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唯物史观为我们考察和研究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城乡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市场经济驱动城乡一体化,强力撼动、瓦解乡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大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更深层次焕发出国家发展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农民政治权益保障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现行理论对农民政治权益概念缺乏科学的界定,这在实践中导致了农民政治权益保障的缺失。由于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冲突的复杂性以及博弈的多元性,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通过政治权益的充分保障来有效表达政治诉求、影响政治决策,以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明晰农民政治权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既是有效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农民政治信任是农民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国家、政府以及执政者的认同和依赖。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农民政治信任建设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政治参与异化、群体性矛盾多、宗教拓宽农村市场、农村政治效能感偏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部政治素养低、利益分化严重、农村生活压力大、政策执行不力等。需要采取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党性修养、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经济利益、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宣传党的农村扶持政策等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进城农民始终处于城市的边缘,难以真正地融入城市。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进城农民的产业链构建正是其立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对湖南娄底市进城农民的产业链构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进城农民产业链构建的现状及特点,深入分析了造成进城农民产业链构建困境的原因,以期对破解农民产业链构建难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不能单纯靠基础、条件本来就相对弱势的农村经济自身,而需要尽量发挥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引擎"作用.通过快速、合理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而释放城市的资金、人才、技术、产业辐射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升农产品价值,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政治地位和强化对农民的公共服务等.所有这些是实现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途经与方式.  相似文献   

6.
榕杨 《社区》2013,(16):52-53
老妈是地道的京郊农民,是一直被街坊邻居称道的种地好把式,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了几十年,身板硬朗,手脚麻利。犹记当年分田到户后,家里劳力不够,添置了一头毛驴。一般人家都是男人驾辕赶车,老妈可算是破了例——没有她干不了的。  相似文献   

7.
农民主体性是指农民这一特定群体在实践活动中作为主体所显现出来的质的规定性,也是农民这一特定群体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觉识,对实践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农民主体性实现的程度是衡量农民解放程度的标尺。农民的主体性需要农民自身强烈的主体意识来彰显,而农村文化建设是增强农民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实现农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民自我解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农民市民化是指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农民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并逐渐变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城乡一体化是农民市民化的前奏,农民市民化是城乡一体化的目标。由于城市化总体水平和质量不高、历史上形成且现在仍旧具有羁绊作用的制度、不公平的城市劳动力市场、较高的城市生活成本、城乡隔阂的社会观念和农民自身的素质缺陷等制约因素,致使我国农民市民化面临许多困难。因此,要培育和发展农民市民化的有效载体,改革落后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完善组织管理,统一观念认知,增强农民综合素质,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是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需要通过"看得见的手"来完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相关立法,健全土地政策并加以规范;用"看不见的手"来确立农民土地的价格进行补偿,强化农民自身法律意识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城乡之间的信息分化现象,以及农民对城乡一体化社区融入障碍问题,通过构建农民信息素养和社区融入的测量模型,研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作用。利用调查问卷收集403份山东省农村社区的相关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农民信息素养水平对其社区融入程度的影响作用,分析农民信息素养各测量变量对社区融入的作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农民的信息安全意识随着农民信息获取和识别能力的提升而逐渐提高,而农民的心理文化融入与日常生活融入紧密相关。在农民信息素养中,信息理解利用对其社区融入的影响作用最大,而信息共享交流通过改变农民的社会资本对其社区融入也能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在社区融入方面,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文化融入是首要问题。农民的信息素养对其社区融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城乡统筹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1990~2009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通过计量分析方法揭示了影响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农村基础产业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带来持续向好的政策激励和产业支撑,增强农民增收的本地化动力。通过理论推导并基于2004-2013年全国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指标权重并综合计算全国城乡一体化水平,实证分析城乡一体化、农村物流和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城乡一体化、农村物流和农村金融显著影响农民收入,城乡一体化并通过农村物流和农村金融的中介效应发挥作用。三者协同共进,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梳理、分析城乡一体化研究发展脉络与现状,有利于全面、准确理解城乡一体化,也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其发展趋向,把握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律。以研究主题为检索条件,通过知网检索,选择了1982年至2015年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将中国城乡一体化研究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城乡关系、城乡融合的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城乡一体化研究分歧较大;第二阶段对城乡一体化内涵、发展模式、理论框架开始探索性研究,不再局限于城乡工业或经济一体化;第三阶段开始构建城乡一体化理论框架,丰富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并形成专门术语;第四个阶段城乡一体化研究形成完整闭环系统,侧重于城乡一体化评价、发展机制、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等。中国城乡一体化研究的三十年是城乡一体化内涵不断丰富,内容不断拓展,多学科不断交融的三十年。未来研究将视城乡一体化为社会系统问题,从权利、平等的视角 ,以双向一体化为重点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农民土地发展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土地问题是我国城乡一体化面临的核心问题和首要问题,对农民土地发展权益的保护是土地问题的重中之重。农民土地发展权益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土地现存价值、失地补偿利益;二是土地开发经营增值利益。我国城乡一体化农民土地发展权益保护存在制度性缺失,总结实践经验,完善制度建设,是进一步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界定统筹城乡发展与农业信息化内涵基础上,分析统筹城乡发展与农业信息化的关系,并结合重庆市城乡信息化发展现状,探讨重庆城乡信息化城乡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最后提出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培育农业信息化人才和开展农业信息化发展制度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兼具经济一体化和股市快速发展双重特征的经济体,中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来考察经济一体化与股市联动性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运用多元GARCH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剖析经济一体化对股市联动性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在1991至2007的17个年份中,在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下,中国、美国和中国香港三地股市的联动性越来越强,中国证券市场日益溶入全球资本市场.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和经济趋同化三个维度对股市联动性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乡村规划新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乡统筹是“城”和“乡”的互动发展,乡村规划应充分考虑城乡统筹的社会大背景,在分析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寻求发展的新方向:从强制“植入”走向村民“主导”,从“个体”规划走向“系统”规划,从“自上而下”的“蓝图”规划走向“上下结合”的“过程”规划。  相似文献   

18.
农民负担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农民负担过重久减不下,时而反弹,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痼疾。为农民减负,虽然做了不少努力,但收效依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虽然是众多方面的,可有一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就是过多地着力于基础技术层面的修补,而相对忽略了其根源、制度、体制层面的变革及设计。要从当代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历史演变,现状及其深层次根源等方面来分析农民负担问题与体制变迁、制度沿革的相互关系,以便从中寻求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大军中最具有活力的生力军,是未来10到20年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需要学者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国家在政策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