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哲学与科技创新方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研究方法的创新,而哲学思维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普遍有效的方法,它在给人提供世界是什么样的同时也提出认识世界的方法应当是什么样的。哲学的归纳与演绎、辩证逻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在科学创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科技创新成为促进生产力提高、推动社会进步、参与国际竞争、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最强有力的手段这一意义日益凸显出来的时候,本文拟从科技工作者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方面,探讨哲学对科技创新的作用,特别是探讨哲学对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创新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为科技创新提供认识方法方面的作用;和对提高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其特有的科技创新观。科技创新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这"三个面向"为我国科技创新指明了主攻方向,呈现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在科学技术哲学、经济学哲学与产业哲学三个层面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单个个人的分散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性的协作活动。因此,要有效地进行现代科技创新就必须具有适宜的社会环境。这种社会环境主要涉及三方面因素:一是社会需要。它为科技创新提出目标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并为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提供条件。二是良好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政治环境可以保障科技人员的合法地位和人身安全,保证科技人员的丰富资源,凸现高效率的科技社会建制,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三是人文因素。它主要包括伦理道德、传统、宗教,社会学科中的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这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当代科技的定位考量,科技创新的哲学研究,工程哲学的兴起与构建,科学哲学 的延拓与深化,是“论坛”,也是科技哲学学科创新前沿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科技创新价值观是建立在“发展是天然合理的”哲学信念上,忽视了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哲学问题与环境问题。我们认为科技创新生态化价值观根源于人类对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价值观,科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科技哲学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全新的拓展,发展为重要的哲学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形成了一般科学哲学与科学技术论、自然哲学与分支科学哲学、技术与工程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技与工程伦理、科技史以及科技文化与传播等相对独立但又有一定交叉的研究进路.近二十年来,中国在科技与工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迅猛发展,实践的需要促使科技哲学研究在不断跟踪国际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前沿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科技伦理和工程哲学等问题导向的研究.展望未来,科技哲学应主动应对科技时代我国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带来的挑战,为人类实现文明跃迁提供必不可少的思想、方法和智慧.  相似文献   

8.
复杂科学与科技哲学交叉视野中的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一种复杂现象,传统视角下的科技创新研究难以揭示其复杂性。引入复杂科学思想方法是深化科技创新研究的必由之路。本文还尝试从复杂科学与科技哲学相交叉的独特视角出发,揭示出科技创新的一系列复杂性新特征。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不仅是科技问题,还是哲学文化问题。从文化与哲学的视野关注农业科技与文化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往的农业科技问题研究只是突出了农业科技体制视角、农业科技生产力视角、农业科技与自然文化的视角。这些研究的缺陷是对农业科技发展在农村社会中的应有地位把握不够准确和全面,导致农业科技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出现矛盾,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农业科技发展应从哲学与文化的层面重新审视,关注中西农业科技文化史的比较,关注农业科技与农村文化的关系,从综合研究向政策策略过渡,促进科技体制与科技服务的更新。  相似文献   

10.
目前现存的科技哲学更多地只是其中的一个门类———自然科技哲学,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全面科技哲学”取代“自然科技哲学”的理论基础。全面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实质、门类构成和研究内容等方面,与传统的自然科技哲学均有较大的区别。根据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科技观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横向活动中的自然科技、人文科技、社会科技“三者同时存在”与同时变化;纵向过程中的“全面科学、技术、技术创新、生产生活、社会变革和人的发展”由“人通过人的劳动”形成一个反馈圆环,以及科学整体发展的“动—静—动”的无限序列,也由此而提出“全面科技哲学纵横向发展平台”。自然科技哲学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而“全面科技哲学”是新世纪、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全面科技哲学”取代自然科技哲学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的科技哲学亦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明确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强调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提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理念和观点。在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认识有偏、方向不清、保障不力等现实问题的情况下,高校亟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共识,强化创新第一动力的价值引领,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的创新教育理论与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世界科技强国目标打造一流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2.
科技发展与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当代科技哲学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人类安全问题。在当代,对科技价值问题的反思需要从国家间政治生态角度出发进行对策思考,把握当代科技哲学问题更多地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的实质。本文探讨了科技发展对国家安全的七个方面的双重影响,并给出了总体对策思考。认为在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的同时,必须以我军新使命重新认识、选定国家利益边界、安全边界、战略边界及军事能力,按照推动建立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思维要求谋划自身安全问题乃至全球安全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前瞻性和引领性,不仅管全局、管根本,而且管方向、管长远,为当代中国科技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站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高度,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科技文化建设,就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把科技文化融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不断开拓科技文化建设的新境界,努力为世界科技文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也就没有农村和全国的繁荣稳定。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只有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才能加快湖南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科学跨越发展,为富民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以“科技立国”为目标的毛泽东科技思想、以“科教兴国”为指引的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技思想和以“科技强国”为旨归的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坚持党领导科技工作的“科学性”、坚持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和以人为本地发展科技的历史经验,探索出以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为目标导向、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根本要求、以注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为关键依托、以营造全社会创新氛围为重要保障的实践路径,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高度关注科技创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在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由弱到强发展过程中,领导人的科技创新观也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多地关注,对领导人的科技创新观的研究成果也逐步增多。但也存在下列不足之处:从研究方式来看,对三代领导人科技创新观研究,在现阶段还处在以研究领导人个体科技创新观为主,缺乏整体性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存在着失衡的状况,除了关于江泽民科技创新观研究比较多外,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科技创新观研究明显不够。从研究视角来看,已有研究更多地是从中共党史的视角来进行研究,缺乏从发展经济学、科技政策学与科技哲学等视角对三代领导人的科技创新观进行全方位审视,导致已有研究结论不够全面,在对科技创新实践的战略性指导方面也较弱。  相似文献   

17.
高校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科研开发的主力军,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由于国家科技创新主体是企业,高校科技创新优势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管理者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丰富的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优势,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高校内部、市场及国家政策等多个方面,本文从高校内部的角度研究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为更好地激励高校科技创新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江泽民同志的“科技创新论”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具体表现在 :科技创新既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科技创新是国力消长的关键所在 ;科技创新是发展中国家迎接世界科技革命挑战的有效措施 ;科技创新是对外开放的深化和要求 ;科技创新要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哲学是我校2004年确定的首批重点学科之一。该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法学院2002年获准的云南省第一个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该学科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5人。在校攻读学位的硕士生43人。该学科建设依托学校强大的理工背景,围绕科技活动中的科技伦理与生命伦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技方法与科技创新、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开发与科技管理、产业技术进步与特色经济、地方科技史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哲学反思和探讨,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学术成果。出版了专著10部,发表论文250多篇…  相似文献   

20.
批判性思维是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得以可能的逻辑前提与驱动力。批判性精神与批判性技能的缺失已严重制约中国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哲学素养不足、科学精神缺失以及传统工业化教育模式是理工科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缺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哲学素养培育、逻辑思维训练和科技创新实践可以有效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导向式、对话讨论式、开放通达式和虚拟情境式等教学方法可以成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方法。通过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提升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