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那个曾经凌驾于中国广大哲学工作者之上作恶多端的“理论权威”一手导演下,中央党校革命大批判写作组泡制了一篇“万言谤文”,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目为《哲学斗争与阶级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哲学战线上的三次大斗争。 该文以裁判者的口气,对所谓三次大论战的受害者等于进行了宣判:“建国以来。我国哲学战线上曾经发生过三次原则性的大斗争,即: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问题的斗争,关于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斗争,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矛盾观是一脉相承的,但也有所不同,马克思的“共存、斗争和融合”;恩格斯的“对立的相互渗透与转化”;列宁的“对立面的统一”;斯大林的“对立面的斗争”;毛泽东的“对立统一”与“一分为二”。我们应该全面地准确地理解,不要断章取义、混淆含义、机械搬用。  相似文献   

3.
<正> 吴江同志在新出的《认识论十讲》小册子中,对我们同他就哲学基本问题上是“两条战线”还是两条路线所进行的论战,再次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加给我们许多不符事实的指责,暂且不论。本文仅想同吴江同志先讨论一下他谈的辩证法问题。一、辯証法与形而上学吴江同志常常指责别人(不只是我们)是“在形而上学中思维”。当我们对他所提出的在哲学基本问题上进行所谓“两条战线”斗争的命题发表了异议时,当然也被他指为“不准许反对形而上学”。它若有其事地质问:“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的只有或只准许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而没有或不准许反对形而上学机械论的斗争吗?”(《认识论十  相似文献   

4.
1982年7月,我在《争鸣》第8期发表了《“一分为三”新议》,在承认“一分为二”的前提下,提出“一分为三”的命题,用“一分为三”对“一分为二”进行补充,由于“三”是“多”的起点和代表,所以就不去讲“一分为多”了。其中在论述“一分为三”的普遍性时,也说到形  相似文献   

5.
世界本原说是旧哲学的哲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世界无本原可言;恩格斯使用“本原”一词的视角及含义与旧哲学的世界本原说有着本质的区别,“世界本原”的提法不符合恩格斯的本意;“世界本原是物质”这一命题在理论上存在着一些困境,这一命题只能是一个旧唯物主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曾说过:“一讲哲学就少不了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整个哲学的发展都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立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形而上学为了能不断地蒙骗人们,不得不经常改变方式,因此我们抓住了它的实质,无论它怎么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使有时打扮得合法合理,貌似辩证法,只要一究实质,便会露出“庐山真面目”。所以,为了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实含义,弘扬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真研究形而上学的实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校直属马列主义教研室和政治教育系哲学教研室部分教师,于七月二十四日举行座谈会,就“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问题进行了讨论,批判以杨献珍同志为代表的“合二而一”论。参加座谈会的同志认为,关于“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争论,不是一般性的学术问题的探讨,而是哲学战线上一場大辩论羌岢治ㄎ锉缰しㄍ炊晕ㄎ锉缰しǖ亩氛?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是当前国际国内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在哲学领域内的一种反映。杨献珍等同志所宣扬的“合二而一”论,是反唯物辩证  相似文献   

8.
我国哲学界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并争鸣已多年,而今基本上取得了统一的认识,认为这是同一哲学原理之不同哲学视角的问题,两者的根据都成立。近年来,伴着实验科学提出“一分为三”的观点之后,又发生了关于“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的哲学讨论。在讨论中,有的提出以“一分为三”取代“一分为二”的主  相似文献   

9.
《延边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发表了巴亚良同志的文章《“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之断想》(以下简称《断想》),我拜读之后,深受启发,非常高兴。从1982年以来,笔者为在哲学上确立“一分为三”的命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尽管发表了十五篇拙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支持者还是廖廖无几。我的观点总的来说是这样的:在承认“一分为二”的前提下,必须承认“一分为三”。“一分为三”与“一分为二”一样具有普遍性,但都不能绝对化,还要承认“一分为多”。总而言之一句话,必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六四年,在我国曾开始了一场关于“一分为二”与“台二而一”的“论战”。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那个“顾问”干扰破坏,同时也由于我们的一些同志未能准确全面地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哲学思想体系,因而当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分为二”就是对立统一规律,主张用“合二而一”来补充“一分为二”的砚点都是“矛盾调合论”和形而上学。坚持后一种观点的同志,当时和后来大都在政治上因此而  相似文献   

11.
“我思故我在”由于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而影响深远,而我国学术界长期用经验论的解释原则去理解这一命题的含义,结果必然导致了对笛卡尔唯理论的哲学立场的偏离。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认识原则出发,认为“我思”指的是先天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思维规定性”,“我在”指的是巴门尼德意义上的“人的真实存在”,“故”则强调的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逻辑顺序。因此,“我思故我在”的准确含义应该是“我思故我是”。这一命题既是古希腊哲学以来的“人是理性动物”的现代性诠释,也是笛卡尔哲学体系中所有理论得以成立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上世界是一分为二的,但也有人提出世界是一分为三,或者一分为多的。我们认为,只有从构造学或客体的角度出发,才会得出一分为三,一分为多的哲学谬误。从哲学或关系的角度出发,只能是一分为二的。这是哲学的“自为性”问题,与“自在性”相对立。而哲学及其辨证法研究的侧重是“自为性”,而非“自在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变”“常”的哲学思想,在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一哲学范畴渊源与演变过程,充分地反映了古代哲学家们的继承关系。从先秦到近代,这些哲学家们一直围绕着这一课题展开争论,时断时续,从未停止过。关于“变”、“常”范畴的含义:我认为古代哲学家们讲的所谓“变”,即是指动,亦即是指变化、运动的意思。它主要是指时间的变化和物体在空间上的位移。其实“变”与“动”是相通的,当然也有“动”的含义。所谓“常”,即是不变的意思,也是静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六四年,在我国哲学界曾经展开了一场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大论战,这场论战轰轰烈烈开始,匆匆忙忙告终。论战的结果,是给“一分为二”加戴了几顶桂冠,如:只有“一分为二”才是真正的辩证法;“一分为二”包含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内容;“一分为二”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精髓等等,而视“合二而一”为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是形而上学的  相似文献   

15.
一分为二不是单纯的数字增减,而是指事物内部的可分性,它揭示出事物内在矛盾各方既统一又斗争并推动事物发展和转化的规律性。这一规律说明,自然界和社会事物的多元化,事物不仅可分,而且是有规律可寻的。所谓一分为三属于实证科学,而不是辩证哲学所讲的矛盾。管理系统中的矛盾可以相互转变,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状态时,往往要通过一个突变点,这个突变点不是“一分为三”,而是两者兼而有之的临界状态。各种管理特性都是一分为二的,管理者把握临界点,使人或事物发生良性突变,或不使系统出现恶性突变,是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有学者断言斗争哲学是毛泽东哲学的实质和核心等否定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命题,有必要进行回应。首先,共产党的哲学不是斗争哲学,共产党的哲学是实事求是。其次,断言斗争哲学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的见解存在三种错误:前后自相矛盾;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偏概全。再次,认为斗争哲学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实质和核心的论调存在与事实不符: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并非一味强调斗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更不是以“斗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是黑格尔提出的著名命题。黑格尔当世及其以后的哲学家、思想家、几乎无例外地认为这一命题是保守的,是为封建制度服务的。本文从考察“现实”与“合理”的含义入手,联系黑格尔的阶级立场及其哲学的历史作用,揭示了该命题的辩证性质,认为该命是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思想的集中体现,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而不是封建专制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在林彪、“四人帮”一伙的那个“理论家”授意下,一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人民日报》上,刊载了一篇《哲学斗争与阶级斗争》的文章,把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争论,定为建国以来哲学战线上三次原则性的大斗争,并把它与复辟资本主义的修正主义路线直接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杨献珍同志成了“叛徒”,而且为党内最大走资派在建国以来(即十七年)推行一条“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找到了理论“根据”。粉碎“四人帮”后,有的同志把三次争论中杨献珍同志的一些学术观点,仍然认作是机械唯物论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一种干扰,说他  相似文献   

19.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核心命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一命题进行分析:一、该命题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二、这一命题的具体含义及其何以成立;三、这一观点对后世哲学和社会科学产生的影响。由此,对苏格拉底的伦理学思想进行一个总体的概括。  相似文献   

20.
辩证法认为宇宙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也是统一的。本体“A”的内部必然地发展异化为“A”与“非A”即“B”。在本体发展变化的系统里,每个层次内部的A、B、C、D、E、F……及其相互之间表达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关系;而在A、AB、ABC、ABCD、ABCDE、ABCDEF……每个层级之间表达的是事物发展的价值关系。按照这样的研究思路,研究人类历史的种种哲学辩证法形成及其相互之间旳同一关系,我们将会得到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具有同一性的哲学辩证法体系。历史中所有哲学辩证法形式及其之间旳同一关系都会在这个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道立于二,物成于三。事物是“一分为三”的。“一”为一个事物,“二”为事物内部矛盾对立的双方,“三”即是矛盾双方经过对立斗争形成的具有新质的“一”即是“三”。“一分为二”是特殊时期特殊状态下事物存在与运动的规律;“一分为多”是事物的基本属性,也是事物存在的规律;“一分为三”能够包含与表达“一分为二”“一分为多”,是事物存在与运动的最普遍规律。“一分为三”既是辩证思维的全面而准确的简明表述,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对于世界哲学的重大贡献,是人类思想宝库最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