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小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企业文化时,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企业文化,体现先进性和民族性;全面建设企业文化,注重系统性;以培育先进的企业精神为核心,注重实践;要创新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刘超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5):4-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2005年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各项权利,调动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4.
杨义芹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380-38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内涵应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体现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内容上讲,应当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其本质内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这与马克思主义对和谐社会最高理想状态的描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弘扬孝道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摒弃其历史局限与封建糟粕,孝道文化倡导的感恩之情与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以及珍爱生命与立身行道的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应当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7.
吕洋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6):57-5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是一个实现社会公平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6):68-7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很多,其中,以人为本是一个重要方面.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本质规定,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对资本主义发展方式扬弃的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破除旧的观念和不符合社会和谐的观念,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史红斌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核心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这种理念既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深刻领悟的基础之上,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内在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以人为本"作为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人的失落这一现象的有力回应,使作为"类"的人的价值、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和每个人的个体价值得到了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徐东礼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4):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讲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升华。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具有本质的区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人”这一核心和主体处理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保证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等各个层次结构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和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要,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技术化的生存环境给人们带来了方便、舒适和快捷,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自然失衡、社会失谐、人心失安.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但只有人性化的技术才能使社会和谐发展.人性化技术作为一种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对人的生存环境、生存价值和尊严的终极关怀,是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的后现代技术. 相似文献
12.
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它为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各方面的条件和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支柱。建设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构建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和”为内在精神和基本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其实现提供了重要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持。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本身的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和抹杀的作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戚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1-15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和谐社会是和谐文化的生活世界基础、创造性支撑和现实载体;另一方面,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观念再现、精神承诺和价值前瞻。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内在同一性,建设和谐文化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王迎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4):139-142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底蕴和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建设和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略,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甚至于对人类文明,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晓霞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170-172
体育文化以其深刻的内涵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现了和谐社会人们生活的基本状态以及体育文化目标。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新时期体育文化在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彭定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377-381
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四个方面的和谐,论证了和谐文化的内在本质、主要内涵、功能体现与文化状态,并从既有文化状态与生成文化过程两个方面,论证了两种文化的辩证关系与互动发展的进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构建和谐文化所需要注意并付诸实践的几个重要问题,其中特别指出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可用资源. 相似文献
18.
王传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6-10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的和谐文化。发展和谐文化可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牢固的精神纽带、坚实的智力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9.
顾爱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1):24-28
先进的性别文化是由平等的性别价值、规范的性别制度和文明的性别风俗习惯构成的性别文化体系的总和.先进性别文化的内容从发展角度看,包括先进性别文化理想、先进性别文化战略、先进性别文化内核;从结构角度看,包括先进性别精神文化、先进性别制度文化、先进性别文化习俗;从实质角度看,包括男女平等、男女平权、男女互尊、男女共业、男女共强.先进的性别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导向功能、调适功能和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陈思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358-360
中国社会正步人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存和生活境遇日益成为社会公众所关注的问题。基于改善老年人生存境遇的追求,“孝”文化建设就成为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议题。“孝”文化建设乃老龄社会中和谐文化建设的题中之意,这是因为中国社会的基本构成仍然需要“孝”文化作为维系情感的精神纽带,“以人为本”的代际和谐也需要“孝”文化的支撑。“孝”文化建设的不要误解或曲解或简单地肯定传统“孝”文化,用科学的态度和思维理解传统“孝”文化。在和谐文化背景下建设“孝”文化,要以“孝道派”与“孝治派”作为解读传统“孝”文化的一个落脚点.摈弃政治价值的专制和愚孝,抛弃迂腐陈旧的理念和繁文缛节,用西方“博爱”思想启发人们,“孝”文化不仅仅存在家庭伦理文化中,还可延伸至社会公德层面,从而在提倡平等、提倡正义的社会中扩展孝的影响范围,并使其得以可持续地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