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以武汉市住宅市场为对象,通过建立房地产泡沫测度模型和投机度模型分析得出武汉市住宅市场存在过热以及投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住房消费和政府决策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香港房地产泡沫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房地产泡沫的严重程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引入金融中介之前的、一般竞争均衡状态下的房地产价格作为房地产基本价值,实证研究了中国和香港的房地产泡沫度。结果表明,与香港楼市高峰时相比,当前我国总体上的房地产泡沫度并不高,还不足以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现阶段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危害;我国内地省市的房地产泡沫度一般较低,一些沿海地区的房地产泡沫度相对较高。指标法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资产价格泡沫现象的频繁发生,实业家和学者开始重点关注泡沫生成、膨胀的演化过程。本文通过引入导致预期发生变化的三个影响因素(过度自信、资产缺乏弹性、流动性过剩),扩展了现有的噪声交易者(DSSW)模型,揭示由噪声交易者对资产价格预期发生变化而造成的非理性资产价格泡沫的生成及膨胀机理,分析得出:三个影响因素促使资产价格预期发生变化,进而导致非理性资产价格泡沫生成及膨胀;并利用MATLAB软件对非理性资产价格泡沫膨胀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噪声交易者占比、非知情噪声交易者占比、过度自信影响因子、资产缺乏弹性影响因子、流动性过剩影响因子越大,非理性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速度越快、波动幅度越大,这对防止泡沫膨胀速度过快、过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能够刻画资产价格泡沫形成、增长到破灭过程的统计模型.通过估计模型里的时变系数,可以确定泡沫产生的时点和持续时间.该模型也同时刻画了泡沫破灭的概率随着资产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越来越远而变得越来越大的特征.为了对模型进行估计,提出了贝叶斯递归算法和近似算法,并以北京房地产市场为例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房地产市场投机泡沫实证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姜春海 《管理世界》2005,(12):71-84
由于对国民经济具有明显的乘数带动效应,因此房地产业既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也可能导致经济过热,进而常常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选对象和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概况进行了简要分析,介绍了有关泡沫的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研究,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在此基础上,本文重新定义了房地产基本价值、投机泡沫和泡沫度,并利用中国房地产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房地产基本价值、投机泡沫和泡沫度进行了实际计算,得出了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经产生、而且比较严重的结论,并解释了中国房地产投机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挤出房地产泡沫的若干政策,并特别指出,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有关政策能否“上令下达,不打埋伏”是挤出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微观经学认为影响一般商品的价格的主要因素有生产成本以及供求关系,这两个因素不仅是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而且还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当然,替代商品与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心理及行为也有密切关系,但主要是间接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商品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商品的价格。本文通过房地产泡沫的泡沫测定理论以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以及价格居高不下的直接以及间接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波动成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用途商品房价格变动的比较,认为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中商业用房和办公用房的价格波动比较稳定,而市场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于住宅价格的波动引起的。同时对影响住宅价格的需求、供给以及资本的可获得性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在各类供给因素中,土地交易价格的变动,对住宅价格的变动有较大的同向影响,因此,政府可以通过调控“地根”,进而调控房价;在各需求因素中,上一期住宅价格波动,具有较强的滞后影响;而在各资本因素中,利率的变动对住宅价格有较大的影响。最后,本文通过MTV模型,将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认为在样本区间内资本的可获得性和需求的变化对住宅价格的波动有较强的影响,而供给因素对住宅价格的波动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8.
泡沫是经济发展至出现虚拟资本之后的必然产物,由于市场中的各种理性、非理性等因素的存在,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价格对真实价值的偏离。在各类现有的对于市场泡沫的研究中,研究者无一例外都着重于对价格偏离度的度量,而忽视了交易作为市场的基本功能而在泡沫的形成和破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完全交易概念的首次提出,总结出了泡沫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无需借助复杂建模估量商品价值的泡沫度量方法,并在研究结果基础之上对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最后结合研究结果以及我国现状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做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关于城市地铁的研究也越来越受瞩目。本文在总结了区位理论 、地租地价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定量计算了武汉地铁一号线沿线每个站点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效应。通过地价函数模型的计算;分析得到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的具体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按照金融学的定义,泡沫是指资产价格远高于其价值的现象。这实际上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要用“泡沫”来描述某项资产的市场现象时,就必须首先弄清楚资产的交易价值是多少,然后才能确定该项资产价格是否存在泡沫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4,(18):10-10
野村公司说,中国的不动产市场泡沫已经开始破裂。住房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供应过剩问题,同时开发商又面临缺少融资的困境,从而导致这一市场正开始进入低迷时期,可能会导致今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下降至6%以下。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门限ARCH模型研究了我国住宅价格涨跌幅、波动的非对称性与住宅空置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论表明:我国住宅空置量与住宅价格涨跌和住宅价格波动呈负相关关系;住宅价格波动具有非对称性,低住宅空置时住宅价格波动大于高空置时的住宅价格波动;同时住宅价格波动具波动聚集性;政府及时披露住宅空置信息和合理调控住宅空置水平,有利于住宅市场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假设风险资产未来价格变化由其过去价格变化外推形成,基于现金流股息冲击提出一个新的资产价格泡沫模型研究金融资产泡沫形成机制、提炼其内在特征、获得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相关启示。假设异质价格信念投资者具有常绝对风险规避效用偏好,基于期望效用模型获得基本面投资者和外推型投资者的最优风险资产需求函数;进一步,假设外推型投资者在资产交易过程中部分关注风险资产基本价值,修正其最优风险资产需求函数,在市场出清状态下获得资产价格泡沫模型;基于模型参数设定模拟金融资产泡沫形成机制,并结合金融市场证据分析其内在特征;最后,从投资者异质性和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层面设定参数值对比讨论影响金融资产泡沫强弱程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在正的现金流股息冲击下,外推交易行为导致金融资产泡沫,且具有滞后性;金融资产泡沫具有典型的三阶段特征,量价齐升是金融资产泡沫产生的显著标志;无风险资产供给是金融资产泡沫的抑制器;投资者结构及其价格信念差异与金融资产泡沫的强弱程度密切相关。研究不但为金融资产泡沫形成机制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而且为金融市场稳定发展提出相关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金融泡沫与企业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金融泡沫对企业投资策略影响的微观机理.在投资项目市场价值中引入金融泡沫因子,建立起企业的投资决策模型,研究了泡沫对投资概率的影响,并对泡沫持续期、决策者视窗和融资规模和方式与金融泡沫对投资的共同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泡沫对投资具有推动作用,负泡沫具有抑制作用;正泡沫期间进行的投资长期具有折价趋势,负泡沫期间进行的投资价值有上升趋势;正泡沫持续期越长,投资的可能性越小;负泡沫的持续期越长,投资可能性越大;在正泡沫期,若决策者越短视,立即投资的动机越强,企业偏向于出售股权进行投资;在负泡沫期,若决策者越短视,投资将会推迟,企业偏向于以其他融资方式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金融泡沫对企业投资策略影响的微观机理.在投资项目市场价值中引入金融泡沫因子,建立起企业的投资决策模型,研究了泡沫对投资概率的影响,并对泡沫持续期、决策者视窗和融资规模和方式与金融泡沫对投资的共同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泡沫对投资具有推动作用,负泡沫具有抑制作用;正泡沫期间进行的投资长期具有折价趋势,负泡沫期间进行的投资价值有上升趋势;正泡沫持续期越长,投资的可能性越小;负泡沫的持续期越长,投资可能性越大;在正泡沫期,若决策者越短视,立即投资的动机越强,企业偏向于出售股权进行投资;在负泡沫期,若决策者越短视,投资将会推迟,企业偏向于以其他融资方式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理论与泡沫理论,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基础与投机因素对市场价格的作用, 建立关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实证分析模型.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年度数据为分析对象,构建价格决定回归模型, 计算近十几年来价格泡沫的变化量,并针对目前北京房地产价格中的泡沫含量给出了定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泡沫含量有持续增强的趋势,宏观调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机构投资者与股市泡沫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构投资者"高换手率"现象引发许多争议。本文测算证券价格泡沫与检验机构投资者的微结构交易数据后发现,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导致证券价格泡沫,放大了内在价值信息的反应,导致市盈率因为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而高估。进一步研究证券收益的序列相关性发现,机构投资者的交易造成的价格变动符合Campbell,Grossman和Wang(1993)[1]模型的噪音过程,即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所造成的证券价格变动和证券内在价值变动无关,具体表现在证券价格短期上涨与后续期间证券价格的反转,股价呈序列负相关性。本文的研究发现证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风格具有"投机"特征,导致了证券价格偏离内在价值,引发股市泡沫。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住宅价格的不断高涨,房价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工作重点之一,价格是由供给决定的,供给管理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而需求管理也要把握真实的需求现状。因此,对住宅需求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过去几年,中国城市房地产价格从北京、上海到二、三线城市都出现了显著上升;而股票市场自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后则出现了急剧上升,一年之内从1300多点上升至2007年4月的3800多点,这些资产价格的大幅上升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认为需要警惕可能会出现的资产价格泡沫。目前,普遍认为流动性过剩造成了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房地产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人们在关注房地产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更应谨慎应对房地产泡沫。本文通过回顾大量国内外学者对房地产泡沫研究的文献基础上,整理出目前房地产泡沫研究的现状及研究成果,并在结尾部分提出房地产泡沫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