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析民主党外交安保团队及其政策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内,围绕外交安保政策可以分万资深议员与少壮派议员两大集团.党首小泽一郎是资深议员的代表, 目前主导着民主党外交安保政策的制定,而以前原诚司为首的少壮派议员活动能量较大,其观点与自民党"新国防族"政治家相近.如果民主党上台执政,势必要对迄今为止的外交安保政策进行调整,但由于内外各种因素的牵制,这种政策转型未必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
2009年9月民主党上台执政以后,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能力与政党支持取向发生了不同变化。在依赖工会团体联合支持的基础上,民主党政权与财界团体经团联之间相互试探,并动摇了业界团体的政党支持取向。在利益集团与民主党政权的利益互换过程中,二者的合作是存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3.
2017年10月22日,日本第48届众议院议员选举结束,枝野幸男于10月2日创建的立宪民主党在成立后仅用了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便成为日本第二大党,这在日本战后政治史上可以说非常罕见。本文采用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从议题取向、政党认同、候选人取向三个方面对立宪民主党跃升成为日本第二大党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立宪民主党成为第二大党对日本政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9年9月,日本民主党竞选胜出并开始了执政之路.民主党的执政,打破了自民党长期一党执政的局面.这一重大变化,使日本政党体制的复杂性逐步显现,日本具体是朝两党制、多党制发展,还是向一党独大制发展,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本文认为,民主党执政对日本内政外交产生重大影响,中日关系走向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如何合理研判日本的政治走向,理性应对中日之间的分歧,成为今后处理中日关系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甘峰 《日本学刊》2004,(3):36-49
公共选择视野中的日本两党制目标 ,展现出了一个政治市场图景。首先 ,从两党竞争模型和空间定点理论来看 ,“中间投票者”偏好使自民、民主两党的选举纲领趋于一种竞争均衡态势。其次 ,从投票者行动的角度来看政党支持结构的转换与“理性投票人假设” ,使 2 0 0 3年日本众议院议员选举的投票率创下历史新低 ,从而制约了民主党实现政权交替之目标。第三 ,从“政治景气循环”的角度来看 ,自民、民主两党选举纲领的“选举后模式”难以启动日本政党政治循环及由政党循环推进政治结构改革。在日本 ,政治市场的景气循环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6.
2009年8月30日,日本举行了国会众议院第45届选举。民主党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众议院多数席位,获得执政权力。9月16日,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内阁首相,与社民党、国民新党合作组成三党联合内阁。这是战后日本政治史上第一次具备较完整意义上的两大政党轮替,这一历史性的变化,对日本国内政治的结构、格局和生态,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方针的选择,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方面,日本政治将进入以两大政党为中心进行博弈和角逐的格局,另一方面,其发展变化还有很多非确定性,究竟能否就此形成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制度化机制,还需要密切观察。本文将主要从日本民主党政府的对外政策的角度,就其中最为重要的对美、对中政策,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政治文化转型态势日益明显,其基本路径是从“共识政治”向“对抗政治”的转变。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推动了这一转型进程的加速发展;根本原因在于,他与所有其他美国总统不同,从未放弃总统竞选期间的分裂性逻辑,使既已存在的“冷内战”全面升温。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美国政治文化转型的加速态势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以政党极化甚至相互仇视为特征的政党对立,以少数族裔总体支持民主党、白人总体支持共和党为特征的族裔对立,和以城市支持民主党、乡村支持共和党为特征的城乡对立。拜登当选并执政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冷内战”的温度,并可能使“共识政治”得以复苏;但迄今为止美国仍未找到摆脱政党对立、族裔对立和城乡对立等“冷内战”的有效途径。美国政治文化的当代转型仍是个长期和缓慢的过程,且充满高度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1996年9月28日,管直人与鸠山由纪夫等联合创建了民主党,两人并列为党首。这成为“1955年体制”解体以来日本政坛上又一重大事件,使日本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预示着日本政坛又转入新的分化组台阶段。1997年新进党解散后,为与执政的自民党抗衡,组建新的在野党便成为摆在日本政坛的一大课题。在此种形势下,1998年4月27日,原民主党与新党友爱、国民之声、太阳党等党联合,建立了新的民主党。营直人再次当选为民主党党首。自此,民主党成为日本第一大在野党,在日本政局变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直人对民主党的组建起到关键性作用,成…  相似文献   

9.
三木武夫是日本战后第12位内阁首相,于1974年12月9日组阁,1976年12月24日辞职,执政时间为两年零半个月。 三木武夫,1907年生于德岛县土成町。1937年从明治大学法学部毕业后参加众议院选举,第一次当选为众议院议员。1947年3月组织国民协同党,任该党书记长。同年5月,国民协同党和民主党参加片山内阁,同社会党组成三党联合政府,三木任邮政大臣。1948年6月任国民协同党委员长。1950年国民协  相似文献   

10.
高洪 《日本学刊》2006,(3):32-40
日本民主党作为最大的在野政治势力,十年来一直在日本政治局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4月,民主党因“伪造电子邮件”的政治败笔又经历了一次新的整合,素以手腕老辣、信念坚毅著称的小泽一郎终于走上前台。随后,作为两大保守政党间新一轮较量的千叶县国会议员补选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胜利结束。民主党的变化给日本保守政治局面带来新的波澜,但无论是对于民主党还是小泽一郎来讲,只有主张相对温和与稳健的内政、外交政策,才有可能走出自己的困局。  相似文献   

11.
民主党执政后的政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党执政后锐意推行政治主导路线,致使日本沿袭多年的官僚主导统治结构受到强烈冲击。但由于官僚系统的抵制及民主党的先天缺陷,这场旨在打破官僚主导体制的攻势逐渐减弱,在某些领域甚至有所后退。东日本大地震后,政府的赈灾不利更凸显了民主党执政团队在驾驭官僚队伍方面的失败。这一轮政官博弈最终以民主党放弃其竞选公约中的部分承诺为代价,形成了一种脆弱的妥协。  相似文献   

12.
李长印 《探求》2005,(1):4-6
执政资源是政党执政的基础。它涵盖党的建设的各个层面,事关党的前途与命运。就形态或属性而言,执政资源主要有物质、政治、精神三大门类。研究执政资源理论,加强执政资源建设,对坚持、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日本众议院大选以来,"普天间问题"成为搅动当前日本政局动荡的焦点.民主党提出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主张,尝试着摆脱不对等的日美同盟关系.其结果,一方面"普天间问题"使执政的民主党不得不回归理性和现实,另一方面导致民主党与社民党分裂、冲绳县与中央政府对立,使民主党陷入被动应对的尴尬境地.另外,日本本土与当地行业间的竞争、知事和地方议会的选举、私有土地的归还等日本国内因素,使"普天间问题"的解决处于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4.
在冷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演变进程中,民主党形成了"由官僚主导转向政治主导"的政策理念。民主党上台执政以后,鸠山内阁设置了国家战略室和行政刷新会议,并通过"事业甄别"与"国会立法"的方式来实施政官关系改革。在此过程中,民主党政权对运营机制做出了相应调整,但也显现了弊端。展望未来,民主党政权实施的政官关系改革具有历史延续性,改革成效将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并关联到民主党执政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8,(2):1-6
国际领域围绕政党理论话语权的斗争日趋激烈。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权研究是四个自信建设的要求,是大国形象建构的要求。提高中国政党理论的体系化是增强政党理论话语权的必备前提,剖析中国政党理论的政治智慧是增强政党理论话语权的重要内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是增强政党理论话语权的关键之举,拓展中国政党交往的空间是增强政党理论话语权的快捷路径,建构话语传播体系是增强政党理论话语权的圆融之举。  相似文献   

16.
70年代末以来,日本的决策过程开始从官僚主导型向政党主导型转化,日本政治学界将此称为“政党优势”、“党高政低”。促使这一转化的是一批被称作“族议员”的自民党政治家。那么,“族议员”是一些什么样的议员?他们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又是怎样参与、主导日本决策过程的?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对“族议员”加以介绍和分析。 一、何谓“族议员”  相似文献   

17.
刘红 《日本研究》2012,(3):48-54
"1955年体制"下日本形成了由官僚和族议员主导的、自下而上的政治决策体制。对这种决策体制的改革在小泉内阁时期达到巅峰,其后却出现了倒退。2009年8月政权由自民党向民主党更迭,民主党誓言要打破自明治维新以来确立的根深蒂固的官僚制度,铲除自民党政治的基础———政官商的"铁三角关系",加快由官僚主导向政治主导的转变。然而,历经鸠山、菅直人以及野田三届民主党内阁之后,民主党政权下的政治决策体制改革究竟取得哪些进展?尚存哪些问题?今后前景如何?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日本朝野各党悉数上阵厮杀的第 4 3届众议院议员选举战 ,已于 2 0 0 3年 1 1月 1 0日偃旗息鼓 ,尘埃落定 ,4 80个议席各有其主。结果 ,在野的民主党独领风骚 ,议席陡增 4 0个 ,可谓最大赢家 ;执政的自民党意外受挫 ,减少 1 0席 ,跌破单独执政所需的半数 ;其他小党除公明党微增 3席外 ,日本共产党、社民党和保守新党均遭败绩 ,议席剧减。这次选举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一是投票率低下。据《读卖新闻》推测 ,小选举区的实际投票率为 59.86 % ,仅比历史上最低的 1 996年时的投票率 ( 59.6 5% )多了 0 .2 1 %。这证明 ,上世纪 90年代初“泡沫经济…  相似文献   

19.
派阀是日本政治的原点,战后日本政坛的每一次大变动都有派阀活动的身影,派阀成为"党中之党"。自民党派阀是其党内大腕政治家为了争当总裁和首相而培植并组织的亲信班底,同时也是这些派阀首领对其下属议员实施组织化的有效工具。派阀所遵循的逻辑是"实力主义"和"弱肉强食"。随着民主党的上台及其执政时间的延长,其内部派阀政治的特征也会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20.
在冷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演变进程中,民主党形成了"由官僚主导转向政治主导"的政策理念。民主党上台执政以后,鸠山内阁设置了国家战略室和行政刷新会议,并通过"事业甄别"与"国会立法"的方式来实施政官关系改革。在此过程中,民主党政权对运营机制做出了相应调整,但也显现了弊端。展望未来,民主党政权实施的政官关系改革具有历史延续性,改革成效将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并关联到民主党执政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