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峡文化的主要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三峡文化,必须先认识和把握其内涵,源远流长的三峡文化,其内涵博大精深,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山水文化、史前文化、民族文化、民生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民间文化、工程文化和移民文化。  相似文献   

2.
彰显文化自信,需要文化安全作为保障、文化自觉作为基础,最终需要进行文化重建,这是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体现了其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为此,我们应当以文化的安全拱卫文化的自信,以文化的自觉指引文化的自信,从而形成自信文化的总体属性:民族性、历史性是其基本特征,实践性、时代性是其基本品质,开放性、创新性是其基本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自信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重建后的基本面貌,其基本构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本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核心价值观,就其实现路径而言,需要在化解文化危机中重建文化秩序、在消除文化自卑中增强文化供给、在克服文化自负中开展文化输出。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文化形态的性质是务实求利;其特征是商业俗文化;其结构由岭南文化、中原文化、港澳文化和西方文化四因素构成;其地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曙光”,是中华民族大一统文化的“中介”。  相似文献   

4.
西南独特的立体自然物候与多元的民族文化语境,造就了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歌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歌场与各少数民族传统信仰、节日庆典、婚恋习俗、文化传承、文艺娱乐、集贸交往密切相关,是其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歌场运作规律是其文化承传的重要机制,对其文化认同及其社区和谐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研究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歌场文化,创造性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可以满足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自身文化传承的诉求。  相似文献   

5.
孤竹文化作为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有其特殊的意义。从历史存续中孤竹国与商朝、周朝的关系、从孤竹与令支、山戎的民族关系,孤竹国的地理印记的角度来全面追溯其可能的文化渊源与流变,从而探究其文化特征。从推动地域文化研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探寻孤竹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建设前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要提高其"文化自觉性",调整其文化心态,加强其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调适、转换,进而推进民族文化的重塑和整合.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和社会主义文化观两部分。在其文化思想和实践中 ,真理和错误同在、成功和失败并存 ,对其评价也因此而褒贬不一。本文将从文化定位、文化思维、文化形式、文化批判和文化失误等五个方面对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作一分析 ,以图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8.
北大荒文化的生成是有其特殊机制的,它的最初孕育有其特殊性,是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军旅文化)突进式地植入,并直接成为这一地域的核心文化和主流文化。北大荒文化的生成发展也有其特殊性,历史上两次成规模团块状人群的进入,形成了军旅文化、中原文化、城市文化三种文化相互叠加累积的多元化文化结构。北大荒文化的外显形态也是特殊的,具体体现在不同的文化层面上。  相似文献   

9.
文化法哲学是反思性的。我国文化建设、文化法治与文化法学的发展,需要基于民族性、政治性、建构性的文化法哲学的引领。文化法治有规制法与权利法两个维度,文化法哲学范畴形态应是双层的。文化规制性规范指向全体性文化法益,承担客观价值指引功能。对应规制性规范体系,学理上应当以文化主权、文化安全、文化主体性、文化统一性为基础,建构其理论范畴。文化权利性规范指向个体性文化法益,其功能主要通过赋权与权利救济等方式实现。对应权利性规范体系,学理上应当以文化自由、文化权利为基础,建构其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10.
钱穆从文化发生的源头、文化绵延展扩的时空维度、文化的个性特质、文化对待人生的态度,对世界文化的类型进行了考察,视野开阔,见解独到精妙。钱穆的世界文化划分思想有其合理性和启示意义,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中的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的文化研究倾向的出现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这其中包括西方文化研究思潮的深刻影响。但当前的文化研究,既有别于过去的整体性研究,也有别于当今西方的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总体性、批判性和审美性原则应当成为我们进行文学的文化研究时的指导性参照坐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进入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发生巨大变化,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开始退场,先锋文学开始亮相。这一巨大变化,实质是中国文学进步的标志,是中国文化进步的标志。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新时期以来广大作家对中国进步文化政策的自觉实践;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进步的现代、后现代西方哲学文化理论的自觉接受与传递;是中国作家的创作思维由“超验之思”向“体验之思”的权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中国落后的传统农业文化思维———依附性文化思维与西方近代那种主张理性至上、具有“超验”特征的文化思维对接的结果;先锋文学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落后的农业文化思维———依附性文化思维与西方近代社会理性至上思维———超验思维的扬弃,并与西方现代、后现代哲学文化那种主张人性至上、具有“体验”特征的文化思维对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视角来看,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演变总是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的制约和规范,并主动随着文化思潮旋转,也就是说,受何种文化思潮影响,就会生成何种文学.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回观,现代文学始终环绕三大文化思潮变奏和旋转:即人文型文化思潮、政治型文化思潮、民间型文化思潮.这三大文化思潮不只影响着作家对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刻画,也影响着作家的艺术构思、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更制约着作家对文学主题的选择和表达.  相似文献   

14.
英美文学与华文文学的多元文化语境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文学与华文文学的比较研究离不开多元文化语境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文化与文学翻译不仅受制于源语文化语境与原作者文化背景,而且也受到目的语文化语境和译者文化意识的制约。因此译者主体性体现在选取合理的翻译策略来协调两种不同民族的文化,从而实现世界文化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5.
先进文化与中国文学的主题演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不同时期的文学植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由此而产生的文学主题往往大相径庭。笔者针对中国的几次文化转型,分别对先秦时期、魏晋时期、"五.四"时期以及当下等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文学主题进行分析,探询其呈现的文化先进性,由此梳理出中国文学主题演进的脉络,并力图寻觅其未来的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跨语言、跨文化是翻译文学与生俱有的特性,由于巴赫金文化诗学特别凸显了文学的民族文化性,所以借助于巴赫金的文化诗学论述了翻译文学最具本质性的一种特性——文化杂合性。文化杂合性使翻译文学既不属于外国文学也不能简单归属于民族文学,使翻译文学研究有其独特的研究内容和价值。探讨了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民族文学三元共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文学的文化表现,既有积极的文化追求也产生了文化迷惘.其间,反封建专制文化而追求科学民主,反文化封闭而追求开放与多元,是最有时代意义的文化追求.文化迷惘则主要有文化启蒙的摇摆、市场经济冲击下的精神迷失和文化价值观念的无所适从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浪漫文学思潮,是20世纪初叶至30年代末,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合力作用下而涌起的时代思潮。其独异的诗学理念,其狂飚突进、又迅速沉寂的涨落特点,我们可以从"历史"文化"与"哲学"等不同维度进行观照、探究,从而揭示其深层的文学规律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心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产物.文化心理既具有稳定性特征,但更具有延变性特征.人的文化心理活动是始终伴随着人的知识、情感、需求等因素并且以此为主导的过程.文化心理在我国当代社会中 的表现是:在经济的生产与消费上,人们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商品的文化附加值;在旅游、体闲方面,人们追求文化内涵,讲究文化氛围;在文学创作与研究方面,文化意蕴与文学的文化学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雅、俗文学概念的争论是当前学界一个见仁见智的热点问题.对通俗文学作出一劳永逸的定义是不切实际的,可以结合文学史的流变从雅、俗分裂、融合的过程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形成原因,即雅、俗的起源与功能;美学风格;文化权力和意识形态;大众传媒的冲击;文化批评的转向.梳理这些流变成因有利于为通俗文学理论的建立打下基础,从而更好地推进通俗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