民,号二樵,广东顺德县弼教村人,是清中叶一位著名的艺术家。有关他的生卒年,在解放后出版的书刊中有三种不同说法。一种是一七四八(乾隆十三年)——一七九九年(嘉庆四年),年五十二。见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624页),新《辞海》“黎简”条即用其说。一种是一七四七(乾隆十二年)——?见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1979年重印本,第四册,297页),对卒年取存疑态度。还有一种是一七四七——一七九九年,年五十三。见郭味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354页、415页)及商承祚、黄华《中国历代书画篆刻家字号索引》(上册22页)。按,第三说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央文献研究室前副主任金冲反先生撰写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一书,2009年8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部114万字的四卷本著作.从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写起,历经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大大小小的社会运动、政治风波,一直写到2000年。此前,金冲及曾主编过《毛泽东传》《周恩来传》《刘少奇传》《朱德传》等作品。在本书的写作中,他参阅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在许多重大事件、人物评价上,都有一定的突破。最近,新京报记者张弘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8.
时公 《学术界》2004,(6):279-279
由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戚俊杰、刘玉明主编 ,著名学者戚其章、王家俭等撰著的大型丛书《勿忘甲午》 ,历经四年艰辛 ,探赜索隐 ,终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并于 9月 1 8日在威海举行了首发式。中国历史学会会长李文海教授在首发式上盛赞道 :“编辑这套丛书立意很好 ,书的名字起的也好。”并指出 :“该书的问世 ,对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 ,鉴古知今 ,继往开来 ,凝聚全国民心 ,同心同德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是大有裨益的。”该丛书含九个分册 :王如绘著《甲午战争与朝鲜》 ,戚其章著《甲午日谍秘史》 ,王家俭…  相似文献   

19.
熊安生(?—578),字植之,《周书》、《北史》均入《儒林传》,长乐阜城(今河北阜城县)人,后长居于邺(今安阳市北)。生于北魏太和末,最晚在太和二十一年(497),卒于北周宣政元年(578)。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四朝。 熊安生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从师为学和为师授徒中度过。东魏天平(534—537)中,他已经约四十岁,还从李宝鼎学《礼》。以后以“三礼”授徒。直到北齐河清(562—565)  相似文献   

20.
应璩诗论略     
应璩(190——252),字休琏,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人。其祖应奉,字世叔,“才敏,善讽诵”,世称“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三国志·魏志》卷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裴注引华峤《后汉书》,“后”字原脱,据《隋书·经籍志》补);从父应劭,字仲瑗,博学多识,撰有《风俗通》、《汉书集解》等书,为世推重;其兄应(王易)(?——217),字德琏,“学优以得文”(《文心雕龙·才略》),建安七子之一;其子应贞(?——269),字吉甫,“善谈论,以才学称”(《晋书·文苑传》);汝南应氏,真可谓“世济文雅”(张溥《应德琏·休琏集题辞》)了。关于应璩的生平,本传(附见于《魏志·王粲传》下)极为简略,但从裴松之所引《文章叙录》中,我们可得一梗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