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提供娱乐休闲以及情感慰藉是作为大众文化形式的流行音乐的一种功能和职责。而问题在于人们过多地表现了对其娱乐性与工具性的狂热,却忽视了其精神性存在。同时,政府规制缺乏和市场失灵将不可避免地使商业趋利中的负面元素渗入音乐传播的全部过程,致使受众对流行音乐本身也产生了误解,娱乐性的元素被抽取并加以放大,音乐-流行音乐-娱乐三者的界线愈加模糊。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大众善用媒体、对广在的娱乐和音乐信息保持独立思考及选择判断的意识与能力,杜绝庸俗性,规制娱乐性,促使人真正体验到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2.
从2005年末起,各大省级卫视通过跨年晚会践行其对娱乐主义的理解,表达争夺收视市场的急切渴望。通过五年来日益极端的快感生产与消费,跨年热已成为娱乐精神在特殊时机被放大、被强化,并被地方媒体借以挑战传统家国观念、挑战中央媒体利益垄断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国际公关》2016,(6):38-38
回顾:11月17日,一则体育娱乐的新闻迅速占领各大网页的头版头条,原来是著名球星林丹被娱乐记者拍到出轨一名年轻女子。追溯拍摄时间,不难发现那时正值其妻子谢杏芳怀孕。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跨越式进步,媒介娱乐化成为消费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基本表现形态。虚拟与真实的界限逐渐消弭的同时,娱乐构建的世界开始消解大众的主体性,使我们成为单向度的人,迷失于大量的娱乐文本中。然而,早期的媒介娱乐化进程可被归结于大众文化发展的必然和人类心理需求的自然选择,对于当代娱乐需求无限预期的假设也显得过于轻浮,如何正确对待媒介娱乐化成为当代大众社会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游戏与反叛角度来解释媒介娱乐化趋势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大众自主选择的结果,娱乐有理、娱乐有度才是新的信息环境下正确的媒体态度。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改方向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成绩巨大,但由于对新课标的误读和语文教学原有的历史惯性,出现了种种不良倾向.主要是"纯工具化"倾向和"非语文"、"泛语文"倾向.本文认为,语文本体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它既牵涉到被理解和运用的语言文字,也牵涉到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人.语文教学必须强调人文精神对语文本体的"渗透",既要反对重走排斥人文的老路,也要反对泛化语文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妙对趣闻     
妙对,古人视作“文字游戏”,仅供消遣。不错,其总有休闲娱乐作用,然而也不仅如此,它还有锤炼语言、展现语言功底的价值。从欣赏角度看,许多妙对脍炙人口,深受人们喜爱。还有的出联堪称一绝,难以为对,被举为“绝对”;能够对上,足成“劲对”。  相似文献   

7.
台湾的电视新闻节目过多地呈现出娱乐元素而缺乏对严肃议题的关注和讨论,而一向以报道艺人明星为主要内容的娱乐新闻节目却又在这个时代失去了观众群从而被更具娱乐性的综艺节目替代,这是一种后娱乐的现象.本文拟在梳理与分析此种现象的基础上挖掘出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媒介的议程设置、新闻专业主义和媒介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出对台湾电视新闻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18世纪是“中塔西传”的高潮期。在此期间,欧洲兴建的各类宝塔主要可分为“阁楼式”和“诺维佐尼亚式”两种形制。一些与宝塔相关的视觉元素还常被用以装饰建筑的外立面和室内空间。因此,宝塔在欧洲的意涵已经超越了原先的建筑范畴,被扩大到成了对“中国”的直接指称,其形象也获得了更大的适用范围。“娱乐”和“知识”这两种心理需求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了18世纪欧洲人对宝塔形象的理解和运用原则:在多数情况下,宝塔的宗教本意并不被提及,人们对其形象的喜爱和利用更多是为了满足“娱乐和猎奇的欲望”。但另有一些知识分子本着启蒙的原则,直言宝塔在中国的宗教性。这些言论使得18世纪欧洲对宝塔的理解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预示着欧洲世界对中国的观察正逐步转向更理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传媒的娱乐和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传媒的娱乐被认为是低档或无聊 ,其实娱乐在本质上是审美的游戏。正确看待传媒的娱乐属性 ,引导传媒去追求深层次的审美娱乐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邯郸淳为《笑林》作者,曾受到一些学者的怀疑,其最主要根据是《笑林》中记载了发生在黄初五年的事件,而这时邯郸淳被认为已经或即将谢世,不会闻知。通过考辨史料,可以断定邯郸淳在正始年间之前有建《三字石经》的事迹,必然在黄初之后的很长时间尚在人世。《笑林》作为笑话专集是为了娱乐目的产生的,与三国时期士人的风尚有一定关系,因其娱乐性质,也表现出对笑话特有叙述技巧的注重。  相似文献   

11.
汉代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积累,"既庶且富,娱乐无疆"。其乐舞、杂艺表演、游戏,以及民间节日欢庆活动等,得到充分的发展。社会上流阶层的休闲娱乐生活,集中折射出其乐舞、百戏、游戏等活动的繁盛。社会的娱乐文化活动,也呈现出一种新的景象。  相似文献   

12.
媒介与娱乐之间的联手逐渐远离其旨在传播并提升大众文化品位的初衷,基于传媒背后金主的商业本能以及对大众文化需求情趣的一再迁就等原因,传媒开始自我放逐从而导致娱乐被一味地放纵。传媒"泛娱乐化"趋向迫使文化的内容大多成为娱乐的附庸,大众传媒亦因此陷入了道德不确定的困惑之中,放纵与教化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突出。解决传媒放纵与教化的矛盾,要求传媒业必须回答其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义利观或是如何处理好"义"与"利"之间的关系。在两者关系上,应在追求义利双赢、义利并举的前提下,秉承"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义然后取"的思想,这也是由传媒业的性质所决定的,绝对不能颠倒。  相似文献   

13.
妙对,古人视作“文字游戏”,仅供消遗。不错,其总有休闲娱乐作用,然而也不仅如此。它还有锤炼语言、展现语言功底的价值。从欣赏角度看,许多妙对脍炙人口,深受人们喜爱。还有的出联堪称一绝,难以为对,被举为“绝对”;能够对上,足成“劲对”。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一词的历史发展和新闻事业的具体实践中,新闻存在着明显的娱乐功能,新闻真实性研究和新闻定义都没有忽视新闻本身的娱乐因子.但是,新闻娱乐功能也有其特定的边界:广度上有制约,深度上有底线,并非所有的新闻都能娱乐.新闻无论怎样娱乐都不能违背真实性原则,否则就会娱乐致死.  相似文献   

15.
话剧是民国初年传入成都的新式娱乐之一,其在成都的发展经历了初兴、繁荣、沉寂几个阶段,市民对其态度也由隔膜排斥到热情追捧。然而,由于近代中国的激进化趋势,社会精英眼中的成都话剧却在短短的数十年中由代表西方先进文明,应大力提倡的新式娱乐,转换为令人醉生梦死,应严行禁止的旧式娱乐。这一现象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民国社会经历艰难曲折,逐步、缓慢的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论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也是我国现代语文教材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语文教材编写工作贯穿其一生。他对语文教材的性质、功能、编写和使用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材观。语文教材观是他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语文教学、教材编写都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娱乐是人的天性。人们在持续的学习、工作、劳动之余,需要一种轻松的游戏和娱乐,以形成对紧张生活的调剂和补偿,这是娱乐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娱乐的实质是大众休闲,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工业化大生产造成了对人身体的巨大伤害,因此劳动大众需要休息,以恢复体力。另一方面,工业化的生产也给人带来了较高的收入、较多的闲暇时间和更多的消费方式,使人们有条件进行娱乐。而社区又为娱乐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低俗化、泛化极其严重新时期娱乐文化的恢复、发展,其积极价值有目共睹。但是,如果在两个方面把握不好,就会出现消极甚至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生活中,无论你接受与否,大众传媒的全面娱乐化几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扑面而来,刺激你的感官:报纸杂志的视觉化和时尚感;广播的休闲化;网络的猎奇化……其中电视的娱乐化尤为突出:娱乐频道大行其道、各显神通;非娱乐定位的频道不甘寂寞,尽力采用娱乐化传播方式;正如有人调侃:如今正襟危坐、字正腔圆的“新闻联播”似乎也显露笑脸。一时间,大众传媒被娱乐化逐渐渗透,形成今日的“媒体奇观”。然而,在这种“传媒娱乐化”中,新闻媒介如何保持理性,坚守责任,操守职业立场的底线,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近几年来,连续出现的几起较大…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主办者随意更改游戏规则还是有意引导,都已经最好地表明了这场娱乐民主的虚假性,它只不过是掌握在主办方的民主,众多投票参与的观众只不过是一场戏剧中的群众演员罢了。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真正的民主娱乐化时代并没有到来;究竟是娱乐被民主化了还是民主被娱乐化、商业化了呢?这才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体育具有独特且丰富的娱乐特质,对其特有的娱乐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将其娱乐价值归为四类,它们分别体现在中国传统体育与传统节日庆典的完美结合、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促进大众获得自由感和幸福体验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体育中游戏特质的完好保留.同时提出广泛搜集整理富有娱乐价值的传统体育项目,结合时代特点将其在全社会开展普及,可以为大众提供更多健康的休闲娱乐手段,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