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反腐力度,一些大大小小的贪官纷纷落马。于是有不少人感叹,中国咋这么多贪官。究竟是贪官多还是清官多?究竟是正气旺还是邪气盛?事实是不容置疑的。中国这些年来贪官纷纷落马,并不是这几年贪官在疯狂增多,只能说明中国的反腐力度在不断加大,以前隐藏起来的贪官这几年再也隐藏不住了。另外,由于清官大都不求闻达,默默奉献,因而平时并不显眼,而贪官一旦落马,则马上“坏事传千里”,时间一长,就给人一种错觉,仿佛贪官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贪官仿佛永远比清官多。而事实与这种错觉刚好相反。通过多年的观察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板脸说刘墉     
“是故事不是历史,是清官没当宰相。”电视编导们生编出的《宰相刘罗锅》这部戏,至今尚使人们的议论余热未休。清官与贪官的矛盾周旋,是自古以来的官场舆论主线。也许老百姓更多欣赏的是故事情节,而我们的官员们则从中不难感悟出些许为官当政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美称与绰号     
正从古到今,清正廉洁的为官者一直受到老百姓的爱戴,而贪污腐败者一直受到老百姓的贬斥。现将古代一些清官的美称和贪官的绰号实录如下,供读者备忘。清官的美称"强项令"董宣:董宣,字少平,是历史上著名廉吏。项是颈的后部,强项指脖子硬,不肯低头屈服。东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  相似文献   

4.
卢华为 《领导文萃》2010,(17):56-58
<正>有人认为清代多贪官缘自俸禄过低,其实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雍正养廉并没有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没有养廉的康熙朝恰恰清官不少,说明官员的道德人品和社会风气也很重要,只有将道德风气  相似文献   

5.
郭庆晨 《决策探索》2010,(15):60-60
中国古代官员离任,可谓五花八门,什么样的情况都有。清官、好官离任令百姓恋恋不舍,恨不能长期留住;人虽走,却留下了好名声。贪官、坏官离任则令百姓欢呼雀跃,犹如送瘟神一般;人走了,骂名却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6.
官道     
孟斌在县长这个位子上坐了二十年后全身而退,还落了一个清官的好名声. 孟斌的继任者叫李旭,三十几岁,前程远大,也决心做个清官.于是上任伊始,李旭就去孟斌家拜访. 一番寒暄之后,李旭开门见山地问孟斌:“孟老,今天我来的目的,一是来探望您,二是我入仕途不久,不知道这河水的深浅,特来向您讨教这为官之道!”孟斌微微一笑说:“请你说得详细一点,你说的是为贪官之道,还是为清官之道?”  相似文献   

7.
一般把官分为清官、贪官和庸官.我觉得,官还有另一种分类:按大小,可以分为大官与小官;按忙闲,可以分为忙官与闲官;按冷热,可以分为冷官与热官.这种分类,在理论上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在为官的实践中,可能有一点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鸣 《领导文萃》2009,(16):80-81
反腐败战线有好消息了,卫生部专家说:“人越腐败,死得越快。”专家不是在诅咒腐败者早死,宣扬因果报应。这种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凡腐败者,心理压力都大,因此容易致病。专家还列举了巴西的一份调查报告.说明贪官比清官更容易得不治之症。只是,最后举的一个例子,却让人感觉这种说法并不那么准确。专家说,  相似文献   

9.
正王跃文的作品因对权力与腐败的精辟剖析,对腐败现象的深刻揭露,对正面官员形象的积极肯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执著期盼,而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围绕其长篇小说《大清相国》对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塑造,以及如何看待"清官""贪官",如何认识道德自律与明纪严法的重要性,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道德自律,与制度建设同等重要记者:您的长篇小说《大清相国》再现了三百多年前的官场  相似文献   

10.
2005年见诸于媒体的大大小小的贪官们所说的话及写下的忏悔词,其中不乏“怪论”。这些“怪论”有的是贪官们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的脱口而出,有的是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有感而发,有的是在忏悔书中的真情流露。别看这些贪官的话或令人捧腹,或让人作呕,甚至使人啼笑皆非。但是,这些“怪论”却折射出贪官们的心态和灵魂。  相似文献   

11.
一、清官文化政治生态 1.清官形象与清官文化的形成 清官就是廉洁公正的官吏.清官的形象最早应该是在宋代以后由官方和民间话语共同塑造而成的,正如当代学者魏琼在《清官论考》中所言,"清官是中国话语中一个特有的概念,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特有的现象,是一种特定的政治法律文化".自宋以后,有关清官的官方奏折、书籍,民间的剧目、话本、传说、故事、传记等逐渐增多,清官形象开始形成.比如对清官的界定,在古代书籍中,有公正清廉之含义的清官一词,最早见于金代诗人元好问诗"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相似文献   

12.
在老百姓眼里,贪官无疑是耻辱的.无论是盖棺定论的贪官,还是贪而未擒的贪官,无论是贪财贪物的贪官,还是贪色贪赌的贪官,无论是复合型的贪官,还是单一型的贪官,无论是巨蠹贪官,还是蟊贼贪官,概莫能外.然而,时下某些投机钻营、追名逐利的无耻贪官,对自己的越轨行为不仅不觉得脸红心跳、可耻可憎,反而当作"荣耀"津津乐道,惟恐别人不知、他人不晓.  相似文献   

13.
贪官在落马之后,对自己腐败的原因和过程作自我分析、进行忏悔的现象很普遍。贪官忏悔的典型方式是遗书和悔过书,也有些是在法庭上陈述或接受纪检、检察机关询(讯)问时以口头方式进行。贪官忏悔的内容大多是对自己滥用权力满足私欲行为的悔恨和面对组织、部下、家人时的自责。对于贪官的这些忏悔,大家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虽然他们的悔恨已晚,但悔恨总比死不悔过、死不认账好。他们在铁窗里留下的这些发自肺腑的忏悔,值得后人听一听、想一想。但也有人认为,贪官们的忏悔,其实是忏而不悔,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伪忏悔、忏悔  相似文献   

14.
黄旭 《决策与信息》2010,(12):66-67
本文论述的是清官期盼这一古代的政治现象。首先介绍清官期盼的历史意义,其次阐明清官对君主忠诚的原因,最后介绍清官在整个中国古代专制官僚政治运作中发挥的作用,并在结尾处指出清官期待最终会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让位于个人民主权利意识的觉醒和伸张,结论是“清官期待的终结”。  相似文献   

15.
郭建民 《领导之友》2014,(12):42-43
正贪官落马,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罚,昔日的风光不再,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免不了要有所思所感,或主动或被动地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忏悔的文字。通览一些落马贪官的忏悔书,或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剖析,但也有不少人云亦云虚应故事的雷同文字。剖析起腐败的原因来,总少不了是自己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产生的后果无外乎对不起组织对不起家人。虽然这些文字的忏悔或真或假,但是字里行间的怨恨却实实在在。那  相似文献   

16.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贪官也一样。贪官都是情种。以往被揭露出来的贪官,十有八九都有“红颜知己”。权、钱、情,三位一体。有权就有钱,饱暖思淫欲,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所以贪官即污吏,此言不虚。  相似文献   

17.
滏阳 《决策》2001,(10):23
从以胡建学为首的泰安原市委,到以林世元为首的重庆市綦江县原县委,到以赵志田为首的邢台市土地局10余名大小贪官,到以杨前线为首的厦门海关70多名干部,再到电视剧<忠诚>中以耿子敬为首的烈山县委、县政府……这些现实的和文艺作品中的案例揭示出一个值得注意的腐败现象:"一窝烂".这种现象是在同一个班子或单位中,与同一个犯罪事实有着或远或近的联系,因为一条线索牵出一串贪官,导致整个班子全部或大部分烂掉.  相似文献   

18.
博文集萃     
《领导科学》2016,(4):60-61
正贪官的品类自古以来每一个朝代都在反贪,也杀了一些贪官,罚了一些污吏,但所谓"赫赫乌纱帽,一任一枯荣,贪官反不尽,欲望吹又生",贪官是杀不尽的。在这里,我把贪官分成六种来说一说。第一种叫作小本买卖。这一类人没有什么才能,往往位卑职微,只能偷偷摸摸,赚点蝇头小利,纯属小  相似文献   

19.
刘金祥 《领导文萃》2013,(18):67-69
依照鲁迅先生的说法,中国历史于国人而言不过是两种,一种是"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另一种是"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这两种时代,根据笔者理解的"清官情结",前者是"清官出现了的时代",后者是"渴望清官出现的时代",此种理解显然使人悲怆和伤感,贪官污吏横行肆虐时,人们自然呼唤"清官"横  相似文献   

20.
陈鲁民先生杂文《贪官智商不如鼠》(《半月谈内部版》1999年10期)颇有趣。先前曾在报端看到过,“贪官短命”的文章,言称国外有科学家曾对不少贪官做过“跟踪考察研究”,从而得出结论:贪官大多短命。原因在于他们做了恶事坏事丑事亏心事,心理长期处于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