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目前在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看法。邢贲思同志在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真理有阶级性吗?》一文,论述了真理没有阶级性,对此我们有不同看法。我们觉得,真理的阶级性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用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回答,如说“真理有阶级性”或“真理没有阶级性”,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87页) 在讨论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时,必须首先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有阶级性,什么叫没有阶级性。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认识,那么,对真理是否有阶级性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统一的看法。现在之所以对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有分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对什么叫真理有无阶级性这个问题理解不一致。因此,我们就从这个问题谈起。什么叫有阶级性呢?所谓真理有阶级性,就是指某种真理,是反映阶级关系的,是阶级  相似文献   

2.
报纸的性质是什么?这是新闻界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目前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尤为活跃,有两点看法,我认为值得商榷;其一、“‘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是报纸的主要的决定的本质属性”,或者说,“阶级性是报纸的主要的决定的本质属性”。(其实,“阶级斗争工具”和“阶级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互相代替)。其二、报纸是任何阶级、政党都能利用的,它是没有阶级性的单纯传播新闻的工具。第一点看法,我认为不全面,没有分清报纸和其他宣传工具的个性和共性,没有分清报纸的性质和职能,因而也就没有把握报纸的真正的本质属性。第二点看法在理论上讲不通,同时也不附合事实。我认为报纸是以刊载和评论新闻为主的社会舆论工具。在阶级社会,它是阶级舆论工具,在无阶级社会,它是一般社会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3.
柳文超同志在《客观真理没有阶级性》一文(载《社会科学研究》1979年第2期)中,具体阐述了社会科学真理(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为了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现对柳文的几个论点谈点不同意见。柳文说:“所谓具有阶级性,是指从属于一定的阶级,以阶级意志为转移,被一定的阶级利益、愿望、要求所决定的东西。”这是在告诉我们,谁要说真理有阶级性,好象谁就是把真理说成以阶级意志为转移的东西;说真理有阶级性,真理就不是客观真理了。  相似文献   

4.
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至今尚未统一认识,争论的焦点是,在社会领域内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有没有阶级性? 我认为在社会科学的真理中,凡是不与任何阶级的利益相冲突,可以为一切阶级服务的,如语言学、逻辑学等,不具有阶级性,反之则具有阶级性。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是有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一) 什么是真理的阶级性?我认为,所谓真理的阶级性,是指在社会领域中有一部分真理,既是正确的反映了客观规律,同时也反映了与客观规律相一致的某一个特定阶级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科学的真理有没有阶级性,这是我国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学术问题。在学术问题上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现象,争论的双方可以根据“双百”方针各抒己见,以理服人。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却把这一学术争论纳入了篡党夺权的轨道。他们大肆鼓吹“在阶级社会里,真理都是阶级的真理”,叫嚷不仅“反映社会领域真理的阶级性是十分明显的”,而且“反映自然规律的科学,总的说来,同样也是具有阶级性的”。林彪、“四人帮”挥舞“全部真理有阶级性”的大棒,残酷地打击和迫害认为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同志。同时,还设立禁区,封闭了社会科学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学术讨论。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又可以讨论社会科学的真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马克思主义有阶级性,因此,真理有阶级性。这种推论,是把真理观的阶级性看成了真理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和科学真理观的对立统一。列宁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页)并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是“十分完备而严整,它给予人们一个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对势力、任何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列宁选集》第1卷第441页)毛泽东同志也说过:“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文史哲》1980,(1)
<正> 本刊1978年第六期发表了樊瑞平、西敬亭同志的《真理没有阶级性》和臧乐源同志的《社会科学的真理有阶级性》两文后,陆续收到一些稿件,就这个问题提出商榷或补充意见。由于篇幅所限,现将一些主要见解摘要发表。自然科学真理没有阶级性,社会科学真理也没有阶级性。郭化民同志在其《谈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中说,客观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所谓真理的客观性,就是真理具有不以反映主体主观作用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自然科学真理和社会科学真理,都同样具有不以反映主体主观作用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它们在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略论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阶级社会里,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个问题有过许多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阶级斗争……是历史的直接动力”。(马克思、恩格斯:《致奥·倍倍尔、威·李卜克内西、威·白拉格等人》)列宁也明确指出:“阶级斗争是历史唯一的实际动力。”(列宁:《再论杜马内阁》)毛泽东同志也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毛泽东:《丢掉幻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阶级的人们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人性美”这种审美观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在阶级社会中,除阶级性之外,是否还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人性。有的同志一谈到阶级社会中人性的共同性,就“谈虎色变”,怕被人说成是搞资产阶级人性论。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必要的顾虑。在我看来,资产阶级人性论有两个特征:一是只承认人的自然属性,而不承认人性的根本点是人的社会性,二是把资产阶级的特殊的阶级性冒充为各个阶级共有的人性。我们同资产阶级人性论,当然要划清界限。不过,采取简单化的办法,根本否认阶级杜会中有人性的共同性,那也是不符合实际的。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一个观点:人性就是阶级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说,这是毛泽东同志讲的。毛泽东同志果真是这样讲的吗?让我们来查对和研究一下原文吧。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  相似文献   

10.
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在我国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因此,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搞清楚:在人民内部是否还有阶级斗争?一般说来,在剥削阶级被消灭之后的人民内部就没有阶级斗争了,但有阶级斗争的反映。毛泽东同志一九五七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中国,本来属于对抗矛盾的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是阶级斗争问题,所以说当时的人民内部矛盾包含有阶级斗争。这是那时讲人民内部有阶级斗争的特定含义。后来,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不存在了,人民内部自然就不存在阶级斗争了。但是,目前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必然反映到人民内部来。  相似文献   

11.
“真理没有阶级性”这一命题究竟是不是一个普遍命题,是否也适用于社会科学真理。在这个问题上,哲学界仍然存在着很大分歧。有的人说“真理没有阶级性”只适用于自然科学真理,而不适用于社会科学真理。我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无法彻底坚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一所谓“社会科学真理的阶级性”,其涵义无非是说:人们对于社会科学真理的认识和运用受着他们的阶级地位、阶级立场的制约,或者说,社会科学真理只能被某一阶级所认识、所掌握、所利用。因此,揭示这种真理的社会科学只能为一定的阶级服务。表面上,这种解说貌似有理。但是,只要我们追根究底,就不难发现:由此概括出“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这一概念是不科学的。它把社会科学认识的真理性和阶级性这两个不同方面的属性混淆在一起,因而推出一个荒谬的命题:“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  相似文献   

12.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对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又重新提出讨论已近两年了。参加讨论的人很多,发表讨论文章的报刊也很普遍,可见这是个多数人关心和感兴趣的理论问题。自然科学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社会科学中逻辑学、语言学的真理也是没有阶级性的,这点,绝大多数人的认识基本一致。问题的争论集中在对社会科学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分析上。分歧的观点、论据都摆出来了;分歧的焦点随着讨论的深入趋于明朗,主要是在两个前提问题上:第一,什么是真理;第二,什么是阶级性。要讨论得好,需要首先在这两个前提问题上取得一致的准确的认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是许多同志通常采用的定义性说法,这种说法是否对真理这个概念的正确、全面的表述?讨论中已经有人明确地提出了这个问题,现在正在深入展开讨论,尚未得出一个明确、肯定的答案。对什么是阶级性的问题,讨论中两种意见针锋相对: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它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而阶级性则是指一定阶级的主观要求、意志和愿望,是反映者的属性。因此,不能说真理本身也有阶级性;另一种意见认为,阶级性也是客观的,它也不依人们、阶级的意志为转移,阶级性和客观性都是社会科学真理的不可分割的根本属性。只有把这两个前提问题弄清楚了,讨论才会有共同的基础,共同的语言。前提不解决,问题就无法解决。本刊两次发表计论这个问题的文章,都是采取笔谈形式。对笔谈文章我们希望短而精,长话短说,开门见山。一次谈不完,可分几次谈,以便于更多的人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3.
要弄清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不仅要弄清什么是真理,而且要弄清什么是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无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对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都是从他们的社会作用,从他们体现了哪个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意义上来界说的。据此可以说,当我们说理论有阶级性的时候,阶级性这一概念的内涵只能是:该理论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真理有无阶级性之争,实际上是在解决思维领域的具体问题中,怎样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反映论,坚持认识论、辩证法、逻辑三者的统一。对社会科学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持相反看法双方,都有同志以真理的本性是客观性为根据。其实,在阶级社会的客观过程和精神领域中,阶级性同客观性既可共存,也能分立。具有客观性的事物有的有阶级性,如军队、法律;有些就没有阶级性,如社会规律、思维逻辑等。所以真理的客观性不是真理有无阶级性的原因,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语言学界有些同志提出了语言学的阶级性问题来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有人认为语言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或者语言学的某些学科是很少表现阶级性的。例如,求知同志在《学术月刊》1961年第3期发表的文章《语言学的阶级性问题》,就有类似的主张。他认为语言学中某些学科是没有阶级性的。文章中这样写道:“……科学中反映出两种立场、两种世界观,并不能说明科学的阶级性”;“从事实上看,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方面的真正科学的著作,对各阶级是一视同仁的”。是否能从语言学的历史中得出这等结论来呢?下面想提出有关语言学阶级性问题的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今年第三期刊载的《论具体真理的阶级性》一文(以下简称《具》文),提出具体真理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在过去的讨论中未曾引起重视但对确定真理有无阶级性确属重要的一个论点,很有探讨的必要。 一 《具》文认为具体真理有阶级性的理由之一,是具体真理在阶级社会中总是一定的阶级利益、阶级意识的具体反映。笼而统之地把阶级社会中的具体真理都说成是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的反映是违  相似文献   

17.
真理到底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争论很久了。我在去年发表过《论真理没有阶级性》一文,抛砖引玉,谈了一点个人的理解。现在讨论展开了,我觉得大家争论的症结问题在于:究竟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阶级性?社会科学的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等等。我想就上述这几个方面,进一步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刊79年第1期和80年第1期选载了一些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问题的争鸣稿。得到很大的反响。目前,这一争鸣的高潮,虽已过去,但从本刊80年第1期以后收到的大量来稿来信看,这一争鸣,有继续进行之必要,并可能出现一个比前一阶段的争呜更深入的新高潮。本刊愿为关于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园地。从本期开始,继续选载关于这个问题的争鸣文章,欢迎读者作者勇跃投稿。本期选载的文章,都是主张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的,因为这个时期只收到这一种主张的稿件,对立面的稿件只好暂缺。前一阶段的争鸣,众所周知,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自然科学的真理和社会科学中的语言学、形式逻辑学的真理等都是没有阶级性的。通过争鸣取得了一致认识。对社会科学中如阶级、阶级斗争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虽未取得一致认识,但各家的观点,论据都摆出来了,争论的焦点越来越明朗了,许多发人深思的探讨,为取得更积极的科研成果,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可以想见,这一争鸣,将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文艺的根本属性不是阶级性而是人民性在我国,不少人把文艺的阶级性当作文艺的根本社会属性,而把文艺的真正的根本社会属性——人民性淡忘了。这是一种历史的误解。我们知道,在人类历史上文艺的出现,要比阶级斗争的出现早得多。文艺从属和服务于一定的阶级,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私有制阶段,随着社会上的人分裂成为对立的阶级,文艺才带有阶级性,才逐步成为表达不同阶级思想感情的工具。至于明确地提出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严格地说,那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出现以后,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化时期才形成的特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  相似文献   

20.
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自然科学领域,大家已经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自然科学的真理没有阶级性。但在社会科学领域,至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持真理有阶级性观点的同志坚持认为,既然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