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两大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水平乃至成败。同时,新农村建设及其深入发展,则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从新农村、大学生、政府三个层面探讨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就业二者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金纬 《经营管理者》2011,(7X):255-255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的不完善,农业发展的落后,城镇化进程的缓慢,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等因素制约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为此,应在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创造新的非农就业机会,以此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是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防范农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本文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保险的特性分析,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在法律定位、政策扶持力度、分散风险能力以及农户保险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千百年来,"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和"男外女内"的性别分工,把妇女定位于家庭。在人们看来,农村妇女只是生活在一个个农户中的"女人",没有谁把她们和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大政方针联系起来。实际上,农民历来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组成,农村妇女从未脱离过农业生产。从建国初期的互助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的集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减少其对社会和谐和稳定造成的压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通过分析其成因及阻碍其转移的因素,提出有效转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养殖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农村生产发展的速度.养殖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广大农村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果养殖业得不到有效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生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技术和新农村建设都是中央关注"三农"的重要切入点,农业技术推广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重要途径,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新农村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国家财政支出增量向农村倾斜 今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去年增加422亿元,增长14.2%,占中央财政总支出增量的1/5。也就是说,我们把今年总支出增量的1/5强用到了农村。其次是在全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取消农业税以后,9亿农民可以因此受益1250亿元,人均受益140元。为此,中央财政为地方增加了转移支付782亿元。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观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工作得出的科学理论判断;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哲学观点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人是最为根本的,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加强农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王金辉 《决策探索》2008,(24):84-87
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短期内两次前去嵩县实地考察新农村建设,并给予充分肯定;河南省政府新农村建设督察组、洛阳市离退休老干部视察团对该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均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王英  李栋 《领导之友》2008,(4):38-3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高等学校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持、科技的支撑。高等学校要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建设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初,中央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标志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启动。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中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从政治的高度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共同推动农村的整体繁荣与进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13.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题记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种有效手段.农业综合开发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推进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农业综合开发的机制创新,应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进行,允许探索不同的开发模式,其资金投入机制应适度归并政府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15.
董琳 《决策探索》2009,(18):55-56
千百年来,“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和“男外女内”的性别分工,把妇女定位于家庭。在人们看来,农村妇女只是生活在一个个农户中的“女人”,没有谁把她们和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大政方针联系起来。实际上,农民历来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组成,农村妇女从未脱离过农业生产。从建国初期的互助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的集体生产,妇女都是与男性共担农业重担。尤其是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当大多数男性农民外出打工时,妇女又接替了男性的农业劳动,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经济和各项建设的中心工作,金融必须服从于这个大局,同时也是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分析了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进而提出了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农化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衔接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举措,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村容村貌的改善依赖于村民生活的改善和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十一五"期间,迪庆藏族自治州根据"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迪庆州州地处高原,严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总量小,地方财政困难,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劳动者素质低,贫困程度深等原因,任然存在着许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我们欠发达地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找准“促农”、“带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至关重要。通过对垫江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况的考察,我们发现: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工业促进农业发展的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20.
江西上饶市农村经济发展近来出现了两个新风尚:一是婺源县出现了旅游业发展带动冬季农业热火朝天的现象。为满足城里人踏青赏花需求,婺源县农民去冬大种油菜,连片油菜花成为今春一大风景线,吸引了大批游客。农民不但获得油菜收入,更获得了旅游业带来的餐饮、住宿、购物、冲印等第三产业收入。过去.任凭上面号召搞冬季农业喊破嗓子,农民千呼万唤始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