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山寨现象”的知识产权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寨现象涉及商标侵权判定的模糊区域,在认定上要处理好商标保护与自由竞争价值之间的平衡。山寨产品侵犯专利权的可能性极大,对于山寨产品中体现的创新元素,要鼓励其积极申请改进专利。在我国还没有对形象权加以立法保护的情况下,山寨娱乐中利用与名人相似者作广告的行为难以认定为侵权。对山寨现象要规范,把山寨现象所体现的创新动力融入已有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和文化中。  相似文献   

2.
"山寨现象"的内涵和外延都极其模糊,给一向讲求研究对象确定的法学研究带了巨大困难。对"山寨现象"进行法律分析时,需要把握"权利存在争议"的标准,厘清知识产权法调整对象语境下的"山寨现象"。知识产权法对"山寨现象"的适用总体上看要遵循利益平衡原则。对于"山寨现象"的核心特征"模仿",需要从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的角度具体分析,辨明模仿与侵权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3.
2008年,先是山寨手机粉墨.登场,继而山寨服装、山寨春晚,形形色色的山寨产品层出不穷。也因此诞生了一些人津津乐道的“山寨文化”。 有人在博客中说,“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标榜和昭彰,不如说是对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位的讽刺”。对此,马上就有“山寨帮”反对,“山寨文化怎么就泛滥了?如何就丢人了”?  相似文献   

4.
"山寨"最早出现在IT行业,是民间对某些知名品牌的低成本仿制。有人认为它只是简单的模仿,有人则肯定其中包含的创新成份。无论人们对待山寨文化处于何种态度,它在当今中国社会上流行、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是不可否认的。关于山寨文化的不同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山寨已成为一种文化而风靡各个领域时,其合法性问题也同样备受瞩目。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制度为各类山寨划清了合法与非法的界限。自主创新、利益平衡机制和文化多样性保护是划线时所要考量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当山寨已成为一种文化而风靡各个领域时,其合法性问题也同样备受瞩目。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制度为各类山寨划清了合法与非法的界限。自主创新、利益平衡机制和文化多样性保护是划线时所要考量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试图从经济实践和产业发展现象的角度解读"山寨文化",在将"山寨文化"界定于特定经济行为边界的基础上,讨论影响"山寨企业"产业选择的基本因素,让人们读懂"山寨产业"的适用范围;进而从正面角度思索"山寨文化"对产业自主开发影响的五大效应,希望为"山寨"正名。最后,围绕普遍关心的"山寨文化"发展方向的问题,提出"去山寨化"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间接侵权是指行为人没有实施直接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但是却对直接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起到了诱导或者帮助的作用,从而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责任的行为.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中没有关于间接侵权的规定,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通过对国外知识产权间接侵权归责原则的评析以及对我国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的分析,认为知识产权间接侵权应当实行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9.
“山寨文化”的后现代性指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凭借传统思维和话语解释,加剧了“山寨文化”的混沌。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山寨文化”不拘于形式,对“可能性”尽情演绎,其中蕴含着隐蔽的自由精神追求。“山寨文化”在思想和实践中为实现模仿的逻辑与行为从分裂状态走向一致性而努力。这种努力在指向对现代性决裂的同时又与现代性相偎依;在喧嚣中拥有广大从众基础的同时,又刺激了人们对其的消费欲望。  相似文献   

10.
山寨文化是一柄具有正反两面性的"双刃剑":既不能与"创新"划等号而发扬,也不能完全被视为"低俗文化"而否定从最开始山寨手机的出现到当下各种"山寨"现象盛行,"山寨"一词俨然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以至于引来各方关注。关注的源头似乎来自那些被"山寨"的产业领域。手机被山寨,名著被山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在权利形态上,知识产权是知识类无形财产权利。从财产、财产权的角度可以比较深刻地认识知识产权的产权属性和价值内涵。知识产权和一般的财产权既有联系又有重要区别,在财产权的排他属性的表现上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在“物必有体”的传统民法原则掩盖下 ,权利客体具有无体性的知识产权当然地被排除在物权范畴之外。然而 ,在将知识产品与物、知识产权与所有权对比后可以发现 ,知识产品与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知识产权从属性上讲与物权并无牛氐牾之处。因此 ,以是否“有体”作为划分物与权利标准的做法已经不合理了 ,而应以“纯粹客体性”和“实在性”取而代之。在此基础上 ,应当以知识产品为中心 ,参照物权体系构造一个大于知识产权的知识产品权体系 ,以加强对知识产品权的保护 ,完善民法和知识产权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论物权变动与物权公示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物权公示的对象是物权,而不是物权变动。物权公示只是在物权已经发生变动以后,将新的静态的物权归属状况表征出来,与物权变动是否发生效力没有关系。物权变动和物权公示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两者所实现的制度目标、追求的制度价值、考量的相关因素是不一样的。物权变动和物权公示可以分离,并且应当分离,这一点在动产和不动产上都得到了明显的体现。而物权变动模式不过是在当事人没有作出特殊约定的情况下,为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物权变动确定一个科学而又合理的时间基准。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与物权有着财产权的相同属性,法律对物的确权,即表现为物权;法律对知识产品的确权,即表现为知识产权。相对而言,物权对知识产权影响深远,乃知识产权的母性权利,但知识产权的原则也对物权有积极意义,权利穷竭原则在解决两种权利的冲突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物权规范奠定了大陆法系产权制度的基础,知识产权理论虽始于物权理论而最终超越物权理论形成完全独立的理论体系。随着传统的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规范及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的建立,"产权"便嬗变为"物权"与"知识产权"的上位概念并形成全新的产权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产权是一个历史范畴,产权制度经历了从古典产权制度向现代产权制度的演进.目前,产权理论研究存在若干误区.这些误区在一些方面误导了我国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对产权中各项经济权利的合理配置,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民营企业则需要从古典产权制度向现代产权制度转变.这种产权制度的改革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利于宏观经济均衡、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产权理论到现代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科思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逐步建立起现代产权理论。产权学派分析了当今世界存在的3种主要的产权形式:共有产权、国有产权、私有产权。这一分析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考察基础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使私有制更加纯粹。但是,产权经济学强调制度因素对于经济运行的极端重要性,无疑对我们具有重大的启迪。我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要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1、加快界定企业产权,切实做到归属清晰;2、坚持"两权分离"、"权责明确";3、采取法律和其他手段严格保护各种产权;4、加快建设产权市场,使产权"流转顺畅"。  相似文献   

18.
两大法系关于“财产”有多种不同观点,但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均指涉“非人身利益”。权利的本质就是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因而“财产”的实质就是财产权而非财产权客体。由于有形物具备普通人易于理解的直观性以及罗马法上对“物”的不适当分类,“财产”与“物”存在着混淆,应当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9.
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处理技术与信息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把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信息覆盖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信息产权的核心仍旧是知识产权。为促使产业界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立法部门更加重视信息立法以使上层建筑符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信息、信息产权及其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将有助于打好中国制订知识产权战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虚拟财产作为网络经济发展的产物,在现有的财产权保护理论中处于尴尬的地位,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出现了盲区。从法学与经济学双重视角进行分析,在现有的法学理论中提炼虚拟财产的虚拟与现实并存性、来源合法性、流转交易性、稀缺性与价值性等基本属性,结合经济学基本原理,特别是其基础性理论——产权理论进行分析,在产权理论中给予虚拟财产以新权利束的理论框定,进而从立法选择规范交易产权测度权利救济等层面进行制度架构,对虚拟财产进行规范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