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BOT特许协议虽历经百年,但对其法律性质至今仍然争论不休,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的学者认为其是国际协议,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学者,包括我国理论界认为其是国内契约,其中又有三类观点:一是行政合同,二是民商事合同,三是经济合同.特许协议所具有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走出观念上的种种误区,对其予以专项立法,为BOT方式在我国的发展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2.
论BOT特许协议争端的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BOT特许协议产生的争端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在其他合同中不常见的问题,因而具有鲜明的特点.为了妥善解决BOT特许协议争端,世界各国通过各种形式对BOT特许协议争端的解决途径作了规定.在我国关于BOT特许协议争端的解决途径的立法中,应遵循维护国家主权和公共利益、保护投资者利益、国民待遇以及国内解决与国外解决相结合原则,消除各种阻碍,将协商、调解、行政复议、仲裁以及司法程序等方式规定为BOT特许协议争端的解决途径,以保证BOT方式在我国的顺利推广实行.  相似文献   

3.
BOT中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及争议解决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OT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方式,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城市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都采用了该方式。但对于其基础协议———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各国认识不一,在我国法学界也存在着争议。基于此对特许协议的定义、法律特征、法律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其性质应该属于国内行政合同;鉴于国内在特许协议、行政合同方面的立法空白以及特许协议的特殊法律性质,就该协议的争议解决方式提出了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BOT核心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T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融投资手段,是以特许协议为核心的一系列合同安排,政府保证对分散BOT项目的高风险性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在推行BOT过程中尚存在一些法律障碍和立法空白,为更好地规范BOT法律问题,我国应建立专门的BOT立法。  相似文献   

5.
BOT中政府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OT方式是国际流行的投资合作方式 ,已受到广泛重视。特许协议在BOT中占据重要地位 ,是BOT赖以运行的基石 ,但是有关特许协议的法律属性在法学界存在争议。文章先是阐述特许协议的法律特征 ,接着对其法律性质、效力及其法律适用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BOT方式是一种私人资本参与一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的国际投资方式。BOT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一直存在两种争议 :国内契约还是国际契约 ?如果是国内契约 ,该契约是公法契约 (行政合同 )还是私法契约 ?  相似文献   

7.
试论BOT的特许协议及其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BOT特许协议的内容、法律关系、法律性质的分析,认为BOT特许协议是以适用东道国法律为主的一种特殊的协议。它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国内法的管束,这种合同应是民事合同,而非行政合同  相似文献   

8.
有关BOT的几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T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一种崭新的方式,在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为改善西部投资环境,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如何发挥BOT的作用,需要对BOT有正确的认识,本文对BOT特许协议的性质、BOT政府保证的性质和范围等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BOT的几个法律问题有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BOT基础协议的法律性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OT投融资方式目前引起了我国的广泛重视 ,一些城市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都采用了该方式。但对于其基础协议亦即特许权协议的法律性质在我国法学界存在争议。本文认为 ,BOT基础协议是具有国内私法性质的特许权协议 ;有关该协议的法律争议应当通过国内法、国际法规定的途径 ,适用协议履行地国即公共基础设施所在国的法律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关于PPP协议的法律性质,当前学界主要有行政合同、民事合同和混合性质合同之争.对于PPP协议法律性质的讨论应该按照PPP协议法律文本体系的分类分别予以认定.在2015年5月1日新颁布的《行政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明确将政府特许经营权协议定性为行政合同的情形下,应避免以特许经营权协议代替PPP协议,应该将PPP协议认定为兼具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属性的混合性质合同.PPP协议法律性质的认定对于当事人法律救济途径的选择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BOT运行的国际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实践经验,阐述了我国在市场经济的国际环境下如何有效的运用BOT这一新型投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2.
论物权契约     
物权契约是德国法的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德意志法的产物,无因性是物权契约的理论基础。物权契约理论一直为一些德国学者和法官批判,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物权契约理论相对化的发展趋势。物权契约是德国法所特有的,并没有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法律实践所采纳,我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相似文献   

13.
BOT涉及到许多部门法问题,其中涉及的建设权、经营权是一种新型的物权种类,政府保证是一种民事合同,除此外还涉及到其它的一些民事法律关系。本文试图从民法的角度去探讨BOT,以期望在BOT中正确适用民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协议解除制度具有解决劳动争议、平衡劳资关系、倾斜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积极意义,然而实践中其因长期缺乏强行性法律规范而处于完全的“任性”状态,引发了用人单位滥用劳动合同协议解除制度的乱象。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协议解除制度存在协议解除的适用要件不明,协议解除的程序规范缺位,劳动关系利益衡量错位,劳动立法表达模糊不清等缺陷。为填补劳动合同协议解除制度的诸多漏洞,有必要厘清劳动合同协议解除制度的适用条件及适用情形,设置协议解除的专门法律程序,坚持利益衡量原则,规范劳动立法用语表达,以期劳动合同协议解除制度的良性效应获得可持续发挥。  相似文献   

15.
民事归责原则是民法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学者几乎一致认为荚美国家的民商法特别是合同法的归责原则从来就是严格责任原则,而且大陆法国家也有朝这方面发展的趋势,我国的民事立法也采用严格责任原则。从法理、国外法律的规定、相关判例、国外法学界的论述和相关立法技术的比较来看,结论则截然相反。我国制定民法典时应以过错责任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及我国合同法现实违约行为的具体类型,民法学者的意见众说纷纭。以台湾民法处理类似问题的研究成果为借鉴,可以发现,为了与合同法中"不履行合同义务"和"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结构相一致,应该在解释论上将现实违约行为划分为"不履行"和"不完全履行"两个基本类型。其中,不履行包括履行不能和履行迟延,不完全履行包括瑕疵给付和加害给付。在例外的情况下,债权人对受领或协助等义务的违反也可构成违约。  相似文献   

17.
BOT是各国吸引外资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政府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文章在分析我国运用BOT的现状、法律环境的基础上,找出我国运用BOT投资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婚约是具有订婚权的人以当事人双方将来结婚为内容所订立的具有确定性和社会效力的约定。婚约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契约的特殊民事契约,即一种准身份性契约。它虽不具有强制执行之效力,但婚约解除后产生的财产纠纷的解决往往涉及婚约的效力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