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安部公房和他的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安部公房 ( 1 92 4— 1 993 )是日本当代著名文学家 ,战后日本存在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文学创作 ,大胆借鉴西文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 ,巧妙运用离奇的寓意手法 ,溶哲学意识与艺术思考于一炉 ,勾画出了现代日本扭曲变形的社会面貌 ,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孤独状况、悲观绝望的情绪和“异化”现象 ,为战后日本文学增添了清新、奇异的色彩。安部公房生前曾一再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对此 ,大江健三郎不无遗憾地说 :“如果安部公房先生健在 ,这个殊荣非他莫属 ,而不会是我。”此话虽有自谦之意 ,但也足以说明安部公房在文学上…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战后派文学中,有一位独特的人物—安部公房(1924——)。他从唯美主义走上超现实主义的先锋派艺术的道路。因其发表作品的时间略晚于执战后文坛牛耳的野间宏等人,故被列为第二战后派。安部公房出生后不久即随父母前往当时的满洲奉天(即今沈阳市),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直到日本战败后回国。早年的这段经历,对他文学风格的形成影响很大。《道路终点处的路标》(1948)、《野兽们向往故乡》(1957)等作品就写了作者在殖民地的生活及战败体验。  相似文献   

3.
正田名网敬一是日本波普艺术与前卫艺术的开拓者,其作品风格超越时空,以性感迷幻、色彩丰富的艺术形式被称为色彩魔术师。他原创性的视觉风格、独特的用色和混合了梦境与记忆的迷幻式图像,对观看的人产生巨大的冲击与震撼。田名网敬一曾说,"用一种你喜欢的方式生活,很艰难,却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4.
钟理和的创作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到延续到他生命的终结,前后近20年。尽管他的作品不多,内容也不丰富,但他的独特人生经历赋予其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灵的艺术魅力。他既亲身经历过日本殖民者的压迫,也目睹过大陆沦陷区百姓的悲惨;既饱尝病痛、贫困与丧子的悲痛,也同情社会底层的辛酸与无奈。他作品中流露出的悲情意识,散发着人道主义的人性光辉,是一个时代无尽的悲歌。  相似文献   

5.
孟庆延 《社会》2019,39(4):1-34
相声是起源于中国民间社会并一直流传至今的传统艺术形式,在其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内在结构。相声还经历了一个从“江湖”到“庙堂”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过程中,相声的演出方式、文本结构及其作品风格,随着历史与社会状况的变迁而不断调整,成为了兼具民情表达与政治之双重要素的文本类型。在本文中,笔者尝试运用相声本子(文本)、地方史志、回忆录等多种材料,在澄清相声的缘起、属性与结构特征的同时,基于历史社会学与阐释人类学等理论视域,选取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相声作品展开分析,一方面,呈现作为社会表达的相声文本的多重结构,另一方面,揭示相声作品演进变化背后的内在逻辑,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民情表达与政治效应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雯霞 《社科纵横》2007,(9):175-176
匈牙利拥有世界音乐史上众多的著名音乐家,柯达依便是来自这个国家的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他的作品涉及全部音乐体裁,他创立的"柯达依教学法"被全世界音乐学习者广泛使用。歌剧《哈里.亚诺什》由于其极强的讽刺意味和独特的序曲形式,成为其歌剧作品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7.
正在以关东风土人情为题材的艺术家中,绘画方式独特的王功学走出了一条迥异于前辈画家的道路。在创作中,他大胆采用了西方绘画中的写实手法,以光与影、结构与体量以及独特的色彩关系加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同时,他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所承继下来的多变的线条、充满活力的笔法、染法,作品中亦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8.
杨成泓 《生存》2020,(9):0178-0179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珍宝。古诗鉴赏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对古诗字词的表层理解,更在于理解和感知诗歌中所蕴含的韵律美、画面美、人性美。首先从诗歌的体裁入手,根据不同的诗歌形式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领略诗歌的“诵读”文化;其次可以从 诗歌的内容出发,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 利用诗歌的画面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维品质;再次从诗歌的情感主题着手,以作家作品的背景为切入点,探索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增进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正体会到古代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在这种艺术魅力中体验到诗歌的美感,并学会欣赏这种美感,实现初中学生的古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实现个人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刘渊 《社科纵横》2007,22(3):122-123
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瑞士艺术家阿尔贝托.贾克梅蒂的艺术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他以独一无二的视觉体验开启了具象绘画的新视点。贾克梅蒂的作品总是徘徊在真实与幻境,虚无与存在之间,艰涩深邃。研究其独特的艺术观,应以作品中体现出的内容与组成画面的各种元素为基础来阐释,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剖析大师在作品中如此表达的实际意图。  相似文献   

10.
正在明末清初名家辈出的中国画坛上,项圣谟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人物。他遗留下来的绘画作品,在全国各地博物馆均有收藏,也有不少流散到了国外,传世或见于文献记载的总数约在600余幅以上。他的作品,数量多、质量高、画风独特,其艺术技巧在当时不亚于一流画家,更为突出的是他  相似文献   

11.
元明易代,杂剧这种艺术形式由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日趋衰微,而南戏兴起。在杂剧不断萎缩的大背景下,明初藩王剧作家朱有燉以其丰富的杂剧作品独树一帜。他的作品类型明显,与他的经历紧密相关。作为藩王,他有闲情逸致,有经济实力来写赏花庆寿剧。同样作为藩王,残酷的宫廷斗争又使他不得不借杂剧作品韬晦表忠。本文将以朱有燉的《神后山秋狝得驺虞》一剧为例分析明初政治环境如何造就了这位藩王的杂剧作品。  相似文献   

12.
“他笔下的山水,气势磅礴,墨彩淋漓尽致,层次深厚……”,中国著名艺术家和艺术、文物鉴赏家杨仁恺先生评价卢志学先生的作品时说。卢志学的山水画流露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色彩,画如其人,他豁达而严谨、纯朴而真诚的性格充分从作品中表现出来,传递出一种浓浓的乡音、乡韵和乡情,他在笔法上追求刚劲有力,用大笔大墨泼色泼墨来表达自己的性情和感动,达到一种  相似文献   

13.
正陈明春的油画作品中迸射出民族文化的持久生命力,构建出一种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总会让人看到愈加厚重的笔触、苗侗民族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冷暖相间的民族艺术色彩和一气呵成的表现气度,这体现出艺术家强烈的艺术本能和娴熟的表现技巧。将民族气质与西方油画相结合,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西方油画的深度融合、东方山水与西方风景的碰撞。他通过书写性笔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表现手法初探河北省衡水师专赵秋棉川端康成是日本现当代文学史上受到举世重视的作家,他经历了各种文学流派的变迁。他的文学生活和创作,反映了日本文学50余年的历史过程。其作品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表现手法极为复杂,许多评论家曾就其作品进行精辟的分...  相似文献   

15.
《白鹿原》在其文本中展开了两种矛盾对立的文化语境,这两种文化语境在特定的历史转型时期相互交融与碰撞,形成了该作品独特的反讽式艺术效果。具体体现为文本结构的反讽特征、人物性格的反讽特征以及语言形式的反讽特征。这种反讽式手法的运用使作品产生了百感难言的情感张力和丰富的审美文化内蕴,其历史的真实性在今天的现实境遇中仍然具有启思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迈克尔·肯纳被誉为当代最为优秀和最具有影响力的风景摄像师,三十多年来,辗转世界各地,以拍摄风格独特的黑白摄影作品,成为了享誉世界的著名摄影大师,尤其是善于通过简洁的构图和极具东方韵味的色彩感,使得他的作品不仅气韵生动,而且意境悠远,充满了东方美学元素的意象和极简艺术的美感,构建了一个充满着无穷韵味,令人遐想的艺术王国。  相似文献   

17.
雷蕾 《社科纵横》2006,21(1):93-95
元明易代,杂剧这种艺术形式由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日趋衰微,而南戏兴起.在杂剧不断萎缩的大背景下,明初藩王剧作家朱有餝以其丰富的杂剧作品独树一帜.他的作品类型明显,与他的经历紧密相关.作为藩王,他有闲情逸致,有经济实力来写赏花庆寿剧.同样作为藩王,残酷的宫廷斗争又使他不得不借杂剧作品韬晦表忠.本文将以朱有餝的<神后山秋餳得驺虞>一剧为例分析明初政治环境如何造就了这位藩王的杂剧作品.  相似文献   

18.
克里山·钱达尔是中国人民熟悉的老朋友了,他的作品很早就有了中文译本。这位杰出的印度进步小说家一生写作了大量长、短篇小说作品。为了使小说内容深刻、新鲜,为人们所喜欢,钱达尔毕生都在殷切地、毫不懈怠地探求小说创作的不同艺术形式。今天,当我们面对他那些色彩斑斓、手法迥异的佳作时,我们仍然不能不对他的辛勤劳动刮目相看和肃然起敬。这些  相似文献   

19.
正韩文彬近两年创作的水墨山水画在面貌上有了很大变化,这显示和标志着他对山水画这一"有意味的形式"的认识和实践都有了飞跃性深化。他挥洒性情,熔铸本体,在山水画艺术中追求自我情志和艺术本体的高度融合,正在探索形成一种新异独特、属于自己的山水画新风貌。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特别的艺术形式,建立和立足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之上,在发展的历程中,无论在认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与时俱进地成长着、丰富着、壮大着,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弗里契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美学的代表。他的。艺术社会学。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对艺术现象作了一次最深入、最系统的开拓性研究,力求在艺术与社会之间寻找合乎规律性的关系,由于材料翔实,观点新颖、而广有影响。但弗里契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理解上的偏颇和艺术研究方法上的形而上学,完全抹煞了意识形态、艺术主体和审美形式的巨大能动作用,致使他和他的《艺术社会学》曾在本世纪30年代作为“庸俗社会学”的重要代表而遭到彻底的批判与否定。今天有必要对《艺术社会学》的功过得失作科学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