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家宇宙观的发展,包括宇宙构成物质和生成图式两个主题。就宇宙构成物质来说,先秦时存在“尚气”和“尚水”两种理解,道家认为宇宙构成物质乃是气,并在道气关系的讨论中,主张“道是气”。就宇宙生成图式来说,先秦存在“对象性”和“系统性”两种理解,道家对于相关讨论从“对象性宇宙生成论”逐渐走向“系统性宇宙生成论”,发展出渐趋复杂的生成图式。宇宙生成论发展至此,已经完整而细腻,而后中国思想史上的宇宙生成论大都难以超越此一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是秦汉道家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它围绕"道"构建了一个宇宙生成模式,用"太一"、"精气"等范畴解释了其运行原理和特点。《吕氏春秋》着重强调了"乐"的媒介作用和教化作用,是对"道"的认识问题上的又一进步。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的德论以道家思想为基调,体现了综合百家的特色。在哲学层面上,德为形上之道的分化与展现,是包括人与社会在内的宇宙万物生成运作的根据和基本规律;在政治层面上,以道德为治国之本,强调道家的无为而治,同时融入改造了法家的法势思想和儒家的仁义德政。  相似文献   

4.
《太平经》宗教化的尝试首先是对道家天道观的继承与改造。它吸收了阴阳五行观念和当时盛行的儒学神学化的思想,将道家的道本论、生成论转向元气生成论,由守道走向守一,由天人感应进至天人一体,试图通过道术合一实现人合于道,从而初步构建了道教的理论基础。此外,《太平经》理论中的矛盾之处暴露出了其思想来源的多端,是当时各种社会思潮激荡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探讨了《周易》中存在的宇宙生成论。本体论思想,并与汉儒、宋儒、基督教文化作了比较,指出了它对儒字、道家思想的影响,深刻揭示了中国大传统的源渊。  相似文献   

6.
陈抟继承了《易传》的“太极”说,在其《无极图》、《易龙图》、《先天图》中,第一次把无极作为道教哲学最高范畴,与太极并列使用,并结合道家的宇宙观,阐述了宇宙的生成和万物的衍生。陈抟融合易老,无极-太极的宇宙生成学说,对道教哲学之宇宙生成论富有创新性发展,从而使宇宙生成和生死解脱变得切实可行,其宇宙生成学说不仅为道教“以易解老”打开思路,而且给宋明理学以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7.
《远游》属于边缘话语 ,由政治、道德向哲学游移。《远游》中有两个哲学框架 ,一个是道论 ,一个是阴阳五行说。道论对老、庄思想有所继承 ,同时又融入了精气说 ,发展了道家的自然天道观 ,但在层次上又较之道家有所降低。阴阳五行说制约了对四方物象的描写 ,各方位出现的事物都是阴阳五行说所激发起的类比联想的产物。道论和阴阳五行说在《远游》中不是平行的 ,而是主从关系。道论在作品中生成心灵和道的境界 ,与阴阳五行说相伴随的则是一系列具体的物类事象  相似文献   

8.
司马谈《论六家要指》批判各家,牢笼百学,第一个提出“道家”这一概念,并高度赞赏道家。《论六家要指》不仅表达了司马谈的学术观、历史观和政治观,也反映当时人们对周秦以来迄至汉武帝时期道论发展演讲过程中的社会性认识,其“道”统百家的纲领建立在怎样的社会历史基础和政治思想基础上,如何剖析这一纲领的深层意义以及  相似文献   

9.
道家是以老庄思想为源头的哲学派系。道家的宇宙观发轫于春秋,经两汉魏晋兴起,至隋唐五代成就重玄,后于明清汇 融同源。道家的宇宙生成观前后相继,但不同时期观点主张不同,肇始于老子的“道”论,继之庄周的“气化”论及文子等的“浑 一”论“、太一”论,再有王弼的“无”论,发展为成玄英的“气论”,终结于宋明以降的三教融合。  相似文献   

10.
道论思想体现着中国高度传统文明的精华,闪耀着东方智慧之光.在道家哲学的影响下,道被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本体,画道是道的分蘖,画道通于宇宙自然之道,反映着绘画艺术的根本规律,是绘画活动一切技法形式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帝四经》是成书于战国早中期之际的道家作品,其哲学思想集中于道论:道兼具本原和主宰双重内涵,与所生之物在形、质方面根本不同;它宰制自然和人类,是统治者经营天下的基本原则。《黄帝四经》的理论源头是老子学说,其对道家思想的发展表现在道论、天地自然和道治天下等方面,也表现在对法家、阴阳家等的批判吸取,它在道治的前提下引入法治,以阴阳学说解答自然和人事,解释刑德生杀。《黄帝四经》以道为本,融合法家、阴阳家等的理论构思,奠定了黄老学的哲学框架。其后,稷下道家,《冠子》等无不是沿着这一思路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在经济上的体现亦为"无为","无为"才能使经济活动合乎"道"。司马迁作为道家经济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将道家经济思想发扬光大,其中体现的关于发展经济思想及善因论理论,体现出司马迁经济思想的道家渊源以及司马迁对道家经济思想的扬弃和发展,具有极高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抗生认为,《淮南子》继承了春秋以来的道家思想,其道论探究了宇宙的本原,存在三种不同的说法,应作具体分析。张允熠认为,《淮南子》处于西汉意识形态由"黄老之学"转向"独尊儒术"的过渡阶段,故其思想主旨是调和儒道。丁原明认为,《淮南子》的道论、无为论及其综百家之长的特色均表明《淮南子》建构的是一个以道德为统领而兼容百家的黄老学体系。陈广忠认为,史书所载刘安"谋反"案为冤案,刘安的自杀有其多方面、多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安徽古代道家科技思想及科技成就初探张青棋关键词:安徽古代道家,科技思想,科技成就一、老子的科学思想及影响老子是道家文化的创始人。所著(老子)一书博大扭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首先,老子的天道观包含着深奥的宇宙生成论。老子第一次把天从神的宝座上拉下来...  相似文献   

15.
《忠信之道》是郭店楚墓竹简中很有特点的篇章。它把忠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突出了忠信的实质和意义,是先秦思想史上忠信问题的专论。郭店楚简《忠信之道》的发现,使先秦儒家的演进更为清楚。它主张的忠信治民的君子之道,有道家思想的影响。《忠信之道》可能与孔门后学子张之儒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自老子第一次从理论的高度明确提出“无为”概念以来,“无为”成为贯串道家思想理论的核心概念:它具有本体论、政治说和人性修养论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三者之间构成内在的有机整体。随着道、儒、法、墨、阴阳等诸家在学术上的兼容和互补,道家“无为”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淮南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使之成为特定的“有为”,成为一个具有科学性的概念,达到了在老子哲学术语织成的理论外衣下面这个概念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体现出战国晚期儒道美育思想的会通、合流倾向,而道家以尊重人的自然生命为主旨的养生学说是其美育思想的核心。《吕氏春秋》美育思想以"乐"论为中心,在音乐本体论方面主要受道家宇宙本体论影响,具有纯艺术论倾向;在音乐的政治、道德教化功能方面则吸收了儒家礼乐教化的美育观;在音乐的审美心理及其与个体养生的关系等问题上,主要以道家养生学说为主体同时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乐"论观,并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上博楚简《恒先》篇的思想内容,并与《太一生水》、《老子》进行了比较,指出三者分别以“恒”、“太一”、“道”作为宇宙的主宰者,提出了各自的宇宙生成论。三者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并立关系。《恒先》的成书时间最晚必须是战国前期。  相似文献   

19.
“德”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古代一般文献中主要是一个伦理学范畴.道家所谓“德”虽然也具有伦理学含义,但主要是一个哲学范畴.道家之“德”深具生命论意蕴,其根本内涵是万物和人从生命终极根源“道”那里获得的生命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生命内在本质和个性特征,“道”是生命形成的潜在力量和终极根源,“德”则是生命得以形成的现实根据.对“德”的这种理解在道家代表性著作《老子》、《庄子》、《淮南子》中均有充分体现,由此形成了道家别具一格的德论思想传统,并以其不同于其他诸子的德论而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在古印度的《奥义书》关于水生大梵、人体构成及胎儿发育过程的描述中,以及关于宇宙无限、宇宙自生、自创、自己作等相关观点的论述中体现着深刻的宇宙、事物构成论、生成论和过程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