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东北,疯狂掠夺煤炭资源,给煤矿工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同时日本侵略者还公然违背国际法准则,将战俘和抗日根据地群众作为“特殊工人”运送到东北各煤矿从事奴隶式的苦役。战俘和抗日根据地群众不断掀起“反日斗争”,为东北各煤矿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翰墨寄真情     
赵修身 《山西老年》2011,(11):17-17
续范亭,1893年11月27日生于山西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担任义军“忻代宁公团”总团卫队长。1935年冬,他不满蒋介石不抵抗日本军侵略,在南京剖腹明志,以示抗议,血染中山陵,震惊国内外。“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携手抗日,  相似文献   

3.
关于丘逢甲在台湾抗日问题,史学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丘逢甲的抗日与唐景崧相提并论,说他是“虚声抵抗”;有的说他“利用誓死抗战的口号,骗得人民的拥护,借以瓦解人民截留在台官员的斗争,以便使他们和他们的眷属,得以从容逃走”;有的说“他们抗战是假,逃跑是真,那些抗战的宣言只不过是掩盖逃跑的烟幕”。这些见解,笔者认为都是值得商榷的。唐景崧和丘逢甲虽然都是组织、參与“台湾民主国”以抗日的主要人物,但他们的目的、动机及实际表现是大不相同的。唐景崧所以接受“台湾民主国”总统职位,打出抗日旗号,确系如许多论著所指出的,“是掩护官绅及其眷属逃跑的烟幕”。《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清廷下令唐景崧要台湾官吏内渡,但“巡抚及司道以下发  相似文献   

4.
中共关于“抗日联军”的策略主张是在总结东北人民抗日斗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策略主张的提出,对于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一策略主张的推广,使“抗日联军”的旗帜在关内外高高飘扬,在抗战初期,鼓舞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相似文献   

5.
<正> 1895年清政府战败将台湾割让日本后,台湾人民始终不渝地为摆脱日本统治、返归祖国而坚持斗争,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光复始告结束。有的学者曾将日本统治台湾分为三个时期,即1895——1918年为暴力镇压时期;1918——1937年为怀柔时期;1937——1945年为“皇民化”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中,台湾人民的反日斗争,也各有不同的特点。本文拟就七七事变后台湾同胞抗日斗争的特点作一探讨,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6.
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具有光荣爱国传统的我国各族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掀起了如火如茶的抗日热潮。各族优秀儿女,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奔走呼号,浴血奋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在1933年榆关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回族英烈安德馨,就是杰出的一位。  相似文献   

7.
“一二八”事变以后,在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之下,为了联合一切抗日力量,中国国民党政府希望加强韩人抗日力量,并使之组织化,以便携手抵抗中韩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样,韩人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纷纷聚集中国的首都南京,从而使南京成为在中国的韩人抗日运动的大本营,一直到“七·七”事变爆发。  相似文献   

8.
略论日本侵略者统治东北的主要手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巩固其殖民统治,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以实行政治欺骗,建立殖民地经济以实行经济掠夺,进行军事围剿以镇压抗日活动。日本统治东北14年之久,欠下了中国人民一笔大大的血债。  相似文献   

9.
1941年,日本侵略者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使根据地人力物力遭受巨大损失。陕甘宁边区的军民不仅面临物质供应上的严重困难,而且队伍发展,机构庞大,也不适应敌  相似文献   

10.
1895年5月下旬,在甲午战争中完全失败的清政府被迫依照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开始履行将宝岛台湾主权移交给日本侵略者的手续。在日军即将登陆,台岛面临沦陷,台湾人民将失去祖国护佑的生死存亡时刻,以抗法民族英雄刘永福为代表的一部分驻守在台湾的清朝地方官员和清军将领拒绝内渡大陆,率领台湾人民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抗日保岛运动,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在强敌面前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甘屈服、英勇无畏的伟大民族精神,重挫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阻滞和延缓了日本在台湾的殖民化进程,为祖国最终在1945年收回台湾主权创造了重要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1.
巴金的《灯》是作者的散文集《废园外》(1942年出版)中的一篇,写于一九四二年二月,桂林。当时,抗日战争已进行了五个年头,抗战愈益艰苦。太平洋战争后,日本侵略者几乎占领了英、法、荷在远东的全部殖民地,中国几乎完全处于日本侵略军的包围中。日本侵略军一方面凶残地“扫荡”我党抗日根据地;另一方面向蒋介石集团诱降。在这种情势下,国民党反动派不断地制造磨擦,削弱抗日力量,施行黑暗统治,露  相似文献   

12.
“一·二八”中的群众抗日团体韩明华1932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向上海发动军事进攻,上海地区绵亘不绝的抗日运动又掀起新的高潮。面对战争威胁,为求民族生存,人民群众自动组织起来,纷纷奔赴战场,出现了群众抗日团体同仇敌汽、踊跃支前的壮观景象,表现出与侵略者...  相似文献   

13.
自“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很快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日本对东北进行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日本在东北的统治是伴随着对东北人民的残酷屠杀、血腥逮捕、疯狂讨伐和野蛮奴役、迫害来进行的。14年中,东北人民生活于深深的苦难之中。 一、日军疯狂讨伐抗日武装力量 东北沦陷初期,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东北各阶层人民和东北军中的爱国官兵,纷纷组织了“自卫军”、“救国军”、“义勇军”等抗日武装,一些绿林武装也投入到抗日斗争中,这些反抗日本侵略的武装,被人民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最多时达30多万人。他们在东北各地展开抗日武装斗争,给日本侵略者以很大的打击。因此,伪满初期,关东军可谓倾其全力来讨伐义勇军。日军主要讨伐和镇压李杜、丁超等各部“吉林自卫军”;王德林的“国民救国军”;马占山的“抗日救国军”;苏炳文的“东北民众救国军”;东边道一带王凤阁的大刀会和唐聚五的东北民众救国军;辽宁三角地带的邓铁梅、刘景文等的抗日义勇军。日军讨伐的方式采取各个围歼击破的方式,在关东军飞机、大炮、坦克的武力进攻下,义勇军损失惨重。有的义勇军被日军残酷地割下头颅示众,有的被俘后,被日军用作练刺杀的靶子。至1933年9月15日“日满议定书”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冲破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禁令,掀起了大规模地武装抵抗运动,义师四起,挥戈抗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地打击.在各部义勇军的领导成员中,有一批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发扬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投笔从戎,驰驱战场,与日寇进行血肉搏斗;不少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曾任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参议,抗日少年铁血军总司令的苗可秀,就是这些爱国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在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严重时刻,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动员蒙民、回民及其它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组织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积极投入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人民战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内蒙古的年代,无论是东部兴安四省,还是西部伪蒙疆地域,蒙古族各阶层的抗日活动此起彼伏。1932年,东北沦亡一周年时,中共内蒙古特委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一周年,发表《告蒙汉劳动群众书》,反对日本侵略者进攻热河,并决定成立…  相似文献   

16.
民族魂的凝聚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因,从胜利的基础、胜利的关键、胜利的保证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以下的认识和结论:一是国共两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相互作出让步,实现再次合作,是中华民族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基础;二是全民族抗日意识和抗战局面的出现,是中华民族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关键;三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抗日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是中华民族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保证.贯穿在以上认识和结论中的一条主线,是对民族之魂凝聚下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抗日战争中全面弘扬的意义、作用、经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1931年至1937年间,几易自己的政策"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中共中央适时调整斗争方针和策略,为统一战线的最终确立、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期战争中开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重要战场。在打败日本法西斯、夺取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战斗中,中国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九·一八事变”以后,直到日本帝国主义者投降为止,中国抗日战争强有力地牵制着日军的主力,使日本帝国主义者既无法实现发动大规模侵苏的“北进”战略,又影响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南进”政策的转变和实施。从形式上看,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没有直接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没有越出国境,攻入日本国土,迫使日本侵略者投降。但实际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不到一年的时间,义勇军发展到三十余万人,辽阔的东北大地到处都成了义勇军歼敌的战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和伪“满洲国”政权,牵制和延缓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全东北和图谋关内的进程。它打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第一枪,表明了中国人民不可欺辱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因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全国人民反日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相似文献   

20.
孙犁“抗日小说”的“三不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犁珍爱他的“抗日小说”,晚年虽有劫后彻悟之《芸斋小说》,但心理依皈仍在“抗日小说”所记录的“真善美的极致”。孙犁“抗日小说”有“三不主义”,第一,不多写抗战时期北方人民的国民劣根性;第二,不正面涉及当面之敌即日本军人以及普通的日本人或日本文化;第三,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以及战争所固有的残酷。分析孙犁抗日小说之“三不主义”的成因及意义,可以窥见孙犁“抗日小说”的特点,也可以清理出上个世纪40年代兴盛起来的革命文学之浪漫主义传统的精髓,并据此进一步描写出40年代以迄今天大陆文学以“柔顺之德”为核心的特殊道德谱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