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鲜为人知的是,有一份绝密情报,及时促使党的临时中央做出战略大转移的决策。  相似文献   

2.
文戈 《当代老年》2008,(6):31-31
在万里征途中,红军时时受敌重兵围追堵截,却未中过一次埋伏,在国民党军设置的包围圈中都能准确地找到空隙钻出,这主要是依靠电台侦察及时掌握了准确的情报。  相似文献   

3.
文中将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在大渡河边的安顺场遭清军围追、堵截而全军覆没,与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经强渡石棉县安顺场渡口和夺取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来进行比较,分析一下石达开的全军覆灭和红军强渡大渡河成功的一些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4.
红军在广西境内经历的长征路,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最壮烈、最英勇的一段历程之一,是长征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工农红军在桂北地区浴血奋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红色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广西儿女奋发图强。如红军堂遗址、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光华铺红军烈士陵园等。这些红色文化的载体富含着崇高的精神内涵,如不怕牺牲,热爱国家,依靠人民,等等。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助推桂北地区乃至广西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梅兴 《当代老年》2006,(11):30-31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里,有两位姐妹红军,姐姐叫蹇先任,妹妹叫蹇先佛,姐妹俩分别嫁给了两位叱咤风云的红军将领,一同走完长征路,用她们可歌可泣的战斗经历,写下了战地女杰的人生传奇。  相似文献   

6.
作为红军后代,我曾多次听父亲讲过红军长征的故事。2014年是我的父亲诞辰100周年,抚今追昔,我更加怀念已故去的父亲,更加缅怀为新中国诞生英勇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无数红军指战员。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也献给与他一样把生命献给共和国事业的人。  相似文献   

7.
人们通常以为,在红军长征时期,国共两党之间只有刀光剑影、炮火硝烟。其实,为谋划合作抗日,其间国共两党也曾派代表进行过接触和谈判。  相似文献   

8.
红军长征途经川西,在萝卜寨进行了土地改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虽然历时不到两个月,且红军走后被国民党政权反扑,但给萝卜寨留下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朱维冬  李自强  王斌 《现代妇女》2013,(12):316-317,314
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胜利以其不容忽视的作用,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有力地支援了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长征,而且作为最先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进一步巩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和后来陕甘宁边区的建立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长征开始时。受命为红五军团的中央代表。担负殿后掩护任务 1934年,在第5次反“围剿”斗争中,红军屡战失利,形势日趋严重。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征。  相似文献   

11.
长征开始前,当大规模军事转移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符、中国共产党中央,中国红军总怀司令部——构成苏区指挥中枢怕宠大机构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快速运转。  相似文献   

12.
《中外书摘》2006,(12):23-23
罗永佑是江西南康人,他的母亲是湖南湘潭人,是彭德怀的堂妹。也正是因为这层亲属关系,1928年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时,年仅14岁的罗永佑在其父亲的带领下投靠舅舅彭德怀。当时他身体赢弱,年纪尚小,出于爱惜,彭德怀没有答应他的请求,要他回去“好好读书识字,长大当红军,给穷苦人打天下”。  相似文献   

13.
吴殿卿 《老年人》2006,(9):32-33
带罪的“上干队”队长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退出苏区,踏上漫漫长征之路。在红军大学担任专职教员的肖劲光接到命令,担任军委干部团“上干队”队长,并率“上干队”随大部队转移。而此时,他还是个身负罪名的人。1934年1月,肖劲光被打成“罗明路线在军队代表”,判刑5年,并撤销军籍、党籍。可刚关了一个月,就被释放了,而且被任命为红军大学军事教员。半年后,长征开始,肖劲光又被任命为“上干队”队长。至于肖劲光有无罪行,审判的对错,是刑期撤销还是减刑,党籍、军籍是否已恢复,都无人提起。“上干队”,全称是上级干部队,约2…  相似文献   

14.
两次强渡大渡河、三过雪山草地,他是长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离休后写下100万字的读书笔记,到各地作报告1000余场次,他是革命传统的“播种机”;  相似文献   

15.
五干年文明,铸就中华傲世雄魂:鸦片炮火,饱浸国人百年屈辱;“雄狮”苏醒,尽展华夏傲骨风采:改革开放,高奏中华崛起凯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镜,可以昭未来。昨天,是今天的回忆;今天,必将成为明天的历史。为此,本刊开辟“让历史告诉未来”专栏,旨在扫描老一辈革命者、建设者过去的辉煌与艰辛,展现老年人的风采和先进模范事迹,以期能给读者以回昧、感悟、思索、启迪和鼓舞……欢迎广大中老年朋友给本栏目赐稿。  相似文献   

16.
王增勤 《老年人》2009,(4):44-45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能打破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及后方机关8万余人,从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长征之初,红军很顺利地通过了蒋介石的粤北第一、二、二三道封锁线,但深入湖南腹地后,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发生了惨烈的湘江之战,损失惨重。红军为什么能几乎兵不血刃地顺利通过前三道封锁线?  相似文献   

17.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象征。其内涵包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等。弘扬长征精神,对于加强当代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外书摘》2006,(12):45-45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相似文献   

19.
《金色年华》2007,(6):40-41
在红军长征队伍中,有一位传奇的外国人。他就是英国传教士勃沙特(汉名薄复礼)。勃沙特是瑞士人,后随父母移居英国,供职于基督教会。1922年10月,英国基督教会派25岁的勃沙特前往中国,在贵州境内镇远、黄平、遵义一带传教。勃沙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根据孔子讲的“克己复礼”,取了中文名字“薄复礼”。  相似文献   

20.
吴志菲 《老年人》2005,(2):36-37
1935年6月上旬,红军主力过金沙江不久,长征队伍中然不见了陈云,就连与陈云亲近的人也不知道他到哪里了。一时间,部队出现了种种说,有的说他已经牺牲了,有说他失踪了。陈云究竟到哪去了呢?原来,红军长征开始后,蒋石一方面调集部队对红军主围追堵截,另一方面疯狂破白区党的组织,致使上海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那时,中红军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大都通过在上海的共产国际联络进行的,而红军惟一的一台功率电台在湘江之战中被毁,也就中断了与共产国际的接联系。为此,中央曾派人到海,希望重新建立与共产国的联系,但未能成功。遵义会后,中央认为有必要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