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陈岱云 《东岳论丛》2003,24(4):118-122
绿色生育工程是世界绿色运动的一部分 ,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绿色生育工程 ,就是针对大工业时代环境被严重污染并导致人类体质退化的严酷现实 ,在现存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之上 ,倡导控制或者改变环境 ,营造适宜人类繁衍的绿色生育环境的系统理论 ,这是我们进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之计划生育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目前 ,实施绿色生育工程至少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 青少年人口生活学习绿色环境的营造。 2 育龄人口生活、工作绿色环境的营造。 3 政府与社会为人口的绿色生育提供保障等  相似文献   

2.
适度生育水平是在适度人口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人口现实国情和发展趋势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微观和宏观领域均需追求的理想生育状态。推进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是我国在人口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背景下贯彻落实生育新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长期保持人力资源优势的前提条件。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生育政策调整文件精神,确定科学的人口发展观和适度生育新观念,构建与生育新政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适度生育水平,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人类面临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人类本身种群数量的增长。人口的增长不能同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相适应,就会威胁人类改善生活条件,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繁衍生息。人口问题是当代最基本的生态环境问题。用道德的调节手段,对人类种群数量进行自己调控,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实行优生优育的原则,提高人口素质,才能使环境保护的实践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内在动力,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们树立正确的人口环境伦理观,旨在自觉追求人类在自然中的持续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适度生育的理念带来生育行为上的重大变革。生育控制在有效控制人口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伦理争议。适度生育,要坚持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为了明确生育主体的生育责任,必须外在控制与内在引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人口转变及后续社会保障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9开始,我国人口再生产进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人口转变类型,这种转变是经过30多年艰苦卓绝的计划生育工作和生育政策强力控制生育而迅速实现的。当然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向社会保障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社会和政府对中国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社会保障工作要统筹考虑,要有新的思路和对策,并能维持来之不易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低生育水平,我们认为,这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伦理学看来,自然界对于人类来说,只具有工具价值。由此导致道德关怀的狭隘性与道德判断的个体化,以及强人类中心论思想。环境伦理学要求对道德关怀范围进行拓展和延伸,确立保护环境的普适道德原则,确立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道德规范,环境伦理要为决策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科学发展模式的转变及确立现代生育伦理观。  相似文献   

7.
刘晓玲  肖君华 《船山学刊》2004,(4):176-178,175
妇女是人口再生产的直接承担者,她既是实现人类"自身生命的生产"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他人生命的生产"的重要力量.对妇女在人口生育中所作出的努力和奉献给予应有的价值评价和社会补偿,这是生育伦理学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可持续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未来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控制人口数量放在首要位置,同时注重人口结构的调整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走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促进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宏观管理体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与开发并举,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走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环保制度建设和市场调节,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9.
均衡制度观提出了研究制度变迁的新方法。人口政策本质上是人口均衡发展路径的概要表征和信息浓缩。人口生育政策的演变是人口发展状况、原有人口政策、制度结构中的其他制度安排、经济发展及其战略、人口与资源及环境关系、参与人因素博弈的结果,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演变历程也反映了制度变迁的这一一般规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方式、消费和内需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少子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以普遍一孩为基础的人口生育政策存在严重的非均衡。稳定不稳定的制度,这是现行生育政策和其他社会政策不兼容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主张人类要仁爱自然万物,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用物有节;取物有时;保持人口与自然资源适度平衡.这些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及其调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是以网络为中介进行的 ,它与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显然不同 ,开放、自主、平等、间接、匿名等是其突出特征。网络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 ,也带来诸如人际交往失范、人际情感疏远和人际信任危机等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重视网络人际关系的调适 ,从普遍交往伦理规范的确立、法规的建设、教育与监控、心理援助、个人自我调整等方面对网上交往行为加以约束和调整 ,以促进虚拟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 ,维护人际交往的秩序  相似文献   

12.
冯永刚 《浙江社会科学》2012,(9):118-122,135,159
现代社会的道德教育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展开、充盈并得以发展。追求道德自主,实现道德自由,离不开有效的制度供给。制度供给的功利化、残缺化、单向化与形式化,弱化了制度之于道德教育的保障与促进之效,降低了道德教育的质量与水准。依据道德及道德教育的内在需求,加强必要的制度供给,设计合理的制度并规范制度的运行,已成为现代道德教育持续发展无法回避且意义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道德发展史上,教师道德无论是从职业行为规范方面还是在个人道德修养上始终被认为应处于社会的最高水准,代表着社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教师道德在追求崇高的价值目标的同时,更要坚守教师道德的底线。教师道德的底线是教师职业活动中必须坚守的最低的道德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师道德所调节的伦理关系中最根本、核心的利益关系,相对于教师的利益,学生的利益具有道德上的优先性,学生利益的优先性就决定了教师道德的底线是,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损害学生的正当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4.
试论网络伦理的建构原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组织形式,在带给人们极大自由与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伦理问题,使得建构网络伦理显得日趋迫切与必要.建构网络伦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社会责任原则、整体利益原则、人性关怀原则、公平正义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因势利导原则、兼容允许原则、和谐发展原则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管理的视野面临新的拓展;在管理学领域,事实上已经诞生了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网络社会管理学.网络社会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主体身份虚拟和自由平等、交流无障碍和互动、信息资源共享等.网络社会管理的主要方法是网络技术的基础监控,网络法规的他律控制,伦理道德的自我约束,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加强网络问政和网络服务,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国家利益概念原本就有争议 ,而在全球化时代更面临着来自国际制度、全球问题、全球利益与全球意识等方面的挑战。在此情况下 ,民族国家必须树立新的国家利益观 ,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全球利益观照下的国家利益 ;注重把握国家利益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在确定国家利益的优先顺序基础上 ,在国际制度的框架中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7.
社会在发展 ,伦理关系在变革 ,确立新全球伦理观势在必然。整个人类不分肤色、种族和宗教信仰都是一个家族和祖先 ,每个人不仅要拥有全球性的伦理道德共识 ,也要普遍承担全人类的职责与义务。要以人类利益为重 ,忠于人类家族 ,服务世界共同体 ;尊重他人、他国的尊严和选择 ;去除狭隘的宗教偏见、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 ;关心现实人类生存 ,高瞻远瞩人类未来 ,树立全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使所有人都能尽情享受由真理、正义和丰厚的物质带来的自由和幸福  相似文献   

18.
没有健全的法制,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就不可能建立;而没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法制建设也会缺乏必要的道德基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有社会主义法制作为保障,也离不开良好社会道德秩序的支撑。面对带有法治经济和道德经济双重属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需要用法治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实现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增强公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色情淫秽内容的传播是现代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有效地规范色情淫秽内容的制作、传播,特别是在未成年人之间的传播,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同时又有效地保护人们享有的表达和文艺创作自由等宪法性权利,是各国致力于实现的一个目标。本文结合西方国家的立法和司法经验,重点讨论了中国法律关于色情淫秽物品(作品)的标准,提出了认定淫秽色情物品应当遵循的原则以及对相关物品、人员和涉案单位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公共利益是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具有概括性、历史性、不确定性、分层次性等特征。判定城乡规划领域的公共利益应遵循符合与城乡规划有关的法律确定的目的及原则、公共受益性原则、不违反上位公共利益的原则、符合实际需要等原则。在编制和实施城乡规划过程中,涉及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事项、涉及对生产要素的调配或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的事项、涉及国防建设或防洪抗灾设施的事项、涉及保护生态环境或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的事项、涉及城乡公共设施的事项、涉及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事项以及其他涉及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事项,应当认定为城乡规划领域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