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谏逐客书》写于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是李斯上给秦王的奏章。这年,秦国发生了一起有名的“郑国事件”——首当强秦威胁的韩国为遏止秦的威胁,派著名的水利专家郑国游说秦王,劝秦王修筑郑国渠,以企图消耗秦国的民力财力。这一阴谋被发觉后,秦国的宗室大臣借机建议驱逐在秦国任事的所有别的诸侯国的人,“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秦王接受了这个建议,遂下了逐客令。此时的李斯在秦做客卿,也在被逐之列,由此,他写了《谏逐客书》以劝谏秦王。秦王看后,马上取消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职务。 众所周知,当时的秦王(秦始皇)是个具有雄才大略  相似文献   

2.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极力铺陈秦国利用"客卿"的力量而逐渐强大的历史事实证明了人才的重要性,从而说服了秦王收回逐客令而留在秦国,并一步步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但是李斯的人才观是狭隘的、利己的,所以导致了他悲惨的人生结局。作为秦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李斯深谙"帝王之术",在使后人感受其"置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等伟大的历史功绩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位政治家的自私与险恶。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二(?)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唐朝诗人李白曾以热情洋溢的诗句赞扬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秦始皇是当之无愧的。他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法家路线,依靠革新人才所完成的统一事业,是进步的事业。在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变法革新与复辟倒退这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并由此决定了在任人问题上的两条路线斗争。李斯的《谏逐客  相似文献   

4.
李斯的悲剧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一传之千古的名句,出自秦李斯《谏逐客书》。这篇饱含激情、文采飞扬的文章,倾倒了从古至今的无数读者,秦王嬴政也从这篇才华横溢的佳作中发现了人才。于是,转瞬之间,李斯便由被逐之人成为秦王的座上客。自此,李斯竭尽全力,为秦王出谋划策,最终兼并了六国,一统天下。李斯也由此平步青云、节节升迁,直至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宝座,实现了他要做人上人的夙愿。李斯对秦国,可谓功莫大焉:上《谏逐客书》,不使人才外流,此其功一也;…  相似文献   

5.
李斯在秦统一及统一之后,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贡献表现在七个方面:一是用阴谋之计离间六国君臣,二是《谏逐客书》为秦国留住了宝贵的人才,三是确立了秦封建统一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四是确立适合中国历史发展的郡县制,五是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六是统一思想,七是刻石纪功宣传秦统一的丰功伟绩。关于李斯废扶苏立胡亥为皇帝,毒死韩非,在狱中上《督责书》三个问题,都是由其法家的思想主张和立场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李斯《上书秦始皇》,又题《谏逐客书》,载在《史记·李斯列传》、《昭明文选》卷第三十九.注释则有《史记》的崔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和《昭明文选》的李善注.  相似文献   

7.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秦国的丞相,在秦完成统一事业的过程中起过一定的作用;他主编的《吕氏春秋》一书,是准备用作创建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指导思想的.人们对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从来有着各种不同的评价,这并不奇怪;问题在于,"四人帮"把吕不韦同秦始皇之间的矛盾歪曲成"路线斗争",把吕不韦及《吕氏春秋》视为复辟路线的代表和鼓吹复辟理论的著作,则纯属别有用心的捏造.因此,对吕不韦和《吕氏春秋》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客卿,据李斯《谏逐客书》,当指异国人在本国为官者,亦即《左传》、《战国策》、《史记》中所谓的“羁旅之臣”,其位为卿大夫。有关客卿的系列制度,统称之为客卿制。此制度是春秋战国,尤其是战国时代通行于列国的重要制度之一。过去从制度方面研究客卿是一个薄弱点,本文打算就此从楚国的角度来作些探讨。一、客卿的选拔春秋战国时代,楚为了富国强兵及对外军事斗争的需要,除了选拔本国的人才之外,还注意从异国来的人中选拔擅长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人才,以充任各级官吏,  相似文献   

9.
客卿,据李斯《谏逐客书》,当指异国人在本国为官者,亦即《左传》、《战国策》、《史记》中所谓的“羁旅之臣”,其位为卿大夫。有关客卿的系列制度,统称之为客卿制。此制度是春秋战国,尤其是战国时代通行于列国的重要制度之一。过去从制度方面研究客卿是一个薄弱点,本文打算就此从楚国的角度来作些探讨。一、客卿的选拔春秋战国时代,楚为了富国强兵及对外军事斗争的需要,除了选拔本国的人才之外,还注意从异国来的人中选拔擅长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人才,以充任各级官吏,从而形成了选拔、任用、爵禄、封邑等一整套制度。客卿的选拔,是客卿制度中首先应该探  相似文献   

10.
李斯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法家代表人物,参加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做了重要贡献。但是,在他死后,却被反动派咒骂、歪曲了二千多年,反动儒家咒骂李斯“焚诗书、严法令,为祸于天下”,荒谬地说“秦朝无文”、“少文”,甚至把根本不是秦朝著作的儒家复辟经《吕氏春秋》搬来,硬充为秦代文章的代表。他们的目的,就是妄图通过否定秦代的文化事业,进一步否定秦始皇的法家进步路线。鲁迅却以大无畏的反潮流精神,在厦门大学编撰了《汉文学史纲要》,辟专篇充分肯定说:“故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据考,秦朝时还有《羊  相似文献   

11.
李斯是秦朝唯一在文学史上留下姓名的文人,李斯的作品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作品《谏逐客书》,中期作品七篇刻石文,晚期作品《奏请秦二世行督责书》等。三个时期的作品都有着突出的文学表现,在许多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没落奴隶主阶级的野心家。他为了复辟没落的奴隶制,一度窃取了秦国的大权,推行了一条尊儒反法的反动路线,干尽了坏事。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前夕,同吕不韦的倒行逆施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以法家的改革路线战胜了吕不韦的反动路线,镇压了吕不韦、嫪毒挑起的反动叛乱,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秦、吕之争,秦始皇是进步势力的代表,他的胜利是  相似文献   

13.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与李斯同是荀况的学生。他曾向韩王安献策,要求在政治、经济上进行改革,但未被采纳。于是他退而著述,总结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系统地建立了法家的思想体系,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创立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他的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共计五十五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五蠹》、《孤愤》、《显学》、《说难》、《定法》、《有度》、《用人》等篇。  相似文献   

14.
艳红 《山西老年》2013,(9):17-17
商鞅:五马分尸秦孝公通过变法使秦国国力跃于各国之首,商鞅功不可没。但他由于执法严厉,得罪了不少人。秦孝公死后,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告发他"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施以"车裂"之刑(即五马分尸)。李斯:腰斩李斯不仅是辅助秦王横扫天下的政治家,也是小篆的发明人,现在泰山石刻据说好多都是他的手笔。同时他的文章水平也是屈指可数的,尤其是他的《谏逐客书》,鲁迅就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就这样一个大人物竟被  相似文献   

15.
先秦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秦国和统一后的秦王朝的主导政治思想,但是关于法家思想在秦国及秦王朝的具体实践和影响的文献并不是很多.《史记·李斯列传》正弥补了这一缺憾.文章通过《史记·李斯列传》分析李斯、赵高、秦二世对法家思想的接受,进而探讨法家思想在秦国和秦王朝的政治运作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秦缶”考     
一提起泰国的乐器,很自然地就会想到缶和筝。这是因为李斯曾在《谏逐客书》中写道:“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史记·李斯列传》)筝作为秦国独创的乐器,自古以来,众口一辞,已成定论。然而把缶也当作秦国首先使用的乐器,那就大错特错了。须知,缶本来不是乐器,而是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制造的一种陶容器,是用来盛水、酒或  相似文献   

17.
秦汉之际,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大变动的时代。秦始皇死后,隐藏在秦王朝中的奴隶主阶级残余势力的代表赵高,篡夺了政权,极力推行复辟倒退路线,向秦始皇法家路线发动猖狂反扑,“尽除先帝之故臣”,杀害了法家人物、秦始皇的丞相李斯。这时儒法之争日趋尖锐,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以赵高为代表的儒家大搞“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复辟勾当,妄图恢复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但是,揭竽而起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狠狠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复辟势力,推翻了赵高篡夺的秦政权。刘邦利用农民革命的力量,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西汉王朝。  相似文献   

18.
秦始皇变分封制为郡县制,统一了全中国,是法家路线的伟大胜利。西汉初年,法家路线依然是反对当时奴隶主复辟势力、巩固封建中央集权郡县制的进步旗帜。汉高帝刘邦起义两三年就重新统一全国,依靠的是法家路线。汉初,中央政权基本上  相似文献   

19.
大法家刘邦     
公元前二二一年,新兴地主阶级革命家秦始皇横扫六国,饼吞群雄,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秦始皇坚定地实行法家路线,通过“焚书坑儒”等革命措施,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复辟势力。由于秦始皇对反动势力的镇压不彻底,到公元前二一○年,秦始皇一死,“奸宄内发”,钻进秦王朝内部的六国贵族代表赵高在沙丘发动反革命政变,六国余孽一起跳了出来,进行残酷的阶级报复,秦始皇的重臣大将以及郡县地方官,遭到大屠杀,儒家路线又占了统治地位,法家路线中断了。挣脱了奴隶制束缚的广大农民又沦为奴隶,“黔首振恐”,于是陈胜、吴广斩木揭竿而起,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爆发了。仅仅三个年头,秦二世和赵高复辟政权被摧毁了,秦王朝也灭亡了。  相似文献   

20.
评韩非     
韩非(约为公元前298年——233年)是先秦法家最后的杰出代表,是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理论的狂热鼓吹者。秦始皇很喜欢他的学说,曾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韩非到了秦国,还没有得到秦始皇的信用,就遭到了他的同学李斯的陷害,被迫自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