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门尼德是公元前六——五世纪希腊埃利亚学派中最著名的哲学家。西方哲学史家对于巴门尼德的哲学究竟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例如:柏奈特(Burnet)认为,巴门尼德“并不象有些人所说的是唯心主义的始祖,相反,一切唯物主义正是以他的实在说为根据的。”但斯泰士(Stace)认为,巴门尼德是唯心主义者。当代西方哲学史家柯泊斯顿(Copleston)赞同柏奈特的看法,认为巴门尼德是唯物主义者;但当代希  相似文献   

2.
巴门尼德哲学新探──巴门尼德哲学不是纯粹的唯心主义侯宗肇广东五邑大学巴门尼德是爱利亚学派的主要代表,对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以往的哲学史论著,都认为巴门尼德哲学是唯主义哲学。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巴门尼德哲学的主要观点是:“只有存在物是存...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我国西方哲学史界围绕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展开了热烈而认真的讨论。巴门尼德是古希腊的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埃利亚学派的主要代表。关于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在国外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我国,过去一直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似乎已成定论。但是,1980年张尚仁同志在《吉林大学》学报上发表了题为:《试论古希腊埃利亚学派哲学的性质》一文,明确指出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不是唯心主义的,而是唯物主义的。由此,引起了关于巴门尼德哲学究竟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大讨论。陆续在《吉林大学》学报、《学  相似文献   

4.
巴门尼德是埃利亚学派的创始人,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由于他在欧洲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并论证了“存在”范畴,第一次提出了“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命题,因而,对哲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但是,关于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多年以来,在我国一直把他归结为唯心主义派别。只是近年来才有的同志对这一结论提出了异议,并对其唯物主义性质做了初步论证。但论证还不是十分充分的,“唯心论”一说仍坚持己见,并且觉得还有道理。本文力图遵循恩格斯划分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从巴门尼德本人的论述入手,再次对其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继续论辩。  相似文献   

5.
对于早期希腊哲学中Being的理解有许多争论,集中表现在对巴门尼德残篇的翻译和解读上。本文通过回归希腊语境,对残篇8:14重新解读,指出以往对Being的解读和翻译集中在语言和存在论的角度,过度的这种解读容易把Being变为一个僵死的固化的概念。谢文郁教授强调在语境中理解Being,本文赞同谢教授主要的方法和观点,但认为being的核心思想即“存在起来”“是起来”这个意味同样被忽视了。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分析早期希腊当时的语境来指出Being的动态的这个方面,即时间的向度。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吉林大学哲学系,召开了关于杜林哲学性质和恩格斯批判杜林哲学实质的讨论会。分歧意见如下: 一、关于杜林哲学性质 一种观点认为,杜林哲学是折中主义的大杂烩,其主要倾向是唯心主义,或者说唯心主  相似文献   

7.
谢文郁教授根据希腊文的语法形式指出,巴门尼德残篇中"στιν"一词的原本含义是"它是",而不是通常翻译的"存在"。他据此指出,巴门尼德的"存在"思想乃是对古希腊早期哲学中的"本源"概念的界定,此界定导致了后来希腊哲学家有关本源思想的转向。但是,此文对巴门尼德残篇的解读在语言、思想以及思想史三个层面都是有问题的。其根源在于,谢教授意欲将巴门尼德与早期宇宙论自然哲学家整合为一个共同的思想体系,而没有充分意识到,他们代表着两类截然不同的本源观,即存在论本源观和宇宙论本源观。宇宙论本源观探寻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构成了西方科学理性的先驱,而存在论本源观追问事物的观念同一性,以此开启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大门。  相似文献   

8.
存在,是古希腊埃利亚派巴门尼德哲学的中心范畴。它的内容是什么?巴门尼德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国内外研究者意见不一,主要看法有三:一认为存在是指纯思维或精神;我国传统观点就把它与黑格尔的存在相提并论,从而宣布巴门尼德是唯心主义者。二认为存在是一个物质抽象,巴门尼德是唯物主义者;国内张尚仁同志首先提出这个看法,从而引起讨论。三认为存在是对物质和精神的共同抽象,是指包括意识现象在内的一切存在;因而巴门尼德归根结底属于唯心主义者。这些看法哪一个比较合乎历史,实在有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9.
孙叔平先生把二程学说的根本观点归结为:“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就其形而上者而言都是理,就其形而下者而言都是气,而形而下者是由形而上者产生的,所以一切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理.”很显然,孙先生认为“理”乃二程哲学的最高范畴.无独有偶,还有学者认为:二程学说的核心是一套封建的伦理道德学说,其哲学基础是客观唯心主义”.可以说这和孙先生的观点如出一辙.关于二程的哲学性质都是唯心主义,这点在学术界早成定论.但若把二程哲学一概归结为客观唯心主义,笔者不敢苟同.肖萋父、李锦全二先生在论及二程哲学性质时认为,“程颢倾向于主观唯心主义,程颐倾向客观唯心主义.愚以为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但“倾向”二字仍缺乏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一探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他所说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具体的,辩证的同一(统一);一种观点认为,“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从整体上讲,既是唯心主义的,又是形而上学的,它所说的就是思维即存在,存在即思维,思维和存在是一个东西”。我们认为,把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学说,说成二者“等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对巴门尼德哲学的回应并不仅限于重建自然和运动的合法性,而且还是对巴门尼德问题的双重拯救:一方面拯救被巴门尼德所拒斥的自然运动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拯救巴门尼德的“存在”来弥合最高实在和现象间的鸿沟.可以说,这一回应的实质是亚里士多德试图重新统一现象和最高实在的一种形而上的卓绝努力,其取消了可知与可感、不动与运动的对立,巴门尼德的“存在”也通过作为一切事物所追求的“神”而被置于终极宇宙秩序的顶端.  相似文献   

12.
“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的讨论,已经进行多年。讨论中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批判的,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就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另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和  相似文献   

13.
在康有为哲学思想的研究上,大体有两种意见。有些同志认为,他在哲学本体论上的基本范畴是“气”,因而判定其哲学性质是唯物主义的;有些同志认为,他的哲学本体论的核心是“仁”,所以确认其哲学性质是唯心主义的。笔者认为,康有为的哲学本体论的主要范畴,既不单纯是“气”,也不单纯是“仁”。他的哲学基本框架为“一体二元”,即在统一的世界本体中,包含着“气”(物质性)和“仁”(精神性)这样两个单元。本文准备从这一问题入手进行探讨,以受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4.
<正> 有同志认为:“唯心主义,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没有、也不可能起进步作用”(陈孟麟:《唯心主义能起进步作用吗》,《学术月刊》1980年第5期);有人认为:哲学唯心主义作为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没有给予任何积极的影响”(《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概述》第228页)。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有点绝对化。在《自然科学家的科学成果和哲学思想》(载《哲学研究》1980年第八期)一文中,我们也曾说,在一般情况下,哲学唯心主义对科学研究“总的来说是有害的”,它“妨碍科学成果的获得”。我们讲的是一般情况,加了个限制词。但对特殊的情况,没进行详细分析。为了弥补  相似文献   

15.
天人范畴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近年的文化讨论中,有人提出“天人合一”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而关于天人之学的实质,学术界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特殊表现形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就是围绕天人之辩展开的。还有学者提出“天人合一”的基本涵义是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本文就学术界的流行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希望获得读者的指正。  相似文献   

16.
<正> 把二元论哲学归结为唯心主义,这是我国哲学界长期流行的观点。我们认为,把二元论哲学简单地归结为唯心主义,进而把本来属于二元论的哲学家统统归类于唯心主义哲学家行列,不仅在理论上讲不通,而且也不符合哲学史上的事实。 首先,从理论上看,二元论同唯心主义并非等同,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哲学学说,分属于不同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意识在先,物质在后,前者派生后者;世界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指出: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二二○页)这是我们划分唯物主义派别和唯心主义派别的唯一科学的标准。老子哲学体系究竟是属于哪一种哲学派别?也只能用这个标准来判断。“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老子哲学的核心。历来学者对老子哲学体系性质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哲学家杜威对价值哲学有重要贡献。他肯定价值的存在 ,主张从效果、结果所具有的内在性质去界定价值 ;批评一些学者崇尚理想而轻视手段的思想 ,强调手段价值的重要性 ;认为价值也是一种事实 ,即“价值事实” ,评价是一种判断 ,价值判断是一种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和物理判断一样都是科学判断 ;认为实验法用于价值评价 ,有助于铲除唯心主义 ,主张用实验结果作价值标准进行评价 ,这是他对价值哲学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思想解放和哲学改革的深入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之哲学基本问题的几十年的牢固地位已经开始动摇 ,日渐增多的论者对这一问题持否定的态度 ,于是在这一问题上就形成了两种观点 ,即“维持”说和“变易”说。“维持”说坚持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变易”说则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只是哲学发展一定时期(比如哲学认识论时期 )的基本问题。“维持”说中似又可分作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无论在任何哲学中、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哲学基本问题 ,这可称之为强的“维持”说 ;另一种认为一般地可以说思维与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辩证逻辑的性质问题,目前我国哲学界和逻辑界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辩证逻辑是纯粹的哲学;与此对立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辩证逻辑是纯粹的逻辑学。本文认为,上述两种观点似乎都失之偏颇,辩证逻辑应该是哲学与逻辑学的边缘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