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政治     
《领导文萃》2010,(6):7-7
首先是最熟知的一个话题,即中国仍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当然,中国自己还是宣称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但另一方面,中国却是以资本主义的原则在开展国内经济活动和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主义若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而它的发展却是近百年的事情,尤其是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又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一般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伴随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增长,于是人们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产生疑问。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呢? 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方面国家与垄断资本的关系日益密切,国家垄断得到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也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更为错综复杂,有时也非常尖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世纪,而且极可能是世界资本主义下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世纪。由于冷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新威慑”表现出一系列的新特点,也由于全球经济暴露出许多新的矛盾,自然牵动了人们对21世纪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前途命运的关注;自然牵动了人们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种种剖析的关注。这个栏目发表的几篇短文,目的在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并讨论这个问题,所以此中的观点是讨论性的,只要是能使我们的思考在阅读后产生一种新的深入,这些短文的作者,将会感到欣慰。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这里提出一个思考的框架:1、核威慑战略地位有哪些变化;2、资本主义强国政府可供选择的政策手段增多了,但对军事手段的选择会继续增多吗?3、西方列强通过民——军一体化只会降低军备成本,社会主义国家应选择怎样的军备战略与策略;4、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已经开始突出了,这种安全在全球经济中能摆脱大国的危机转嫁而获得一种保障?5、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中,有哪些至今仍具有十分活跃的生命力,有哪些确是需要予以重新分析;6、劳动价值论过时了吗?它应有怎样的当代形态;7、科技发展是支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是加速了它的衰落?8、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的极限是什么?9、第三条道路走得通吗?它仅仅是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一种产物吗?10、西方民主的症结在哪里?西方民主的虚伪性为什么会在国际事务中显得如此赤裸裸?11、‘人权高于国权”为什么会在西方媒体和知识界中获得如此高的支持率?人权战场的对峙会对21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起怎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返回思辨:社会主义在现代社会的突破陈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20世纪的世界史。但是,无论站在哪个角度,想必都无法绕开这样两个主题内容: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今,世纪的交替并没有结束社会主义选择同资本主义秩序的原则争论,科技发展的深人及其...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大机器工业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是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革命、冷战结束以及原计划经济国家的市场化改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化已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任何国家、民族均无法独立于这股强大的全球化浪潮之外,社会主义国家也不能例外.由于全球化源于资本主义并由资本主义所主导,因此有人断言: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将全球化看成是社会主义的陷阱,甚至认为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将意味着资本主义即将在全球范围内彻底胜利,社会主义很快就会终结.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有不同认识和争议,并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拟从哲学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这一税利的思想武器对二者的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期为我们正确看待和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吸收、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法则,万事万物,概莫能外。当今世界,一球两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说到底也是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既斗争又贯通,形成改变世界格局的…  相似文献   

7.
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暂时挫折,有不少人声称社会主义是20世纪最大的“乌托邦”,而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的较量中取得了“终结”性的胜利。其实,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实践80多年来,上述声音有时细若游丝、有时盖地铺天,但从未间断。而真正代表全人类平等、公正、进步、文明的社会主义像在资本主义巨大顽石压迫下新生的嫩芽,在重压、挫折中不断抗争并不断显现出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因为是由资本主义直接引发的,所以西方学者常常将其等同为“资本主义全球化”,仿佛全球化马上就要拆除社会主义阵营的栅栏。其实,全球化恰恰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它不仅不能消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反而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了。熨平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只能是社会变革,而变革的出路,只能是社会主义。因此,从长远的历史观点看,全球化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当然,社会主义要在21世纪实现复兴,必须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牢牢把握历史提供的机遇,加快社会主义制度创新,顺应潮流,因势利导,创造特色,才能后来居上,走上繁荣而自由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新思想和新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当代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深远意义和指导作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他们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对近代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0.
这次我有幸随湖北省警察教育培训团赴法国培训并先后对其周边九个欧洲国家进行了考察,虽说时间不长,走马观花,但百闻不如一见,的确眼界大开.种种迹象毫不掩饰地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它将成为直接影响二十一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复兴的重要参数和变量。如何对待今天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磨合、如何真正走出我们自己曾经圈定的社会主义“一种模式、一条道路”的狭隘思维方式,用全球化的跟光,吸收和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与世界发展接轨,我们还必须真正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坦率地面对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1.
和平演变是西方敌对势力向社会主义国家进攻的两大基本战略之一,其目的是要推翻共产党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从1989年我国北京发生的动乱、暴乱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剧变看,和平演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现实的主要危险,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学说,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在失去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同时,也失去了对自身劳动力的支配权,从这两个层面上认为无产阶级绝对贫困。社会主义国家相较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时间较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经济发展程度低于西方发达国家。造成社会主义国家出现贫困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从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层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两方国家的新闻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新闻法制的核心是新闻自由。新闻自由作为政治口号和理想,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的初期提出来的。新闻法律制度,起源于欧洲封建社会的末期,19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在欧美的全面胜利,新闻法律制度也在西方其他国家得到了普遍的确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逸 《决策与信息》2011,(9):256-257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始终处在徘徊之中,而未找到“黄金模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有自己的特征,具体体现在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力,政府与市场各自力量,改革中的权力流向,以及改革步调等方面。这些特征有其深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西方发达国家生态运动中崛起社会的一种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政治思潮.是传统社会主义不能有效应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全球化带来的全球生态危机新挑战的产物: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是其理论基石和核心。生态社会主义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现:这一思潮在苏东剧变、传统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之际,不仅取得蓬勃发展,而且走上西方国家的政治舞台,这不仅有力地反击了西方右翼势力“社会主义终结论”的错误认识,与传统社会主义相比,它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视角,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伯特尔·奥尔曼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马克思主义六个主要学派之一——辩证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本文通过对奥尔曼研究内在关系辩证法的背景进行考察,初步概括了其内在关系辩证法的主要内容,进而试图分析内在关系辩证法在当今的启示意义。一、奥尔曼内在关系辩证法的研究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以后,资本主义取得了对社会主义的暂时性胜利,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预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基于效率这一根本原则而做出的科学判断,即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能否使生产力获得最有效的发展来说明资本主义终将灭亡。从而也说明.只有基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才能出现能适应这种生产力发展效率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所追求的社会主义的公正和正义。  相似文献   

18.
一是由重点研究资本主义,揭露资本主义,论证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转向重点研究社会主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尤其是在不发达的国情下,如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问题。二是由集中于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自身特定社会属性、阶级关系的说明,转向对社会经济发展一般规律,主要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共同性的认识,以提高后者对前者所创造的各种进步、文明成果的借鉴能力。三是由对计划经济形式、计划经济体制及其经济政策、管理方法的解释和说明,转向对商品生产的必然性、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以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和揭示了“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可以说,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始,尤其是二战以后,在东欧和亚洲,社会主义可谓凯歌猛进,给马恩“两个必然”的论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历史进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种趋势发生了逆转,整个世界的形势也出现了令人难以预料的变化。这使人们不禁疑窦丛生:当今世界到底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两个必然”的论断是否已不适用于当今乃至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未来社会会不会…  相似文献   

20.
多党制作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政治结构所决定的。在我国,由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政治上实现了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因此,不存在多党轮流执政的基础。历史和现实都说明了这一点。 第一,多党制不符合中国传统政治心理。社会意识形态对上层建筑有极大的影响。在考察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政治制度时,包含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就成为不可轻视的内容。多党制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是维护资产阶级阶级私利的手段,其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