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时代是人生接受基础教育逐步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时期。他们之中大多数人思想活泼开朗,富有个性,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富有青春的朝气,能在生活中独立支配自己,在狭小圈子中走出自我,许多可贵的心理素质更是伴随着他们不断地健康成长,走向成功。但是他们中也有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存在许多不良的心理状况,他们追求的是“自我价值”,向往西方生活方式。这直接影响着他们修养的提高,影响着他们求知求智的兴趣,更影响着他们的成才,现就其中的一种心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文明在技术、经济、价值观等方面导致了人类的生存危机。这些生存危机与西方的传统形而上学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以及传统的人道主义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破除这些危机的哲学根源,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哲学,重新反思时代的生存危机状况,寻找新的生存出路。这一新哲学构成了发展伦理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西方小说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前苏联学者巴赫金与捷裔法国小说家昆德拉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从西方现代文化的危机、西方现代人的生存危机出发,本着探索生活世界本真的责任感,展开了对西方现代文化批判性的审思和对人的具体生存境遇的探究.本文对二者小说理论的哲学基础进行了比较阐发,旨在发掘整合其小说理论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T·S·艾略特曾把西方世界比作一片荒原。雅斯贝尔斯说过,二十世纪是人类的末日,也是一个文化重建的时代,任何一个民族和任何一种文化均不能逃脱一次重新铸造的时代。一些西方现代诗哲在其作品中,一再声称自己是“无根者”、“陌生客”、“空心人”、“无家可归者”。这表明西方世界已陷入深重的危机中。上述情状已被许  相似文献   

5.
正在法国,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拥有很高的学历,人们都觉得他们毕业后将面对一片坦途。事实上毕业后的他们求职时却困难不小。长久以来,在西方国家,获得商学专业文凭或工程师专业文凭一直被认为是通向要职的康庄大道。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口袋里装着高文凭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撇开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6.
雅斯贝尔斯把现代西方人失去精神家园的状态称为"精神危机",并且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归因于"技术时代"的到来对人的精神生活世界所形成的巨大冲击和负面影响。雅斯贝尔斯对现代西方人所陷入的精神危机状况所作的深刻分析对当代人类认识精神的重要性、化解精神危机的可能性等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帝赦免过西方人一次又一次的深重罪孽,抚慰过他们一颗又一颗受伤的心灵,拯救过他们一个又一个堕落灵魂.上帝指引着他们,与他们同在,上帝是他们心中不可动摇的理性信念,精神上永恒的救助者. 但就在19世纪末期,一个德国哲学家尼采却惊世骇俗地向世界宣告:上帝死了。这是一句痛苦与欣慰相伴的话语,它使西方人在  相似文献   

8.
雅斯贝尔斯把现代西方人失去精神家园的状态称为"精神危机",并且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归因于"技术时代"的到来对人的精神生活世界所形成的巨大冲击和负面影响.雅斯贝尔斯对现代西方人所陷入的精神危机状况所作的深刻分析对当代人类认识精神的重要性、化解精神危机的可能性等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9.
关于希腊神话研究状况的总结,前人已有许多专著,但基本上都着力于各家各派观点的横向评介,而忽视了一些观点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虽各自说法不同,但他们立论的基点和依据的内在逻辑却是一致的。这样,许多的理论派别就可以归纳为不多的几类。以西方人对文学本质的追索过程为钥匙,以此过程中重要的三次转折为关键,把西方人对希腊神话的研究状况分为以世界为中心———本体论、以人为中心———认识论、以文本为中心———形式主义三个层面,可以凸现西方人研究希腊神话遵循的内在逻辑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为此,各国马克思主义都在认真研究、分析这些现实变化,总结国际共运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另有一批置身于西方社会的有识之士,他们一方面敏锐地觉察到了他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制度,在“民康物阜”的繁荣外表掩盖下的种种病态和危机;另一方面又为医治和根除这些弊病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仍然不失为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武器,因而他们都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但令人惊异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又觉得要使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现实时更加有效,就必须运用一些现代西方资产阶  相似文献   

11.
危机感是西方哲学发展的一种驱动力。在当代西方哲学中,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对西方科学危机的哲学反思,海德格尔忧虑的是西方哲学的危机,而维特根斯坦看到的则是西方文化的危机,他认为,拯救危机的处方就是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直接面对现实的语言游戏,纯粹地观察和描述语言。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这一处方并不能从根本上拯救西方文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伦理学不仅充分发挥了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道德价值观念体系提供辩护和论证的功能,而且在建构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需要的道德思想和伦理精神方面起到了不吝忽视的历史作用,但它在19世纪中期陷入了日益严重的合理性危机。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合理性危机是西方现代性危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如何应对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合理性危机问题上,一些西方伦理学家主张把现代西方伦理学看成一项未尽的事业,另一些西方伦理学家则主张用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取而代之。由于未能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层面来寻找现代西方伦理学陷入合理性危机的根源,西方学者应对危机的努力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相似文献   

13.
鲁迅、安德森作为中西方颇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作家,都全面深入地剖析了"畸人"这一群体,使我们看到了表面繁荣下的深层的社会问题。他们虽然在刻画着不同空间里的社会,却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相似人群,反映了人类共同遭遇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4.
段奇清 《21世纪》2010,(6):67-67
南非的沙比亚丛林,至今还生活着一些相当古朴的西布罗族人。他们几乎都不劳动,故而有人称他们为"不劳而获"的人。其实,这并非对他们的不恭,而是对他们过人的智慧的一种赞扬与推崇。  相似文献   

15.
在教会法中,西方国家出现了通过法律进行治理的第一次尝试--牧领式法律治理,在这种治理模式中找不到"人"的踪影.17世纪早期牧领式法律治理出现了危机,基于法律治理的理性需要,"人"进入法律的历史."人"在它出现的初期是一种抽象人的面孔,他与抽象的法律治理互为呼应,这种"人"生活在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中期以前.20世纪末以来,"人"的形象出现了小小的褶皱,一些具体人的形象从抽象人中逐个浮现,这同样与西方国家从抽象的法律一治理到针对具体人的矫正型治理的策略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一、东方道路理论的产生东方道路理论,指关于非西方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社会的理论,是许多关于这问题的学说的总和,是随着西方现代化进程及世界现代化进程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15世纪末,西方人来到印度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高度文明的世界.但曾几何时,这些在东方物质文明前自愧不如的冒险家就发现:东方人怕他们的大炮.此后两个世纪,来到东方的西方人越来越多,他们眼看着自己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东方国家(当时主要指土耳其、印度等)却不断衰落下去,遂逐渐产生了东方停滞、西方进步的思想.到18世纪后期,西方人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把欧洲近代文学中三个最典型的人物形象浮土德、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当作西方近代人性形成的三个必经阶段,并详细分析了他们在提升西方人格层次方面所起的作用,描述了西方人在近代社会生活中所走过的心路历程,这就是“快乐和必然性”、“本心的规律和自大狂”、“德行和世界进程”,它们为现代西方法律精神准备了思想文化前提.这三个阶段中的代表人物形象都由于自身的内在冲突而一个接一个地走向了自身的毁灭,但他们在西方人的生活中并没有因为时过境迁而被人遗忘,而是内化为他们人格中的某种结构层次,时时作为他们自我反省的镜子,并照亮了人性中永恒的内在矛盾.黑格尔的这种分析值得中国当代思想者在分析中国人性论的危机和前景时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化的变迁导致了现代人的认同危机,"怀旧"成了人们解决认同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立足于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集体记忆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就成年人的网络"农场偷菜"现象分析,结论认为这是一种现代人认同危机下的文化怀旧,呈现的是大众、平民、草根化、网络性的文化怀旧特点,表现出的是现代社会大众对伴随他们成长起来的乡村文化的一种怀念。  相似文献   

19.
论西方基督教道德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社会正经历着道德价值危机,对此,西方基督教神学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论倾向:一是表现为排斥基督教的世俗化进程;二是表现为通过对基督教世俗化进程的迎合与投入,来摆脱神学本身的信仰危机并走出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困境。本文从西方理性传统及现代西方基督教神学困境出发,评析西方基督教道德化现象,指出无论是道德化的基督教还是基督教的道德化,都不可能使现代西方社会从根本上摆脱价值危机。现代西方的道德危机和神学困境,其根本出路在二分之外。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激发了社会脆性,扩散了社会怨恨情绪,也损伤了政府公信力,侵蚀着社会法治力量。而对此类事件的处置暴露出部分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意识不强、危机管理体制不健全、民意沟通渠道不畅通、对社会舆情动态掌握不足等弊端。因而为杜绝此类事件发生,国家必须强化危机管理意识,转变社会治理理念,通过扩大农民工权利,改变他们的城市融入非适应状况,来消除这一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危机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