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时至今日,折扇如同樱花、富士山一样,已成为日本的象征。小小的一把折扇,对日本人来说却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彰显着绚烂多彩而又有日本特质的扇文化。日本折扇在创制之始曾一度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之后日本人用它驱暑纳凉、招神辟邪、馈赠友人、礼仪社交。折扇还是舞台表演的传神道具,其扇面艺术和扇骨雕刻尽显其艺术价值。折扇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用阳春白雪来形容一门戏曲艺术,昆曲显然当之无愧。自从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红遍国内外以来,昆曲作为一种古典而时尚的艺术在我们周围悄然兴起。这其中虽不乏附庸风雅之辈——"昆曲中睡觉,做梦也觉高雅"——看懂昆曲在其次,"我也是看昆曲的"才重要的人们,但是作为一门诞生600多年的戏曲本身,这未尝不是好事。然而,白先勇再有名,青春版《牡丹亭》也只能流行一时。昆曲的美妙、动人、赏心悦目,毕竟不能单靠一个人、一部戏就被大众接  相似文献   

3.
昆曲艺术的世纪之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昆曲艺术的本质属性是戏曲声胜,是音乐化的语言。面向21世纪的昆曲艺术,必须疏浚开拓文学之源,修复案头与场上关系;必须确立继承为主、继承与出新分途的发展思路;必须在知识阶层中寻求知音,建立起新的基本观众群。  相似文献   

4.
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有着百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昆曲也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最终延留至今,这与昆曲自身的魅力是分不开的,本文将从纯音乐式与综合体验式,侧重作品式与侧重表演式,背景式与刺激式这几种音乐的欣赏方式,对中国昆曲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交流:中日版昆曲《牡丹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先生领衔的昆曲<牡丹亭>的公演,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而作为日本一代艺术大师,拥有"歌舞伎的奇迹"、"梦之女"等美誉的坂东玉三郎如何走上女形(男旦)表演技艺之路?如何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又如何放下身段,克服语言障碍,演绎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将会引发我们对加强中日深层的文化交流、以及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等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6.
1997年至 1 998年 ,我有幸在日本留学。在著名的中国学教授宫泽正顺先生的指导下 ,我查阅了有关 2 0世纪日本的陶学研究者研究陶渊明的专著、论文。留学归来 ,又得到几位日本学者和友人的帮助 ,他们为我寄来了有关资料。资料收集的结果令人十分惊讶 :2 0世纪 (尤其是战后 )日本陶研人数之多、成果之大均出乎笔者之意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渊明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普及化程度。漫步日本的街头闹市 ,不时可见一些以“渊明庵”、“桃花源”命名的酒店和料理店。且不说大学中学老师等一些高层次的文人 ,即使是一些政府公务员、公司职员以及一些中…  相似文献   

7.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略南京与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最高当局全力实施对华武力征服与战争恐怖威慑的殖民政策,以迫使中国军民与中国政府畏惧与屈服,达到以战迫和、实际是以战迫降之目的。但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持久抗战面前,日本当局的殖民政策从占领南京那一天就开始破产了。日本当局不得不陷入他们所极不情愿的对华长期战争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历史证明,南京之战与南京大屠杀,既是日本最高当局对华推行武力征服与恐怖威慑政策的最高峰,也是这政策走向失败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苏州是昆曲的发源地,调查苏州在校大学生对昆曲的接受情况,对今后昆曲的传播极为有益。以苏州大学等四所院校为中心,采取问卷形式,从对昆曲的了解程度、接受状况、传播途径、对创新的态度等方面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在校大学生往往是从理性接受角度认识昆曲,对昆曲的艺术本质一般都不了解;大学校园里的戏曲艺术环境还不成熟;对戏曲创新的态度也各自不同;但大学生在昆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已经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他们是昆曲复兴的希望。调查结果也促使我们对昆曲的校园环境建设、专业院所与高校联合、增加高校的艺术投入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思考与落实。  相似文献   

9.
2010年5月11日,昆曲《怜香伴》将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该剧用男旦表演的方式讲述了四百年前两位美人之间的情感故事,出品方称其为中国戏曲男旦的复兴之作。由此,男旦这一名字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正>一、韩国"朝鲜民族起源于帕米尔高原,迁徙经过贝加尔湖,来到不咸山,在那里定居下来,公元前6000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并唤醒了红山文明和黄河文明……"——引自《大朝鲜帝国史》《大朝鲜帝国史》之内容与传统历史大相径庭,将古代朝鲜描述成一个领土涵盖中国、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大帝国,中国古代人物、部落、日本皇室为朝鲜民族后裔,韩语为全世界语言之母等此书曾被韩国的士官学校用作教材。《大朝鲜帝国史》其分五卷:第一卷:描述朝鲜民族起源,把朝鲜民族与中国传统史的东夷民族联系;第二卷:描述朝鲜对日本的开化及殖民;第三卷:描述朝鲜与唐朝的对  相似文献   

11.
(AMeaningfulJob一件富有意义的工作 )记述了一位美国友人琼斯小姐在武汉、南京、合肥等地参观访问一些中学为西藏、新疆、四川举办的“少数民族中学班”后的感想。从文中可以看到外国人怎样赞美我国中等教育的这一新事物。本文作者曾于 1 999年 9月 1 2日在北京巧遇这位美国友人于香山游玩之时 ,偶然同向而行 ,出于礼貌而互相致意问候 ,不料竟话语投机 ,倾盖而谈。翌日 ,按这位友人建议 ,采用其参观访问“少数民族中学班”后的感想中之精华 ,运笔成文 ,并经过这位年过半百的友人过目首肯。本文题目是这位友人选用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的瑰宝,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作为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知识产权的客体。昆曲的保护机制与知识产权制度存在一定共通性,利用知识产权进行昆曲保护是重要的法律选择。昆曲知识产权保护在于通过对权利主体的保护来实现昆曲艺术的保护,即通过著作权保护、商标权保护、专利权保护等制度来保障相关知识产权主体的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实现对昆曲发展和传播中社会关系的调整,进而促进我国昆曲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梅在北京、南京各高校从事戏曲教学的特点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他没有停留在戏曲的文学层面上来立论 ,而着眼于综合艺术的全方位的研究 ,所以他的昆曲论著能结合舞台艺术的实践 ,独出新意。他不仅培养了曲学的研究人才 ,而且还培养了专业演员和业余曲友 ,为昆曲的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惊梦》曲词为研究范本,探讨昆曲曲律与英诗格律之相通性。尽管昆曲曲词与英诗之语言载体迥异,但其艺术表现力之共性则为可译。昆曲曲词翻译原则在于昆曲曲词原文与译文实现“交际性对等”。该原则在《惊梦》部分曲词自译版本中得以体现与检验。  相似文献   

15.
明清江南家族性的昆曲活动非常兴盛,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昆曲的存在方式、表演形态、美学风格和文化品格,也大大增强了它的文化功能和综合性;同时,作为家族文化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昆曲通过塑造性情人格,培养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对创造共同的文化颇有助益。很明显,家族文化和昆曲艺术对彼此的发展都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他将篆刻和绘画相结合,创造出"书画印"这一全新艺术和"书画印印学"这一门新学科;他从大学讲台走向社区学校,把承载着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画印艺术推向外国友人与社区居民,立志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他今年六十多岁,为书画印教育与传播奉献了自己的大半生。他就是阮力,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街道社区学校书画印印班的授课教师。  相似文献   

17.
家乐是明清时期重要的戏剧文化现象,也是昆曲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家乐即家庭戏班,是指由私人蓄养的以满足家庭娱乐需要为目的的家庭戏乐组织以及这一组织从事的文化娱乐活动。明中叶后整个社会痴迷昆曲,蓄养家乐盛行一时,梅鼎祚、吴用先、吴琨、阮大铖、汪宗孝等安徽籍的家乐对于剧本创作、戏曲理论、戏曲表演和昆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明清戏曲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析青春版《牡丹亭》中的传统与现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两岸三地的成功演出,为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下发展提供了启示。坚持以传统为本位的原则,尊重古典而不因循古典,利用现代而不滥用现代,是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最重要的特色。它在全面占有和发掘原著艺术资源的基础上,以遵循昆曲艺术精神与表现特色为前提,有效融入现代舞台元素,创造出一条传播昆曲艺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略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任风秋前不久,全国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歌唱家在南京举办了音乐会。他们的演唱,具有淳朴亲切、热情活跃、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风格,同时,又充分展现了祖国各民族、各地域的特色。南京听众对这场表演反应强烈,认为是多年来少见的...  相似文献   

20.
小说《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将昆曲与文学高度融合的一部作品,对昆曲这一舞台艺术兼文学经典的巧妙运用,使小说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而且使其表现出更深刻的主题内蕴。昆曲对《游园惊梦》的创作渗透主要表现在:一是昆曲对小说创作技法方面的渗透;二是昆曲作为小说潜在的叙述话语对小说主题的深化;三是作家通过昆曲与小说创作的结合传达出的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和昆曲式微的失落。白先勇是将传统文化与文学融合的典型,研究昆曲对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影响,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并由此看到传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引起人们对日渐式微的昆曲艺术的关注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