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余鹏翼  陈新  陈文婷  余言 《管理评论》2022,(12):251-263
投行参与并购重组既可以提升投行声誉,又有利于提高市场并购效率。本文基于关系契约理论,以2013—2016年中国沪深A股发生并购事件的收购方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投行在并购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现有关系契约构建的投行关系损害了企业长期和短期并购绩效;投行声誉提升了企业长期并购绩效;在声誉较低的投行中,投行关系对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低效率并购提高了外部投资者与收购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引发投行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降低了并购绩效。本研究揭示了投行关系和投行声誉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为现阶段政府职能部门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提升投行参与并购重组的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开展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动机和并购绩效的影响。在对整体样本的并购绩效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横向、纵向、混合三种不同类型并购的绩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产业创新型并购和非产业创新型并购的产业效应差别进行了分析。从整体来看,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的影响可以忽略。同时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绩效确实有影响。产业效应对不同类型并购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对混合并购具有积极的、显著的影响,而对横向并购的影响最小。从产业效应的视角来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分析,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半导体产业技术持续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通过技术并购可以迅速获得目标企业核心技术,为企业在产业升级中带来领先效益。以TCL科技并购中环集团为例,采用事件研究法与EVA经济增加值法,从市场反应和企业经营效益不同维度分析技术并购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同时基于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从短期绩效来看,技术并购为企业带来了市场正向效应;从长期绩效来看,技术并购为企业创造了明显的价值增长;基于协同效应分析,技术并购产生了良好的经营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技术并购是企业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医药企业的长期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2004—2015年间发生过技术并购的A股医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经过语义识别及人工阅读方式,量化技术知识特征,从技术知识规模和技术知识性质角度分析技术并购对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医药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短期市场反应显著,对企业长期财务绩效的改善也有正向影响。技术并购中目标企业技术知识绝对规模越大、两企业间技术知识相对规模越小,主并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绩效越高;技术知识性质方面,相关型技术知识并购更有利于企业发挥协同效应,绩效更好。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对技术特征变量的敏感度更高,现金支付方式并购加强了技术知识绝对规模和技术知识性质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并购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已往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概括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主要从基于股票价格的事件研究法和基于经营业绩的会计研究法进行归类,以促进并购价值研究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政治关联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政治关联显著影响了它们的并购行为.政治关联企业实施了更多的并购,并购规模也更大.政治关联对并购的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政府对国有企业施加影响实现的.我们同时考察了政治关联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发现无论是以会计业绩还是市场业绩作为衡量指标,政治关联对并购绩效都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其并购绩效显著低于其它公司;并购了国有控股企业的政治关联企业因为并购而遭受的损失最大.上述结果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的政治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源的错误配置,使得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并购行为上.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本文的结论为非市场机制的危害性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并购的价值创造效应为研究对象,从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两个角度入手,对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作以全面梳理,以期对我国学者在并购价值创造效应方面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与高管权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高管权力与并购绩效负相关,并且内部控制与高管权力之间存在反向的相互作用关系.当高管权力缺乏制衡时,并购成为高管实现个人收益的手段,而企业本身并不能实现预期的并购价值,内部控制是针对高管权力的制衡机制,对并购绩效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非正式制度视角,以2010—2019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地区风险偏好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风险偏好对企业并购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在风险偏好越高的地区,企业选择并购作为成长方式的概率越大。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工具变量以及双重差分模型(DID)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偏好较高地区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异地并购,所从事的并购项目风险更高;与风险偏好较低地区的企业相比,并购后取得的短期并购绩效虽无显著差异,但长期并购绩效却显著较差。最后,从影响非正式制度发挥作用的企业内外部治理因素角度进行的异质性检验表明,地区风险偏好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正式制度建设较差地区的企业。本文揭示并提供了地区风险偏好影响企业并购行为的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非正式制度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作用,同时丰富了文化与金融领域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外来者劣势和组织学习理论,从外来者劣势的固有来源合法性缺失和信息不对称两个维度出发,分析外来者劣势对跨国企业国际并购绩效的影响,探索种群密度、文化交流、股权比例和企业年龄4个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构建外来者劣势与国际并购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选取2004年至2010年中国企业国际并购事件为样本,利用SPSS软件进行大样本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合法性缺失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外来者劣势对国际并购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种群密度、文化交流和企业年龄皆能显著弱化信息不对称对国际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股权比例越大则越强化信息不对称对国际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从提高目标国选取的合理性、考量东道国环境、采取内部股权治理战略和平衡组织学习模式等角度给出降低外来者劣势进而提高国际并购绩效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A股上市公司的技术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维邻近性理论,探索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主并企业在进行技术并购时与被并企业的技术邻近性对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中,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主并企业,与被并企业的技术邻近性特征对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同。当主并企业处于成长期时,并购双方的技术邻近性能显著提升并购后的创新绩效,而当主并企业处于成熟期时相反,处于衰退期时则无显著影响。同时,研发投入在并购双方技术邻近性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被并企业所处的外部技术人才供应环境亦会影响技术并购后的创新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A的主并购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改进模型,建立适合公司井购绩效评价的DEA评价模型,采用2002年沪深证券市场的135个主并购上市公司并购事件样本,利用改进的DEA模型计算公司并购前1年、并购当年和并购后4年的并购绩效值,并通过分析并购前后公司总体均值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公司并购活动对公司绩效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并购对公司绩效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而从长期看,并购绩效值显著下降,并购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实证研究分析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从制度安排角度寻找提升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并为我国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供理论指导和发展方向。实证结果提供了不同产权制度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深入证据,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供了施政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化差异并不总是带来文化冲突,它也可能成为文化协同的机会和潜力。本文从国家文化和企业文化两个角度入手,通过详细的文化差异分析和文化冲突分析,探讨企业跨国并购文化协同的价值创造机制,最后给出跨国并购企业实现文化协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文化差异并不总是带来文化冲突,它也可能成为文化协同的机会和潜力.本文从国家文化和企业文化两个角度入手,通过详细的文化差异分析和文化冲突分析,探讨企业跨国并购文化协同的价值创造机制,最后给出跨国并购企业实现文化协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鉴西方国家公司绩效评价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综合考虑影响我国房地产公司经营绩效的各项财务指标及其特性,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和Malmquist指数,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结合数据包络法的特性和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特点,评价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的并购价值效应,并通过回归分析讨论影响房地产公司并购价值效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绩效偏差和冗余资源会激发企业调整策略和行为,这可能带来投资强度的变化.以中国484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STATA软件对其5年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冗余资源以及不同方向的历史绩效偏差、未来绩效偏差对投资强度变化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对投资强度变化进行分情境t检验以及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负的历史绩效偏差和负的未来绩效偏差均会降低投资强度,且前者会减弱后者对投资的影响;冗余资源能够增加投资强度,并且会增强负的未来绩效偏差、减弱正的未来绩效偏差对投资强度的影响.这些规律说明历史因素和未来因素将共同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并从绩效偏差和冗余资源等视角为预知和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提供现实参考.研究结论同时从投资这一具体行为的角度对组织行为理论、前景理论等做出修正和推进.  相似文献   

18.
学习型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对连续并购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2007年间的1154家上市公司的3578次并购事件为样本,将并购公司管理者分为过度自信学习组和理性学习组,分析它们对上市公司连续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并购次序的上升,当并购公司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且有学习行为时,并购绩效呈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当管理者理性且有学习行为时,并购绩效逐渐下降。本文还发现,无论有学习行为的管理者是理性的,还是过度自信的,并购的时间间隔都随着并购次序的上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并购实现扩张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决策。近年来,大量学术型人才担任企业重要职位。研究管理者特征,特别是CEO学术经历,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愈发重要。基于高阶理论,以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CEO学术经历对企业并购行为,包括并购倾向、并购风险、并购绩效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拥有学术经历会增强企业并购倾向、提高并购绩效、降低并购风险。研究结论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启示:企业在选聘高管时,应深层了解高管以往的学术经历,最大限度地发挥高管学术经历带来的价值;企业可以通过聘用学术型高管,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高管的学术经历具有专业性和严谨性,能够加强对并购决策的评估和控制,防止由管理层过度自信导致的非理性决策。  相似文献   

20.
已有研究表明反收购条款既有"堑壕效应"又有"谈判收益效应".本研究以股权集中背景下的大股东利益侵占现象为切入点,将大股东掏空行为纳入分析框架,首先构建了反收购条款影响大股东及收购方决策的理论模型;其次从中小股东的角度对反收购条款,股东财富与控制权市场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进行了数值分析,阐述了理论模型所得到的相关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大股东的掏空行为随着反收购强度的增强而加剧;(2)当收购方最优出价唯一时,随着反收购强度增强,收购方的出价将会升高;(3)目标公司被并购的概率随着反收购强度的增强而减小;(4)在一定条件下,中小股东的财富随着反收购强度增强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