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抓基层组织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稳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完成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本世纪末的战略目标努力奋斗。农业是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三大农村工作目…  相似文献   

2.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确保农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吴江市各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管理机制,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村级集体资产总量稳步增长;村级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改善;村级经济发展态势向好;村级经济可用财力有所增长。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吴江市发展村级经济的重要做法和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采取的政策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业工作紧紧围绕“三大任务”和“三大目标”,克服了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农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仍然赶不上城市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仍在拉大。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相似文献   

4.
《决策导刊》2005,(2):1-1
农业在我国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目前正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有利条件很多,困难问题不少。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2005年伊始.中央又发布了针对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作出,为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四川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我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21世纪中叶顺利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作出贡献。   一、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九五”以来,我省坚持走“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之路,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实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1999年全省粮食产量较上年增长1.2%;油料增产5.4万吨;水果、蔬菜、茶叶稳中有增。全年出栏生猪较上半年增长2.2%,肉类总产量605.4万吨,水产品产量46.1万吨,均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乡镇企业和劳务有新的发展,1999年全省乡镇企业实现利税149.33亿元,增长12.4%,劳务开发比上年同期增加10亿元。农民纯收入均比上年增加52.5元。农业产业化经营、小城镇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再次从我国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提出“贯彻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并认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是在世纪之交对农业基础地位的再次确认。从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来讲,它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成都平原是四川经济发展的中心,是成都经济圈的承载基地,也是全川人民生息繁衍的重要场所。之所以有如此殊荣,从根本上讲,还是在于它是一个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特色还始终是农业生产的发达和耕地的肥沃。在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比较困难,乡镇企业支持农村,繁荣农业,富裕农民方面,四川与沿海的差距还较大的情况下,成都平原仍然是四川经济振兴的基础,也是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相似文献   

7.
《决策与信息》2005,(3):13-15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全市上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积极调整发展思路,狠抓落实,农村工作取得新进步,农村经济取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陶颖 《管理科学文摘》2011,(30):189-190
哈尔滨市是农业大市,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近年来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同时农村的生态环境却在迅速的恶化。如何改变农村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求高效、稳定、持续的农村发展模式成为当前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主要基于哈尔滨市的现状,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障碍,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巩固国民经济基础的重要举措。石柱作为重庆市唯一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于一体的特殊县份,应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独特的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容言 《决策通讯》2001,(1):27-30
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劳动力作为农村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动力,其总量的增长,行业配置,供需态势,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整体素质的高低以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否合理,关系着农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关系着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关系着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和粹的稳定,分析农村劳动力的数量,质量,结构,流向,供需态势,对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不断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农村实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离不开理论创新。 发展农村经济要求在理论上有新突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实践中的新问题要求在理论上做出新回答。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要有世界眼光,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世界农业发展规律的新道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增强改革意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们宜城市讴乐乡党委、政府始终站在“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高度,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置于全局工作的首位,辩证地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以经济发展确保社会稳定,以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互促互进,全乡呈现出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具体工作中,我们着重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信阳市狮河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和桐柏山交汇处。是信阳市中心城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内气候温和,资源丰富,茶叶、板栗、草莓、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均有大面积的种植。在多年的种植习俗影响下.在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基地的带动发展下.已经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近年来.狮河区更是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搞好优质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 泸州气候温和,光热资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泸州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九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泸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对推动泸州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社会的基础产业,一是农业提供了社会必需品,民以食为天;二是农业从业人口多,农村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改革开放之初,关于如何看待国民经济三个部门时,曾有一句经典的论述“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时至今日,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农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在大都市周边的传统区域。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随州市曾都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农业是曾都传统的优势产业。建区三年多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大区”这一目标,抢抓发展机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真抓实干,促进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主要不是自然灾害的原因,也不是农村政策和工作指导上有什么问题,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反映。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主要特征是:由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由于市场化程度提高,农业的发展由受资源约束转为受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适应进入小康的更高要求;由于对外开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与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关系更加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多数 ,农村占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这决定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 ,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村经济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村市场需求不足;加入WTO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农村出现了诸如干群关系紧张 ,社会矛盾增加等不稳定因素。这不仅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而且可能引发种种矛盾 ,危及社会稳定 ,已经成为中央新领导集体和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试图从“三农”问题的现状分析入手 ,探讨“三农”问题存在的原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归根到底,要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农民是农村改革的动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综合生产力。一、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它的最大特点是联产计酬,统分结合,使劳动者在生产和经营上有了相对独立的自主权,劳动和经营的成果与生产者的刮益紧密挂钩,…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提出:2000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继续实行中央关于推动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突出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扩大内需。进一步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着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中心环节,积极促进扭亏增盈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综合运用税收、价格等宏观调控手段,加强基础设施,抓紧技术改造,加快科技创新,努力扩大消费。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增加进出口,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和加强扶贫工作,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世纪。中央确定:2000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率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全国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或略高于今年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3%,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