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张炜和19世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关联.比较研究发现,托尔斯泰的创作思想特征,即贵族意识、忏悔意识、平民化思想、宗法制生活、道德理想主义和自然神论等主题意向在张炜的创作中均有所体现,或者说,在张炜的创作中含有托尔斯泰创作"痕迹".本文旨在借用托尔斯泰创作的思想特征来诠释张炜及其创作思想,同时阐明,在中西方文化影响方面,中俄作家在其创作中体现出了相近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因选题与创作脱离生活和实践、与职业定向不能建立有效的联系而无法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内在创作动力。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师教育类专业特点和大学生特定的心理特征,更加关注毕业论文的创作过程和培养价值,将毕业论文创作与学生生活、实践、就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实习相结合,对毕业论文创作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隶书作为汉字书写的一种书体,一直受到学书者的青睐。了解隶书历史、风格是学习和创作隶书的基础,选帖和临帖是学习和创作隶书的重要一环,从集字训练过渡到自主创作是学习和创作隶书的必由之路。隶书创作时要取法经典的隶书造型和搭配合理的章法布局。  相似文献   

4.
"故乡是血地"是莫言小说的根本创作原则,它表明莫言在小说创作中极为尊崇长期在故乡凝结的厚实的生活和生命体验,并藉此开拓出自己文学的博大境界。对于新时期以来卓有成就的乡土小说家而言,这种创作原则具有普遍意义。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这样几位成就巨大的陕西籍作家的代表作品也是秉持这一根本创作原则的。莫言、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人的这一根本创作原则与鲁迅、茅盾等现代作家主要践行的"现代性"话语创作和以赵树理、柳青、浩然等为代表的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主要从事的"党性"话语创作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因此上获得了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成为观察和衡量百年文学史上乡土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5.
王跃文致力于官场人性的勘探与表现,其创作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研究者围绕着题材选择、主题构成、人物形象、叙事方式、创作特色以及创作缺失等方面对其创作进行了深入探究。同时,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憾甚至空白,诸如对其创作观念、创作心理的研究以及比较研究不足,研究的同质化倾向严重等等,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李春  胡黎红 《东岳论丛》2011,32(6):83-87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关键时期。本文以电影产业化和全球化为坐标,分析当前中国电影面临的结构失衡、原创力低、意义缺失和文化失落三大创作危机,从价值观、方法论和文本创作层面勾勒面向未来的中国电影创作战略,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创作;打造中国特色的类型化创作模式,承继与创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通过重新呼唤电影的文学性、实现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突破叙事瓶颈,全面提升中国电影创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马云 《河北学刊》2001,21(1):21-25
萧红和端木蕻良结合以后,他们的创作发生了相互的影响。萧红在创作情境、情感表现、叙事的完整性和故事性、以及创作的自传性和主体意识的表现等方面,可以看到端木的影响,这些影响是积极的。同时,端木的创作在题材和主题、情感和人物表现方面.也可以看到萧红的影响。但是,萧红的病逝,以及二人的结合所招致的非难,给端木的身心造成极大损害,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批评史上,白居易比较早地思考山水诗的创作动机、创作题材、思想内容及创作环境等基本原理,有些还颇具超前性,在诗歌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方面有着很大贡献。白居易的山水诗创作与理论成就,不仅得益于其园林设计、建造的专业素养,更与其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重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当代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中,"典型化创作"与"典型创作"、"典型化的过程"与"塑造典型的过程"、"典型化的规律"与"典型创作的规律",往往被视为一码事."概括和个性化相统一"的"典型化",竟成了典型创作的专有方法和专有名词,然而,这种含义上的"典型化"一旦和典型创作混为一谈,关于"典型"何所指的问题,以及典型创作的真谛问题、典型本体  相似文献   

10.
罗敏 《江西社会科学》2012,(12):219-221
王西麟“三位一体”的创作思维是指创作紧紧围绕情感表现、技术手段和语言来源三个重要因素来进行,并将这三个因素相互融合,形成作曲家个性化的创作思维.“三位一体”创作思维的形成,要求在努力学习西欧先锋创作技术的同时,更多地学习和研究本民族的音乐语言特征,并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音乐表达作曲家自身独特的感情和思想,这无疑对当下创作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方苞以古文名扬天下,世人皆言其不作诗,他自己亦多次提及自儿时即"绝意不为诗"。方苞"绝意不为诗"的根本原因是其父力戒方苞为诗。另外,相较于文而言,方苞诗才确实有限,诗作受到友人批评,他自己也意识到诗歌之难为。但事实上,方苞并非真的与诗歌绝缘,他时常写诗,只是少有留存而已,其从弟方世举的诗集中曾提及方苞作诗,足以明证。他有大量诗序,可见其诗歌观念。  相似文献   

12.
康熙五十年发生的震惊朝野的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案,方氏家族遭受沉重打击。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得罪,后经宽大处理,因祸得福,官运通达,由昔日家境贫困,又屡困场屋的落拓文士一跃而贵为天子侍从、本朝达官,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种特殊的恩遇并未给他带来心绪的片刻宁静,反而使他陷入了心态失衡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一方面,他极力颂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君主善待自己并宽赦方氏族众的皇恩,另一方面,他没有完全挣脱《南山集》案的阴影,心绪凝重,心态极其复杂,如对作《南山集序》的追悔,对亡友戴名世的追念与痛悼,以及对方氏宗祸与自己家祸的无比痛心等。  相似文献   

13.
本体究竟是超绝的还是内在的、知识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虚妄的、方法究竟是融贯的还是分裂的、人性究竟是善的还是恶。本文认为,方东美晚年就这四个方面展开的东西方哲学之比较研究,旨在揭示东西方哲学之根本差异就表现为“机体主义”与“二分对立”的精神悖反。这一悖反,是东西方人不同心态的必然体现。因此,基于东方中心主义的立场,方东美在晚年时常强调这么一个观点,即东西方哲学要想真正实现互补融通,关键在于西方人应首先改变其心态,放弃分离型的观念,认同东方人的融贯型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4.
方国瑜先生治云南地方史、民族史,历来重视云南金石文物资料的搜集、编纂和研究,并在少数民族金石档案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在云南金石档案研究方面,他的独到见解已自成一家之言,他的治学思想和金石论著已成为云南学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张影 《北方论丛》2007,(6):12-15
宋代教坊与民间演剧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间伎艺人承应内廷演出。宋代教坊凡遇大型节日庆典均要征集民间伎艺人入宫承应演出。第二,教坊伎艺人与民间伎艺人在民间节日期间以及内廷重大庆典时都有同台演出的机会。教坊伎艺人与民间伎艺人同台献艺,对教坊伎艺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博采民间众长的时机。第三,民间伎艺人与教坊伎艺人的互动。这种互动主要表现为:教坊伎艺人因年老、战乱等原因流落至民间;而民间伎艺人因其伎艺精湛而被征入教坊,这都促进了民间与教坊伎艺的交流。另外,宋代教坊乐艺组织对民间的影响也很深远。  相似文献   

16.
崔波 《殷都学刊》2005,(4):30-34
汉代经学是儒家经学的确立阶段,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给儒学发展拓展了充分的空间。汉元帝时,重用经学之士,注重人才的德行道艺和学术水平,使大批儒生涌入政界,京房就是这样背景下,加上长于占卦,受到元帝的赏识,进而受到重用。这时,京房提出了考功课吏法,该办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方言》版本流传及文字校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最早见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序》,目前有宋本、明本和清本等不同版本。为了使《方言》更接近古书原貌,先后有戴震、卢文、刘台拱、王念孙、钱绎等人对《方言》进行校订。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方言》及郭注本逐渐接近古书原貌,为后人对《方言》进行研究扫除了障碍。  相似文献   

18.
方拱乾系清初诗坛一别具认识意义之重要诗人 ,其罹科场案、遭流放至极北后之心态吐露于后人辨认清初这一层面知识分子之精神状况特备典型。同时 ,其诗歌理论倾向及创作实绩也均不俗 ,可于诗史踞一席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初期,方力钧的艺术蜚声国际,然而,由于当时尚处于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东西方存在着长期的隔阂与误解,所以,国内外对于方力钧艺术一直存在着误读现象。国外评论者认为,他的艺术代表着与主流意识的对抗;国内评论者认为,他的艺术是后殖民主义的象征。这种结果导致方力钧虽然在国际重要展览中大受好评,但是艺术家真实的声音一直淹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实质上方力钧的艺术是立足于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特别是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普遍存在而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社会问题,更为真实地记录了那个年代处于体制转型时期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杜勇 《殷都学刊》2010,31(3):1-5
甲骨文中的"巴方",其国名虽有多种隶定,但似以释巴为胜。从文献所载商末周初古巴国活动于汉水上游一带,以及宝山文化为早期巴文化等情况看,将巴方等同于古巴国或与事实相近。周初封巴于南土,不过承认其诸侯国地位而已,并未导致巴国王族由此改姓而成为汉阳诸姬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