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些数     
正24%:中国今年或将成全球最大经济体——世界银行4月30日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GDP达到了美国的87%。就2011年的情况而言,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但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则紧随其后。IMF预计,2011年至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了24%,而美国仅增长了7.6%,所以今年中国经济规模很可能会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2.
资讯     
经济内需扩大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中国扩大内需正在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在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美国经济持续低迷之时,这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无疑是个潜在的利好消息。中国的国内需求正在部分程度上弥补对其出口需求减少的影响,从而使中国能够较好应对出口量适度下降的情况,过去出口减少曾对其经济造成重创。同时也表明,中  相似文献   

3.
经济     
《领导文萃》2011,(24):131-132
中国扩大内需正在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在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美国经济持续低迷之时,这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无疑是个潜在的利好消息。中国的国内需求正在部分程度上弥补对其出口需求减少的影响.从而使中国能够较好应对出口量适度下降的情况,过去出口减少曾对其经济造成重创。  相似文献   

4.
摩擦在商外     
正在商言商。商贸往来频繁、贸易额巨大,贸易伙伴国之间,难免"马勺碰锅沿儿",产生贸易摩擦。例如,中美两国2013年双边贸易额达5590亿美元,是1981年建交初的50亿美元的110多倍。随着近几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速高于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中国对美国投资增长高于美国对中国投资增长的趋势发展,这种相互依靠又各有所需的经济联系,导致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且具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艾敏 《经营管理者》2009,(24):211-211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也产生了严重影响。金融危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由于中国对出口(特别是对美国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金融危机会透过降低美国国内消费需求,影响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下降,在国内消费乏力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产能过剩和供给过度问题。政府就会采取更加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限制产能,并容易导致通货紧缩,前几年中国已经出现过类似情况。由此,出口不振将增加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目前美国消费市场需求开始下降,尤其是与建筑有关的相关产业,从而影响了我国相关产品进出口企业对美出口。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也产生了严重影响。金融危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直接造成了中小外贸公司出口的障碍,甚至会使中小外贸公司的一些产品退出国际市场。本文提出了当前形势下中小外贸公司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领导文萃》2008,(4):7-8
许多人认为,中国在经济上的成功靠的是向富裕国家出口廉价商品。如果是这样的话,它的经济增长将受到美国经济振荡的严重影响。据数据显示,中国的出口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从2001年的20%激增至2007年的近40%。  相似文献   

7.
一、汇率昨天·今天·明天1949年——1952年新中国逐渐稳定了局势。当时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年平均经济发展速度约为19%,然而外汇收入短缺,外汇收入主要靠私营企业和海外汇进的侨汇,其中侨汇约占外汇收入的一半左右。1953年——1972年中国的经济状况波动很大,但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却是比较简单的。当时因为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政府实行了人民币盯住英镑的汇率制度。由于当时中国与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大国,外贸依存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美国次贷“飓风”引发的国际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产生了重创。08年下半年来连续的外贸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未能改变中国进出口双降的局面。中国进一步鼓励出口的政策空间已经非常有限,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给中国带来巨大的风险。危机促变,当前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进行转型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贺娜 《经营管理者》2009,(13):246-247
出口是一直以来都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1980年起,我国的对外贸易就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即使在2002年世界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也继续增长了22%,带动了我国GDP的增长。2007年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开始逐渐蔓延引起世界经济萧条,我国出口受到一定影响;该文从影响出口的宏观经济因素出发,来考虑出口的影响因素。利用最新的计量学方法,协整理论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定量分析。最后总结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鞍钢 《决策》2001,(6):17-20
一、美国经济下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突然转入下滑,引起各方面的关注.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率高达5%,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只有1.3%,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能降至1.5%.同期美国劳动生产率急剧下滑,2000年二季度为6.3%,第四季度降至2%,今年第一季度下降了1.2%,相应单位劳动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11.
《领导文萃》2008,(10):6-7
中国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开始在中国各地显现出来,而此时恰逢美国的次贷危机日益恶化,世界经济开始变得前途末卜。中国2月的出口为873亿美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6.5%,与过去20%以上的增幅相比,速度明显放慢,当月,中国向美国出口15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2月,中国出口额历经13个月下滑之后,终于重新步入同比正增长的阶段,进口额更是以55.9%的速度大幅回升。伴随着出口的繁荣,诸多贸易经济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2010年中国出口若要延续此番向好势头,中国企业务必提前运筹。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4,(18):17-17
——世界银行4月30日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GDP达到了关国的87%。就2011年的情况而言,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但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则紧随其后。IMF预计,2011年至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了24%,而美国仅增长了7.6%,所以今年中国经济规模很可能会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14.
《领导文萃》2008,(20):6-6
不断上涨的能源成本、美元不断贬值及通胀正在挤压美国生产商所称的“中国价格”——中国制造商曾经能提供的40%至50%的成本优势。美中贸易失衡正开始自我纠正,中国出口不断下降,美国出口则在增加。外包至中国的模式开始兴起时,当时原油价格仅为每桶20美元。而在过去几个月中.原油价格已上涨到110美元。这使一些公司开始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邻近美国的墨西哥北部,还有些选择直接转移回美国。其他一些因素.如废除出口退税、爱国心驱使和环境担忧等也让许多公司离开中国。(美国《华盛顿邮报)2008年9月8日)  相似文献   

15.
王丽 《经营管理者》2012,(8X):268-268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使用了实证分析方法,借助Eviews软件,使用2003-2010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流量数据进行简单回归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为,影响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因素主要包括美国市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水平、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美国国内工资水平等宏观经济因素;其中美国市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水平与中国对美国非金融直接投资正相关,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美国国内工资水平与其负相关;其中出口是带动我国对美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重外轻内的弊端,由于过分依赖出口,只是国内市场,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启而不动,一旦国际市场有变,出口受阻,中国经济必将遭受重创!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民消费水平偏低的简单探讨,得出扩大我国农民消费的一般对策。  相似文献   

17.
资讯     
《领导文萃》2012,(8):137-142
经济中国开始采取措施促消费鉴于出口市场疲软和房地产市场衰退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决定开始采取新的措施来刺激国内消费。此外,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也即将到期,中央政府不得不实施强硬的紧缩策略来阻止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英国《金融时报》)中国进出口贸易两年来首次下降中国1月的进出口出现下降,这是两年来的第一次。官方贸易数据显示,进口比去年下降15.3%,出口则减少0.5%。中  相似文献   

18.
《经理人》2015,(3):79
得益于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中国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制造国之一。但是,中国零售制造业正面临低成本优势丧失及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挑战。根据波士顿咨询在2014年针对美国零售制造企业的一项调查,16%受访企业正将中国的生产基地迁回美国,54%企业正考虑将生产基地迁出中国。中国零售出口企业亟需发展新优势以应对全球竞争。UPS  相似文献   

19.
世界财经     
《经营管理者》2007,(11):6-7
全球外国投资继续高增长;出口成美国经济重要支柱;欧元区通胀率突破警戒线;中国成为蒙古最大投资国;中国对全球经济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0.
有向无环图DAG分析法能克服误差修正ECM模型存在的参数经济意义不明显或者过度识别问题。采用DAG方法研究了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这五个全球重要经济体物价波动的传导关系。结果发现,美国和欧盟之间存在双向的物价波动传导,中国受到美国和日本物价波动的传导。另外,除了引导香港之外,中国并不影响其他3个经济体。因此,中国通缩出口或中国通胀出口论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