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徐长福 《河北学刊》2012,32(3):126-135
民众和精英谁该掌权?这是柏拉图对话的一个重要主题,可称之为"柏拉图之问"。在《普罗泰戈拉篇》中,普罗泰戈拉主张民众应该掌权,因为神所赋予人的政治德性是人人有份的;在《国家篇》中,柏拉图主张精英应该掌权,因为政治智慧只有极少数人才具有。这两种回答,各有其不足:前者忽视了民众因缺乏能力而掌不好权的问题,后者则陷人民于既无能又无权的境地。孙中山提出"权能分别"说,成功解答了这一难题。他把政治上的权力分为权与能,主张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把人民的权称为政权,政府的能称为治权,主张人民掌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掌治权以服务人民。这套学说不仅具有学理上的原创性,而且对当代中国的政治改革也具有一定启发性,即让政府因能、绩俱佳而保有治权,把本属人民的政权逐步落实给人民。  相似文献   

2.
"自然"是古典政治哲学的核心主题。很多学者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借由理性发现的一个自然方案,与习俗性的事物无关,且知识作为一般性的真理,无涉经验性的事物;柏拉图的正义城邦也只是一个纯然的理想城邦。然而,从理想国的四个维度:自然、理性、知识、正义上来看,习俗始终循着柏拉图的脚步。由此整理出的习俗观点及其四个维度上的表现说明了柏拉图并不是全然的否定习俗。"理想"一词不是柏拉图的术语。虽然古典政治哲学依"自然"而论,但以柏拉图思想为代表的古典政治哲学对于政治现实的关怀绝不会因为对自然本性的理想追求而减弱。  相似文献   

3.
(一) 自然与艺术的关系,一直是西方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仅不同的时代,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大致说来,希腊时代从天赋的方面来理解自然,因此,自然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就是天赋与学习的问题。柏拉图偏重于天赋的方面,亚里士多德则偏重于学习的方面。到了中世纪,自然成了神的外衣;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就是艺术必须依照神所启示的  相似文献   

4.
石永泽 《北方论丛》2005,(3):119-124
柏拉图"神"的范畴演变说明他并未因采用"通种论"而放弃"目的论",而是对"相"的目的论进行改造,并隐约指涉了以"相"和"奴斯"(理性)合一为特征的"神"的目的论.决不可把柏拉图的"神"与犹太-基督教的"神"(上帝)相等同,但柏拉图<蒂迈欧篇>中对"神"因此的描述几近犹太-基督的"上帝".  相似文献   

5.
十七世纪的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是一位于后世有巨大而深刻影响的哲学家。他不但以其万有统一的宇宙实体思想形成了哲学史上的一个转折,而且通过其理智拯救说表明他是道德领域中的思想巨人。 一 为了理解斯宾诺莎的理智拯救说,首先需要简单地考察一下他的实体观。斯宾诺莎所说的实体,即指自然,即指神。他说的神,不是宗教的神,而是逆宗教的自然的神,即自然的  相似文献   

6.
妥建清 《学术研究》2023,(11):24-31+177
身心关系问题是古希腊哲学研究的基源问题之一。柏拉图不仅颠覆荷马的身心同一论,而且批判高尔吉亚的修辞术思想,基于其创世论系统建构身心二元论的范式。此种身心二元论范式影响了斯多亚学派以及新柏拉图主义等的身心思想。伊壁鸠鲁学派则基于原子论的研究进路,强调身体和灵魂乃至神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并且论证身心的原初合一性以及灵魂必死性,从而突破了柏拉图的身心二元论范式,把哲学由灵魂规劝之术转变为身心合一的伦理学,重新诠释着晚期古希腊社会何为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分工理论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采 《兰州学刊》2000,1(2):33-35,,47,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腊著名大哲学家、政治家。本文为主题所规定,对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无法多作说明;现只就他的分工理论简作述议。在分工理论问题上,柏拉图是现知世界历史上有较系统论点的最早创始人。他既提出了不少创造性的、很有价值的见解,又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定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柏拉图的分工理论主要集中在《思想国》书中,以下分几点来作一说明。(一)关于从城邦的需要出发论述分工柏拉图论述分工的必要性实际有三个出发点,或三个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指导思想:第一,是以分工来满足许多人互助的需要,而实现这种互助也就是…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人们很自然会想到创立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毛泽东,但在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刘少奇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他比较早就注意到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并在1957年专门就此进行研究。更可贵的是,直到1964年,他也没有停止对此问题的探讨。在人民...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的科技伦理思想赵海琦柏拉图的著作,约有36篇,具诸于《柏拉图对话集》。在其著述之中,柏拉图从他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理念论、灵魂说出发,提出了他的神学化科技伦理思想。这里主要分析柏拉图的知识与道德论、科技知识与神学伦理的关系,以及作为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10.
身体问题在胡塞尔现象学中虽不是中心话题,但他对零点之身与作为“双面神”的身体的现象学描述,却代表了由身体所触发的一股反柏拉图主义努力的开端;海德格尔对身体问题的现象学分析,是隐含在他对以“手”为标志的各种感性生命活动的理解之中的;梅洛-庞蒂通过身体图式与肉的本体论构想,完成了与柏拉图主义的彻底决裂。有了肉身的显现,本体仍然可以在场,但却不必借助于神目之光的照耀。  相似文献   

11.
论西方古代主流正义论的理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西塞罗和奥古斯丁是西方古代哲学的主要代表.在正义问题上,柏拉图批判功利主义,坚持本质主义的正义论.西塞罗和奥古斯丁在不同文化场景中发展了本质主义的正义观.西塞罗吸取了斯多亚学派有关自然的解释,对正义做出了较为圆满的解释.奥古斯丁用基督教的上帝取代了柏拉图和西塞罗的"正义之神",把正义解释为上帝安排的事物的秩序与和谐状态,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一个完全正义的"上帝之城".  相似文献   

12.
谈到“奥地利经济学派”,人们往往同时有两种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奥地利学派的确提出了很重要的问题,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也很到位,其中不乏极具洞见性的观点,比如对时间和知识的关注、坚持以市场过程来理解市场秩序、把行为人当作个人而不是作为社会集体来分析等等;  相似文献   

13.
吴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2023,(5):57-86+205-206
在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的问题背景中,需要考察整个西方哲学运行其上的基本建制以及它在这一建制中的独特展开方式,以便通过考察的具体化而将理解进一步引向深入。这一考察包括:形而上学是什么,“超越”问题,西方形而上学历史中的四重区分,作为柏拉图主义的基督教以及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等问题。在没有超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之分割—对立的地方,也就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在西方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不起作用或无从起作用的地方,才是中国哲学在其中活动和展开的那个境域。由此而来的分野从源头的实质上标志着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别,正是此种差别在决定性的大端上规定着中西哲学不同的性质、构造与走向。  相似文献   

14.
一般的美学史都认为,比较系统的关于自然美的理论,是在十八世纪后由西方的美学大师们构筑起来的,而笔者认为:在中国,这种理论的构筑,其实要比西方早得多,而最系统的自然美理论的架构是由南朝的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所构建的.《文心雕龙·原道》的本意是讲“文德”的,这个“文德”,《文心雕龙·情采》中说得很明白:“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言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形文、声文和情文,都是自然形成的.有了龙凤,自然有鳞羽的文彩;有了泉石,自然相激成韵.在《文心雕龙》中,天地万物所具有的颜色、形体、声音,都称之为“道之文”,而反映思想教化的情文(人文)也称之为“道之文”,它们是属于一体的.而“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原道》)那么,“形文”,“声文”自然也“肇自太极”了.这实际上涉及了自然美的本源,即认为自然美源于“道”的观点.刘勰对自然美本源的认识,尽管比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公元三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者普洛丁所坚持认为的自然美是由于“分有”了一种来自神明的理式的主张晚了许多年代,但比起主张“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黑格尔来,却又早了1300多年.而且两者的观点,又是“何其相似乃尔”,这在比较美学上,也应该是很值得研究的吧!  相似文献   

15.
在公元前399年,也就是在近2400年前进行的那场著名审判中,苏格拉底被他的雅典同胞以360票对140票的结果判处死刑,罪名大致是“蛊惑青年、不信国教、崇奉新神”。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作下“申辩词”,宁死而不承认自己有罪。从同时代人色诺芬和柏拉图的记载中都可以读到,  相似文献   

16.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在哲学上,他是古代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恩格斯曾称他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曾经是当时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跟随其学习哲廿年,很受柏拉图的器重;但他不迷信柏拉图的观点,注重现实,敢于创新,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和学派。在伦学理方面,他也有重大的建树,成为其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写了许多有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的美学把“美”作为一个外在于现实生活的独立世界,作为一个客观的认知对象来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审视,是研究“美本身”的知识美学。用知识逻辑要求审美逻辑,这种错位使柏拉图的美的世界与生活的世界处于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之中。而孔子的美学则并不去分析美的本质,他只是讲人应该怎样做才是美的。在孔子那里,美不是一个可以分析的知识对象,而是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使孔子美学具有浓厚的现世情怀和生命意蕴。  相似文献   

18.
<正> 柏拉图是古希腊文化的巨擘,他以卷帙浩瀚的著作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在众多的学术领域内作出了拓荒性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遗憾的是,我国对柏拉图思想的研究同这位文化巨匠的历史地位和学术功绩很不相称。迄今为止,我们尚无《柏拉图全集》的中译本问世,在其近30篇对话中,也仅有七八篇解放前文白参半的译本可读。国外有关的研究论著,也无一本译介到中国。这种闭塞的情况,不能不造成学术界在这一领域举步维艰。值得庆贺的是,王宏文、宋杰人先生所著《柏拉图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的问世,为这一冷落、沉闷的学术园地,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研究》一书内容新颖而富有创见,其突出特点是:1.书中论及的某些问题,是国内柏拉图研究中尚未涉及的;2.对柏拉图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观察视角和大量新鲜素材。如对柏拉图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的自然主义哲学思考了善及其正义的自然本性,展望了某种可能的、最好的秩序,希望在灵魂的深处描述和评价出这种秩序,也希望这种秩序能够变成一种现实。柏拉图自然主义哲学,在理论的层面上,创造了一种关于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秩序;但是,就社会存在的秩序而言,没能在现实中创造出这种秩序,即某种稳定、宁静而和谐的"社会形态"。总之,柏拉图的自然主义哲学将自然存在的自然本性与社会存在的自然本性紧密地同一在一起,从自然本性的角度阐释了自然主义社会思想,即关于善和正义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多数人看来,知识本来是后天学到的东西,是随着人的阅历、经验以及观念的不断深化而被确立和加强起来的东西。人具有意识,但人的意识并不是直接地就可以获得的,人必须通过学习,而学习也就是把我们意识所不知道的东西(意识中原本也没有任何东西)纳入到意识的过程。柏拉图的看法正好与我们一般人的看法相反,他不但不认为人的知识是后天学到的,反而恰恰反对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知识是从灵魂那里带来的,因此,是先天的。人不是从外部世界学习知识,而只是从灵魂中回忆知识,知识只是人的一种回忆。初看起来,这样的说法确实显得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