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波普尔把休谟问题界定为归纳逻辑是否得到证明,或者在什么条件下得到证明的问题.他在解决休谟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归纳逻辑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被证明为有效的问题,归纳逻辑的问题根本不存在.这确立了波普尔的反归纳立场.而这种在解决休谟问题过程中衍生的反归纳立场,正是波普尔确立"可证伪性"划界标准及其整个科学哲学体系的逻辑前提.可以说其整个科学哲学体系就是从中逻辑地演绎出来的.因此讨论波普尔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对于理解波普尔的反归纳立场及其理论效用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波普尔从批判理性主义出发,从分析科学知识的动态过程着手,揭示了科学是科学家不断发现、不断革命的过程,从而建立起“猜想与反驳”方法论。波普尔通过科学发展的两个基本环节——猜想与反驳,构建了科学进化的逻辑形态,形成了他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波普尔方法论内含的科学创造精神和科学批判精神对于现代科学探索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卡尔·波普尔哲学的不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年十一月在北京召开的卡尔·波普尔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上,对应该怎样评价卡尔·波普尔的哲学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争论较多、评价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波普尔的认识论 1.波普尔是不是唯心论的先验论者? 有同志认为,波普尔在批判了休谟的归纳观点后提出科学知识的起源不是从观察开始,而是从问题开始;假设的提出不是靠归纳,而是自由创造,强调期望、信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而这种期望或信念,是人的“天生反应”,这说明波普尔从批判休谟的唯心  相似文献   

4.
迄今,各派科学哲学家为了理解科学的进步,已提出了关于科学进步的种种不同模式,如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进步模式”、库恩历史主义的“范式变革模式”、L.劳丹的“科学进步的解决问题模式”以及我国学者林定夷提出的“科学进步的三要素目标模式”等等,而本文则要着重介绍和评述波普尔的“逼近真理模式”。尽管这一模式和其它模式一样,受到了许多科学哲学家的尖锐批评,但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波普  相似文献   

5.
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姆雷·拉卡托斯(1922—1974)英籍匈牙利人,伦敦经济学院哲学、逻辑和科学方法论系的主任,《英国科学哲学杂志》的主编,著名科学哲学家,是现代科学哲学“历史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新一代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史家”。 拉卡托斯是波普尔的学生,崇尚过波普尔的哲学思想。他认为波普尔的思想体现了二十  相似文献   

6.
演绎推理,作为一种从一般推出个别的必然性推理,在科学认知中的作用是勿庸质疑的。它既可以给予许多理论命题以相对的证明,也可以解释和预见经验事实,还可以从推断的被否定而对理由提出质疑。但是,在证伪这个问题上,人们对演绎法的地位却有着不同的理解。曾经有过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以卡尔·波普尔为代表),认为运用“否定后件”式的演绎推理就可以实现对一个理论的证伪。换言之,只要以假说(H)为+前提,用演绎法逻辑地推出事实论断(E),如果关于事实的推断不真,那么该假说也就被否定了。这种演绎证伪的模式可表示如下:如果…  相似文献   

7.
波普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成就几乎涉及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的证伪主义原则以试错法为基本方法,以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为核心问题,他反对归纳主义,否定并从逻辑上批判了可证实性原则,同时他认为:“检验的严格性”、“确认”以及“逼真度”为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提供了理论支撑,把科学看作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发展的过程,筑起了他的科学发展模式,即“问题-猜想-反驳-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论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中所体现的是两方面:一是大胆的猜想,科学的创造精神;二是严格的否证,科学的批判精神。这一理论对当今中国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一种进行哲学思考的全新视角,具有非常重要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休谟问题的实践派解徐梦秋以近代实验科学尤其是牛顿力学的辉煌成就为后盾,归纳法作为科学发现与证明的“新工具”,其有效性与合理性,似乎已无可置疑,但偏偏就有休漠这个不世出的哲学奇人给了它致命的一击。休漠对归纳的诘难,按照波普尔的阐释,可分为逻辑问题和心理...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波普尔学说是逻辑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两大科学哲学流派之间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那么,“否证”则可以说是波普尔学说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和核心。可以说,波普尔的理论体系就是在“否认”这一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以往,我们更多地从波普尔认识论公式中去解释和评价他的“否证”思想,这就难以全面和深刻地揭示“否证”的理论地位,本文试从科学分界和科学发展这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归纳法在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的兴衰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西方科学哲学发展演变的全貌。从归纳法的辉煌成功到“休谟问题”的出现,再到逻辑经验主义对归纳法的拯救,最后到波普尔对它的全盘否定,反映出了西方科学哲学从与科学发展的实际紧密相连到裂隙的出现,再到弥合裂隙的努力,最后终于与科学渐行渐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虽然整个西方科学哲学流派在关于什么是科学的问题上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科学知识之所以不同于其它知识,是由于获取它的方法所决定的,或者说获取知识的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知识的科学性。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在科学观上的对立,归根结底还是表现在科学方法论的对立上,逻辑主义者之所以认为可以有一个永恒的科学模式,是因为他们认为有唯一的科学方法,这就是知识的经验证实原则和归纳法。波普尔(K.Popper)也是主张科学方法的唯一性的,所不同的是,波普尔是以证伪原则替代遇到困难的证实原则的。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科学哲学视角提出惯性定律的新诠释。认为惯性定律本身在逻辑上是完备的,是蕴涵式逻辑命题,符合波普尔“否证主义”主张。惯性定律在力学的经验世界中不能被否证,但在逻辑可能世界中能被否证,因此,惯性定律作为力学科学的第一定律,具有科学的解释力,其经验基础的科学性不是靠实验的证实获得的,而是靠逻辑的证伪来保证的。  相似文献   

13.
假说是波普尔科学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建构科学哲学的体系,波普尔认为理论就是假说;假说产生于对问题的大胆猜测;假说不能证实,只能证伪;知识的增长是新假说取代旧假说的过程;“逼真度”是对假说进步真理性度量的标准;假说的方法是猜测反驳。波普尔从此出发,对假说进行了逻辑分析。作者对波普尔的假说观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正> 大卫·休谟称自己的哲学为“人的科学”,即以研究人性的基本理论作为哲学的根本课题。在他看来,一切科学都离不开对人性的考察,都以解释人性为依归,“逻辑的唯一目的在于说明人类推理能力的原理和作用,以及人类观念的性质;道德学和批评学研究人类的鉴别力和情绪;政治学研究结合在社会里并且互相依存的人类。”①他认为,如果说哲学是人性科学的基础的话,那么具体科学则是人性科学的贯彻和运用。休谟的这一看法,不仅鲜明地体现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发现人、颂扬人的时代精神,而且也使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独具特色。然而,休谟的这一思想却极少为研究者所重视,从而也难以说明休谟思想的全貌。本文以休谟的主要代表作《人性论》为基本依据,试图就他在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内对人性理论的贯彻作为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归纳法是人类思维的基本逻辑形态之一。但是至少从大卫·休谟以来,归纳法所引起的争议也最多。有人继续捍卫归纲法作为"发现的逻辑"的地位,有人则只承认它是一种"确证的逻辑",还有人完全拒斥归纳法,转而主张以假说为基础的演绎论证。笔者认为,如果拘泥于对归纳法的传统的和狭义的规定,那么它不论是作为发现的方法还是确证的方法,就都没有出路。正确的思路是,赋予归纳法以广义的或精致的涵义,即在归纳过程中,交替地使用传统意义上的演绎与归纳,或将给定的事实与人造的概念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一"归纳"程序,可以在近代科学的伟大业绩中找到不少例证。  相似文献   

16.
“休谟问题”是休谟反对理智形而上学道德哲学传统的具有革命意义的哲学洞察和理论成果,它应当被提高到休谟建构道德哲学的哲学前提和逻辑基础的高度来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道德哲学建构逻辑不同,休谟将道德哲学“问题域”严格限定在由“心灵意识”所“呈现”的“情感世界”,从而在“赞美”或“谴责”的“情感世界”中建构“道德世界”。休谟道德哲学让被理智形而上学“遮蔽”的“情感世界”敞开自身,剥夺了“先验理性”对“情感”的统治地位。“情感”为道德哲学建构提供了“可接受”和“可理解”的基础,从而将“理性克服情感”的传统道德哲学结构颠倒为“理性服务情感”,强调“情感”在道德哲学建构中的“优先性”与“独立性”。休谟道德哲学建构的“情感”逻辑是在从“理性认识”到“意识呈现”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对立框架下展开自身的。  相似文献   

17.
<正> 波普尔(Popper,1902—)是当代西方一位影响较大的科学哲学家,他一反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的归纳的传统观点,认为科学的发展不是通过观察和归纳,而是通过猜测和反驳来现实的;作为全称的普遍定律的理论,不能为有限的单称的观察到的事实所证实,但它可以为单称观察到的的事实所证伪。在证伪主义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模式,即:P_1(问题)→TT(各种互相竞争的理论、猜想和假设)→EE(反驳、证伪、试错和纠错)→P_2(新问题)→……。这就是说,科学的发展开始于问题;研究者为了解决问题,发挥想象的创造力,提出可被证伪的假设、猜想、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不等于真理,知识本质上是猜测性的,波普尔把其哲学思想表述为:P_1→TT→EE→P_2,即从“问题→试探性解决办法→排除错误→新的问题”。波普尔对科学知识发展的过程研究是基于认识论和进化论的结合,这种进化知识论的结合依靠否证方法或问题逻辑作纽带,科学方法、批判方法来自于试错法。 在现代西方科学哲学诸流派中,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独具特色、富于启发意味的一支。在其之前,无论是经典经验论者还是现代的逻辑实证主义论者,都是从“证实”的角度来讨论科学的诸原则(如科学的划界,科学理论的证明等问题)。以后,当有关生物进化论的思想被有些学者从生物学领域机械地搬到社会学领域后,波普尔把这种社会达尔文主  相似文献   

19.
卡尔.波普尔的理解理论是其科学哲学的重要内容,他在“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之外提出了一个“第三世界”,即概念的世界或称知识的世界,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其理解理论,即解释学。波普尔将客观知识的世界或第三世界作为理解活动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认为理解的本质就是解题,并提出理解度与理解的逻辑等影响理解过程完成的重要概念。波普尔的理解理论对于实现解释学与科学哲学的对话、沟通等具有重要价值,但也有其局限。  相似文献   

20.
科学辩护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科学哲学家,无论是赖欣巴哈还是波普尔,都注重科学辩护的研究.科学辩护的逻辑中包含着一种科学探究或知识创新的模式.波普尔的假说检验模式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