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久前,我寻访北京有特色的胡同和当地的名人故居.老北京人都知道,过去的宣武区今之西城区,在前门外大栅栏往西往北直到和平门虎坊桥一带,胡同聚集,而且有众多京剧名伶曾在这一带居住,并且多是几代人在这块地方居住,故名人故居比比皆是,所以此地一直被人称为京戏的"戏班窝子".下面就讲几个特有故事的胡同和胡同里有着遗闻佚事的人.  相似文献   

2.
正盛夏时节到北京去看望女儿,女儿问我想到什么地方去玩玩,我说天气太热不太想出门,不过很想去看看老舍故居。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写了一辈子北京、最后命丧北京的老舍先生,解放前他在北京住过的地方有九处,我们首先去寻访原北京市第十七小学,即方家胡同小学,不过老校舍已改建成新教学楼,见到的只有新楼无老舍。我们又去拜访1949年以后老舍先生一家居住过的位于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四合院,1987年,北京市政府确定该院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完好,是十足的老舍。八月的北京正是三伏天,去老舍故居时值中午,气温高达35℃,北京  相似文献   

3.
家庭养老或称"居家养老",应当说,是我们民族的养老方式.拿北京来说吧,老辈儿就有"四世同堂"的传统.好几代人住在一个大四合院里,小辈儿共同照顾长辈,可谓"一方有事,八方支援"啊.四合院,门挨着门,很自然形成一条胡同.胡同有胡同自己的文化,谁不孝敬老人,在胡同里走路都抬不起头来,掐指算来,也许是好几十年前的往事了.  相似文献   

4.
<正>舒了先生出生在宣武区龙爪槐,是个地道的老北京。1951年,舒了考入北京铁路部门,1991年,由北京铁路西山疗养院退休。这期间,酷爱文史的他,自学了《中国历史》等文史课程。学习中,他认识到祖国悠久历史的灿烂辉煌,几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1966年的一天,舒了上班路过宣武门,看到宣武门城楼正在被拆除,他意识到,北京的胡同正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他想到,北京的城墙、胡同、四合院,是北京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果胡同、四合院没有了,那将是北京历史文化一个不可挽回  相似文献   

5.
北京前门外的施家胡同里有座"袖珍小学"--施家胡同小学.在那小小的两进四合院里,满装着我们的童年梦想,它就像一条漂洋过海的小船,曾经载着我们走过很远.  相似文献   

6.
肖飞 《北京纪事》2009,(1):87-90
最美的城区什刹海巨变前不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特辑中,把什刹海选为中国最美的城区之一。什刹海是北京重要的旅游景点,有名人故居游、王府游、胡同游、夜景  相似文献   

7.
魏燕 《北京纪事》2014,(3):99-100
我在北京生活了50多年,走过上千所老北京的四合院。从名人故居到最简陋的大杂院,都让我领略到老北京的文化积淀。但最让我难忘的是位于东城区五道营的一所普通的宅院,它给我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回忆。更确切地说,它是我事业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一座特殊的院子在北京数不清的四合院中,有一所比较特殊的院子--东城区棉花胡同22号。这里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教职工宿合,可以说是戏剧界专家学者荟萃的文化之院。清末民初,它曾经是一座皇家庭院式的四合院。公元1267年(元四年),北京建为全国的首善之区,称"大都"。作为首都,北京的文明超脱一般地域文明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代表和结晶。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特征的是什么?我以为是那丰富多彩的、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的居家建筑。住宅是家庭生活的最基本的单位,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区  相似文献   

9.
瞿宁  橙雪 《社区》2005,(7):48-51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西侧的灯市口西街,有一条清静窄小的巷子——丰富胡同。进去第一个门,19号院,就是老舍先生的故居。1950年4月,老舍先生与他的家人开始在这个三合院居住,直至他去世。特别是他人生中的一“头”一“尾”,都永远地留在了北京。小羊圈胡同出了个大作家在老舍一生的67年中,他在北京度过42年。在北京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上,有一个名叫小羊圈的胡同,这里曾经是下等人居住的地方。1899年2月2日,腊月二十三,老舍就出生在小羊圈最靠东南角的一个小院里(现在是小杨家胡同8号)。生老舍的时候,母亲已经年过40,而且身体十分虚弱,分娩时因失…  相似文献   

10.
清晨,虎妞正在院子里刷牙,这时,远处传来了一串串卖菜的吆喝声:香菜哎--大青椒哎--西葫芦哎--黄瓜哎--西红柿韭菜哎--洋白菜哎--胡萝卜水萝卜哎--雪里红哎-- 这是电影《骆驼祥子》中的一个场景,老北京的韵味就在这点滴之间表现得酣畅淋漓。那悠扬的吆喝声,穿过胡同,穿过老北京的四合院,穿透时空的界限,也穿透了所有热爱老北京文化  相似文献   

11.
胡同一词很有地方特色,专指狭窄的小街道,特别是在"胡同"前面加上那些颇具文化历史内涵的人、物名称就更能体现老北京那种独有的韵味儿了。胡同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元曲里就有"杀出一条血胡同"的说法。明代中叶时,胡同已经被人们广泛地用于街巷的命名,明代专记北京街巷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有312条胡同的记录。不过,胡同并不是北京的专利,它的分布几乎遍及长江以北地区,又以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黑龙江省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12.
北京东城区有条前厂胡同,位于东四和灯市东口之间,和周围一些又宽又直的胡同相比,前厂胡同很不起眼,路面狭窄,汽车无法通行,从东口走进胡同,要拐两个弯,路面才打直。胡同里有个5号院,是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一进院门,是个细长的小过院,也叫外院,三间南房;由外院过一道中门进入主院,主院里有北房(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厢房都有  相似文献   

13.
修建"名人故居"(纪念馆),事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有些地方出现了滥建"名人"故居的倾向,为一些负面人物修建故居,例如一些北洋军阀、寡头,特务头子戴笠,叛逃投敌、堕落成为国民党特务的张国焘等人的"故居"均一一亮相,可  相似文献   

14.
卢珉  傅洁 《社区》2005,(9):46-49
此处流动着过去的影子在北京鼓楼大街的东南侧,有一个后圆恩寺胡同。它默默地静立在那里,任凭历史风尘的洗礼。元朝时,在后圆恩寺胡同里曾建有圆恩寺。据记载:寺为元至元年(约1286年)间建,清光绪九年(1883年)曾重修。据上个世纪80年代调查,此寺已全部拆除。但这个胡同因为它位于过去的圆恩寺之后,故而得名。胡同的西部比较狭窄,而东部则比较宽阔,7号院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院内既有传统的中式建筑,也有西洋风格的亭楼,中西合璧,非常壮观。在这个院子的西边不远处,就是茅盾先生的故居。一进胡同东口,便看见了甲1号那座古色古香的宅院,这是…  相似文献   

15.
"铁一号"--铁狮子胡同一号的简称,现在的张自忠路3号。1924年为段祺瑞执政府,建国以后成为人民大学的校址,后来,人民大学迁往中关村,"铁一号"就成了"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这里曾经是这个胡同比较大的院落,由于门前有两个铁狮子,所以这条胡同被人们称为"铁狮子胡同",这个院落就是铁狮子胡同一号了。历史上著名的"三·一八"惨案就发生在这里,北京女师大学生刘和珍当初就是在这里牺牲的,鲁迅先生还特意为此事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也因此这里在1992年被列为东城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6.
新政新规     
《山西老年》2013,(1):13-13
北京首设"保护区用地"北京《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的修订已完成征求意见稿,在规划用地中将首次设置"保护区用地",重点保护旧城风貌街巷、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保护区域。一旦被列入了"保护区用地",这块用地就会被明确不得随意开发。  相似文献   

17.
乐乐 《北京纪事》2018,(7):45-47
近日天气晴好,我闲来无事,拿着新买的相机到处跑,拍些老胡同和名人故居的照片.在鼓楼东侧的帽儿胡同里,我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门脸儿——"小人侠剪纸艺术馆".橱窗里陈列着十分精致的剪纸艺术品,旁边写着"免费参观"的字样.经常逛鼓楼、南锣的人都知道,这附近有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艺术馆",打着原创的旗号贩卖旅游商品,不过眼前这家开在胡同里的剪纸艺术工作室,看起来与它们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忆门墩儿     
常想起儿时琅琅上口的童谣"小小子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要媳妇干啥?点灯说话,缝衣补袜……" 我家在北京大学东门外一条古朴宁静的胡同里.胡同不宽不窄,路北有三套年代久远的中型四合院.据爷爷讲,清朝修清漪园(颐和园)时,三个著名工匠承包了清漪园工程,并拜了把兄弟,用清漪园工程的料每人盖了一所四合院,就是这三套大宅.  相似文献   

19.
北京的四合院是我60年人生中最重要的居住场所。我的童年居住在西城区东旧帘子胡同10号。那是一个由两层小楼围成的四合院,院门口有两个石墩子,高高的门槛,沉重的红色大木  相似文献   

20.
提起四合院。30多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都不以为然,不就是北京胡同里那些低矮破烂的平房大杂院么,有啥好的,不拆留着干啥?其实北京四合院可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一朵奇葩,历经元、明、清、民国时期,曾有过经久不衰的辉煌历史。只是从50年代以来,新式建筑的大规模兴起,四合院才走向了衰落。然而住过四合院,特别是居住过60年代初期以前四合院的人,提起四合院,无不为之感叹,离开的会常常思念,一种怀旧思绪油然而生。 四合院是北京最有特色的民宅,它是由东西南北四面形成一个口字形状的庭院。标准的四合院有着严格的布局,门楼、影壁、外院、内院、垂花门、正房、厢房、廊子等,井然有序。北京四合院强烈地体现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尊卑有序的理念,讲究对称、自成天地。这不仅表现在院落的大小、房屋的高低、门楼的型制等等外部设施上,而且表现在内部的功能和使用上。 北京的四合院有大、中、小之分。大四合院以王府、高官和富豪私宅为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