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汉赋家多入朝为官,其入仕途径以察举、辟除、征召等方式为主,入仕初期多任郎官.不少汉赋家跻身汉代高级官吏行列,然文学特长并非其主要凭借,这与汉代选官制度的价值取向有关.汉赋家的入仕途径在汉代不同时期有所变化,由汉赋家的入仕可见汉代察举制度的发展变迁,亦可见中央皇权的盛衰变迁.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7,(4):15-18
读书在汉代是入仕的一个重要途径,两汉丞相多是读书人。入仕所读之书主要为儒家五经,靠读书入仕根植于两汉独尊儒术的治国需要和重视图书的社会风气,也跟帝王个人对图书的爱好以及对老师的尊重有关。入仕的途径主要靠官方教育,也与私人教育和家庭教育分不开。由读书而入仕为汉代培养了高素质的官僚队伍,引领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但同时,因读书入仕而结成的利益团体为东汉的割据分裂埋下了隐患,并使读书人成为东汉党议祸难中受害最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3.
我国封建社会曾有以公田收入作为官吏俸禄的制度,史称“职田”或“禄田”。《通典·食货一》注指出:这个制度起于北魏均田令;新近出版的《辞海》,因袭这种说法。其实,东汉末就已出现禄田,而晋代已在制度化。本文探讨的是:两晋南朝禄田制度的形成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两晋南朝禄田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封建社会曾有以公田收入作为官吏俸禄的制度,史称“职田”或“禄田”。《通典·食货一》注指出:这个制度起于北魏均田令;新近出版的《辞海》,因袭这种说法。其实,东汉末就已出现禄田,而晋代已在制度化。本文探讨的是:两晋南朝禄田制度的形成等几个问题。(一) 东汉的官俸,“皆半钱半谷”,它主要来源于收谷物的田租和收钱的算赋。到献帝时,始有禄田。《后汉书·百官志·百官受奉例》注引《献帝起居注》说: 帝在长安,诏书以三辅地不满千里,而军师用度非一,公卿已下,不得奏除。其若公田,以秩石为率,赋与令各自收其租税。  相似文献   

5.
唐代科举制度的形成具有打破贵族世袭,任用贤才,唯德是用的观念,成为文人入仕的重要途径。科举制度给唐代整个文人阶层参与政治的方式、程度及其对文人自身命运带来的影响都是十分重大的。唐代文人入仕的其他途径还有荐举、征辟、入幕等,当然,也有门荫入仕的文人。  相似文献   

6.
杜甫称李白为“山东李白”,元旗和《旧唐书·李白传》径称李白为“山东人”,原因何在?李白有显赫的先世,而近世却沦为商贾子弟;按唐代制度,商贾子弟不得参加贡举,从而进入仕途。本文从李白的入仕道路入手,探讨了“山东人李白”背后潜藏着的李白家世和经历的秘密以及他内心难以言诉的幽愤。所谓“山东人李白”,正是李白为了离弃、遮掩其工商杂户出身,定居山东并取得山东户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唐代选举制度与官僚政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举是中国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的问题,唐代选举制度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前代不同,唐代学校毕业者并不能获得出身,一般还需要通过科举才有入仕的资格;与后代不同,唐代科举出身者并不能直接入仕,还须经过吏部的铨选考试,方可任职当官。因此,唐代人才的培养、选拔、任用是一条锁链上的三个环节,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唐代选举制度究竟有何特点?在唐代官僚政治中,科举制起多大作川?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宋太祖、太宗汲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兵变频仍的历史教训,大力推行"兴文教、抑武事"政策,通过科举考试延揽文人学士入仕为官,促成了两宋时期"尚文"之社会风俗。在此大背景下,宋初不少武臣子弟也纷纷弃武从文,应举入仕,这反过来又强化了宋朝"崇文"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9.
吴兴姚氏是汉唐之间江东地区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士族,为唐代江东四大士族之一。目前,学术界对其整体鲜有关注,更未见有关唐代吴兴姚氏入仕人数的统计成果。爬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相关墓志铭,可知唐代吴兴姚氏的入仕人数为137人,表明吴兴姚氏是唐代的中等士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自两汉设立察举、征辟等选举制度以后,便形成了由中央政权和地方官吏、大族共同掌握选举用人的制度.进入魏晋南北朝,汉代的选举制仍然延续,但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出现了地方大族把持选举用人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同时,由于九品中正制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巩固"门阀制度"的作用,从而促进了这一时期官僚"贵族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李白、杜甫、高适的入仕之路选择各异,在盛唐有典型意义,表明唐人入仕之路较广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政府对少数民族的管理,有秦汉的道制,两晋南朝的蛮府和左郡县,唐宋的羁縻府州县,元明清的土司制度。其中两晋南朝的蛮府和左郡县迄今未见系统论述,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两晋南朝治蛮机构普遍设立。荆州有南蛮校尉,雍州有宁蛮校尉,豫州有镇蛮护军,荆益地界有三巴校尉,梁益二州有平蛮校尉,广州有平越中郎将,西江督护、南江督护,东江督护。限于篇幅,本文着重讨论南蛮校尉、宁蛮校尉、镇蛮护军的设立和作  相似文献   

13.
两晋南朝时期,弹劾文化已经形成并趋于稳定。探讨这一时期弹劾文化机理是深入理解古代监察体制的重要视角,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阐释:其一是弹劾精神文化,两晋南朝的君主和大臣都极力弘扬弹劾精神,营造浓厚的弹劾文化氛围;其二是弹劾行为文化,君主通过各种制度手段规范监察官员的弹劾行为,增强其本身及弹劾实施的庄严性和权威性;其三是弹劾激励文化,君主从地位待遇及情感两个方面激励监察官吏,认同其职任身份,以刺激其敢于弹劾,更好地发挥监察效能。文章从多维度解释、分析两晋南朝弹劾文化,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察体系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与文人学者科举入仕的同时,明清江南诸多工匠通过技术入仕做官,是传统工匠现代转型与近代技术经济兴起的重要表现.文章在概要介绍余同元教授《传统工匠现代转型研究——以江南早期工业化中工匠技术转型与角色转换为中心》一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就其中“传统工匠技术入仕”等相关内容进行研读分析,并补充清代史例以探讨江南工匠技术入仕及其对技术经济兴起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推行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才和孝廉考试,是一种承前启后、选拔实际使用人才的重要选举制度。它既是两汉选举制度的沿袭,又是隋唐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进士、明经两科的雏形,具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拔人才中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这也说明九品中正制并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选举制度。唐长孺师早在50年代给我们研究生讲课时,就已经指出:“秀才孝廉虽曾为士族所垄断,但自来须通过考试。”现就有关魏晋  相似文献   

16.
兹悉长琦同志两年前攻读博士学位时,由我指导下所完成并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两晋南朝政治史稿》,即将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印行问世,深为欣慰。随即执笔抒写几点想法,以为之序。 两晋南朝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世族政治。具体来说,是世族地主阶层以其与皇权特殊结合的方式,排斥了统治阶级的其它阶层对权力中心的介入,从而形成了世族地主对社会政治的控制和对国家权力的长期垄断。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中是特殊的,而且在西方各国封建社会史中也未曾见过,充分显示了其亚洲或东方宗法式社会类型的特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探索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与特点,对于开展中西封建社会政  相似文献   

17.
陆机才高博洽,工于诗文,辞采富赡,其才思与作品备受时人及后人的赞赏。从西晋经东晋至南朝,诸多文士或继承其创作技巧,如陆云学习其模拟技巧、陶渊明承袭其挽歌诗创作手法、谢胱追踪其锤炼字词技法等;或评议、鉴赏其文学作品,如张华、葛洪、刘勰、钟嵘等皆通过品评的方式对其诗文予以褒扬;或选录其名篇佳作,如萧统《文选》,采用的具体方式虽不同,但都对陆机之作予以高度评价,体现出较大范围、较高程度的接受。  相似文献   

18.
党内选举制度的继续改革与完善是健全与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针对党内选举制度中所存在的-系列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改革.必须建立开放式的竞争性选举制度,设置选举制、任期制和罢免制三位一体的党内选举机制,完善对违反党内选举制度行为的监督和惩罚机制,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纪委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会稽孔氏是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世家大族.从两晋南朝的史籍中梳理出孔氏一族的人物、事迹和世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六朝世家大族的发展状况、会稽郡的开发及其在当时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一) 秦汉时期广西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复杂,汉人的封建制和越人的奴隶制以及大量遗留的氏族制同时存在。到三国两晋南朝时期,无论汉人居住地区,还是由越人发展而来的俚人居住地区,封建制和奴隶制都有新的发展。 早已采取封建生产方式的汉人居住地区,在东汉时期已出现了地主田庄经济。苍梧、贵县、合浦东汉墓葬出土的陶制明器,就有象征这种地主田庄经济的楼房、粮仓、水井、农田、作坊等模型。作坊内还有从事操作的工匠,看守大门的兵丁。这些出土文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时期广西地主田庄的概貌。 三国两晋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其中有些世家豪族也南迁入交广地区。如祖籍鲁地汶阳的士燮一家,在王莽时避居广信,历六世到士燮的父亲,就任日南太守,士燮兄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