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胡同白塔     
  相似文献   

2.
张田 《北京纪事》2014,(8):98-99
砖塔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它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全长800余米,宽4米,因胡同东口南侧的万松老人塔而得名。它名气之大,并不是因为万松老人塔,而是因为它的“唯一”。胡同,源于蒙古语“gudum”,而胡同之称,始于元大都(北京)。据元人熊梦祥的《析津志》载,大都北京的城池街制:“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通,通胡同,这也就是说当时的北京城内只有二十九条胡同,而在这二十九条胡同之中,只有一条胡同有文字记载,即砖塔胡同。罗哲文先生也曾说:“胡同一词,虽产生于大都,但其时只有二十九条胡同,而保存延续至今者仅砖塔胡同一条。可以说它是北京胡同之根。”在元人李好古的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生的书童问龙女的丫鬟梅香住址时,梅香说:“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剧中的“羊市角头”,即羊角市,今天的西四;“砖塔儿胡同”即今天砖塔北侧的胡同。从元朝到今天,700多年的时间里,砖塔胡同不但没有因为时代的更迭而消逝,反而连名称都保存完好,这不得不说是北京胡同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不少留存下来的元杂剧中也常能看到“胡同”一词,如元朝的大戏曲家关汉卿的《单刀会》中“杀出一条血胡同来”,这里便用“血胡同”来形容战争的惨烈。同时期的戏曲家王实甫也在《歌舞丽春堂》中写道“更打着军兵簇拥,可兀的似锦胡同”,虽然在这些戏剧中也都出现了“胡同”一词,但它们更多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来使用,并没给后人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不过从另一方面却证明了“胡同”这种称呼,已经成了当时大都人的一种熟悉叫法。  相似文献   

3.
一位来过北京的朋友告诉我,他对北京印象最深的不光是故宫、天坛、长城、香山、颐和园,不光是全聚德的烤鸭、东来顺的涮羊肉,不光是北京人的包容厚德,还有一点就是北京人独有的京腔京韵和极有特质的儿话音。他说,尤其儿话音听着亲切,听多了,还会油然滋生出一种亲情。他的话,我非常赞同。因为我在北京城已经生活了30多年,要说感到亲切,我已亲切得一塌糊涂。譬如帽儿、雨儿、菊儿、鸦儿这几条胡同的名字,就已经在心里滋润了十几年。  相似文献   

4.
胡同 过客     
格非 《社区》2002,(4):1-1
在遥远的江南,晚春的雨水随着一阵季风悄悄来临,在杏黄的天空中慢慢铺展。灰蒙蒙的街巷伸向天边。你也许正一座临街的阁楼中闲坐,卧眠或者读书,也许,你只是从街上经过,在檐廊下避雨。空气里布满了鸽子屎的气味,混合着苔药的清香气息;瓦楞上的青草沾满水珠,花瓣经过行人的践踏,在雨水中浸泡、褪色、腐烂,青石板和碎砖铺成的路面被雨水浇得锃亮。你熟悉街巷中的一  相似文献   

5.
胡同女孩     
在北京一个胡同的酒吧,我认识了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外地女孩。她皮肤白暂略显丰满。我喜欢这样的女孩,尤其是她那正午阳光一般的笑声,每当这笑声出现,我沉闷的心境就会经历几秒钟的灿烂。  相似文献   

6.
胡同情趣     
我是从小在北京东城区小细管胡同里长大的,这个胡同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南宽北窄、曲里拐弯的小胡同,胡同南接什锦花园,北通魏家胡同。我家住的9号院是胡同中间偏西的一个大杂院,  相似文献   

7.
胡同味道     
正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8-1味道在老槐树的浓阴里,味道在老墙皮的缝隙间。胡同味道是带着暖意的温情。别跟老胡同过不去。灰砖灰瓦的胡同与红墙黄瓦的宫殿交辉互映,四合院里的天棚、鱼缸、石榴树沾着皇气。记忆的光影,历史的风尘,岁月的篇章,夕阳下的惆怅,带着泪水的微笑。恢宏而大气,绵长而幽深,凝重而隽永。胡同味道,耐人咂摸,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砖塔胡同是北京胡同历史记载中唯一的孤例胡同是北京的特色,也是北京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北京,胡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每每提起“胡同”一词的起源,必引元人李好古的《张生煮海》杂剧第一折。剧中侍女云“: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这短短的戏文,足以证明在当年的元大都城里,就已有了砖塔胡同。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元大都,有五十个坊,所谓“大衍之数”,而且每个坊都有名称。此外,还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在文献的记载中,只出现29条胡同,而且只有一条胡同有文字记载,其余的胡同则难以确…  相似文献   

9.
李江林 《国际公关》2021,(8):124-126
电视新闻非常注重画面语言,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在拍摄过程中,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了保证实际拍摄的电视画面具有特色,新闻记者需要做好抢拍与抓拍工作.在此种状况下,电视新闻记者自身的新闻敏感性和政治素养就显得非常关键,要精准找到新闻事件的重点和亮点内容,做好抢拍和抓拍新闻工作,在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的同时,展现...  相似文献   

10.
北京的胡同     
在关于胡同的各种研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胡同的名称。我们可以形象地把胡同的名称比喻成一部生活词典,里边包罗万象,有男(刘和尚胡同)女(宋姑娘胡同)老(吴老儿胡同)少(小齐家胡同),  相似文献   

11.
如果您在北京二环以内的老城区居住过的话,有一个老北京人肯定到过您的家门口。他就是当今走遍北京胡同第一人--舒了先生。  相似文献   

12.
故乡的胡同     
北京很大,不敢说它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方我都陌生。  相似文献   

13.
京城有两个教子胡同,一个在宣武区,一个在东城区(钱满胡同并入).笔者自小出生在京城西南角宣武区教子胡同中的法源里,在教子胡同怀抱中长大.  相似文献   

14.
北京的胡同     
鲁忠民 《社区》2001,(1):50-51
胡同是构成北京风情、京味文化的基础。 什么是胡同?胡同就是老北京的街巷。过去所说的胡同,一般还包括街、巷、里、道、坊、市、口、条等不同的叫法。以后现代交通工具不断出现,不少道路在胡同的基础上越修越宽,胡同开始专指小街小巷了。为啥叫胡同,众说不一。其中40年代有本书叫《北京地名志》说:“在蒙古,比村大的部落就叫胡同”。有关专家指出,胡同确是蒙古语。也就是说,胡同是从元大都时叫出来的。 北京城到底有多少条胡同?老北京人会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似牛毛。”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明、清三个朝代。据明代人记载:明朝北京有街巷胡同629条,加上郊外的总数为1170条。1944年的统计,当时北京共有胡同3200条。到了1982年,北京旧城四区的胡同有1159条。到2000年  相似文献   

15.
刘宝童 《社区》2012,(33):48-48
北京的文化与胡同密不可分,每一个北京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在这弯弯曲曲的胡同里上演。胡同,就是北京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2009,(11):10-11
北京前门鲜鱼口内的那片胡同,是刘英毅打小生活的地方,哪个院子里种枣树,哪位大爷爱唱戏,哪家孩子有出息,他都门儿清。就算是后来搬到楼里住,但他根儿还在那,胡同里老北京人鲜活质朴的生活状态,欢快单纯的游戏场景,成了他脑海中最温暖的回忆。  相似文献   

17.
李颖 《社区》2009,(14)
我的童年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彼时姥姥家住在北京音乐厅旁边的双栅栏胡同里,大概那时胡同口有两个木栅栏,故因此而得名吧。双栅栏北到长安街,往南通向和平门,走向曲折,却四通八达,大大方便了住在附近的居民。  相似文献   

18.
宋国强 《北京纪事》2014,(10):101-102
收获在荣宝斋那一年,刁建的画渐入佳境。这一天,他跟一个朋友去逛荣宝斋西画廊。荣宝斋一直是刁建的艺术殿堂。没事的时候,他经常去那里转悠,揣摩大师的意境,学习同道的笔法,每次都会有一些收获。当然,一些很有点名气的画家作品摆在那里却都少有人问津,这样的事情也不新鲜。老来看画的刁健也感到没新鲜感了。他看后脱口而出:"这样的画,我也能画。"也许是太过自信,说话声大了点。刁建性本谦和,平时很少评论同行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有人认为二眼井、四眼井等以井为胡同名的称谓始自元朝,并以北京有很多带“井”字的街巷、蒙语“水井”的发音与胡同读音接近等为证据,“假设”胡同与水井有关,即胡同源自元代蒙语水井。经笔者考证,以井为名系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早在建元前已经存在;北京带“井”字的街巷并不多;北京的水井主要分布在菜园圃和大街上;蒙语井的发音明显与汉语胡同读音无涉,胡同与水井无关。  相似文献   

20.
60年前,住在北京东四的班大人胡同,60年后,思旧重游,思绪万千。童声、童颜不再,但童心依旧。还记得穿开裆裤的日子,不怕风吹雨打,几个小伙伴满街乱跑。大家生活都不富裕,没钱买什么玩具。寻段钢筋,七手八脚弄弯弄圆,制作成铁环,推着玩,满头大汗,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