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哲学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是天人之辨,而后者必然涉及到力命之争。处于总结阶段的简子,其力命哲学基本上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鲜有论及者又往往语焉不详,未作深入地研究。①事实上,荀子在前人理论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对“命”的双重规定,从人力和必然性、人力和偶然性的关系两个方面展开其力命哲学。一方面,把传统的“天命”还原为客观世界本身具有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深化了对“命”的认识;另一方面,在肯定人能够认识世界并改变世界,弘扬力命之争上的乐观主义的同时,又有见于自由的限度,展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相结…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人类思想史上的种种哲学自由观,同时结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以 及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在充分肯定“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自由是对事物未来行程中必然和偶然的预见并据以对世界的改造”这一 命题,辩证地处理和阐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自由的关系,一般意义上的认识和 预见的关系以及与实践的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正> 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形式和内容是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从诸成对范畴所反映的客观内容来看,这些范畴普遍联系都同时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它们之间没有存在上的先后之分,不过从人们对它们的认识过程及其内在逻辑结构来看,请成对范畴之间又有一个先后秩序的排列问题。人不可能一下子把事物所有的普遍联系都纳入自己的认识范围,认识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怎样才能使辫证法诸成对范畴的排列顺序符合人类认识的发展及诸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呢?围绕这个问题,我国哲学理论界曾作过长期的探讨,基本上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派认为其排列顺序应该为: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唯物史观的解读往往侧重于强调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必然性,淡化甚至忽视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多样性。阿尔都塞的"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理论,深刻揭示了偶然性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重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内在的历史偶然性逻辑,为我们重新理解唯物史观提供了一种文化哲学意义上的解读范式。在阿尔都塞看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是单纯受普遍性和必然性约束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一个充斥着诸多偶然性和可能性、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真正的历史是属人的历史,是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交互作用、共同创造的历史,是各种偶然性因素相互作用的历史。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解读,我们不仅要关注历史规律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更应重视历史规律的偶然性,重现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化、丰富性和差异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理性地考察历史发展的机遇,基于如下关系的思考:机遇的一般特征与历史特征相联系。这是对历史发展的机遇的理论研究所循的逻辑线索。机遇问题的受人重视,不只因为它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而是在于机遇本身的意义以及它所涉及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一、历史发展机遇的逻辑界定一般地说,机遇具有偶然性的特点。偶然性以其非确定的外在联系和多种可能的发展趋势被表现于事物和事物过程。机遇之归于偶然,首先是一种与必然相对的逻辑规定。按照传统的观点,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历来的哲学教…  相似文献   

6.
<正> 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是哲学上一个极其重要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说它重要,是因为它与人有没有自由关系极大,说它难以解决,是因为在哲学上几乎没有比这两个范畴更尖锐地相互矛盾了。因而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几乎都对它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观点。恩格斯曾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欧洲近代哲学中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的各种比较成熟的观点,都可以在古希腊哲学中找到它们的胚胎和萌芽。所以,理清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的各种观点的发展线索,不是毫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统计数学、模糊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和随机过程被日益深刻地揭示出来。二十世纪下半叶所创立的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则进一步揭示出系统之间转化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现代科学的这些最新成果不仅为认识论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材料和依据,而且其本身也直接涉及到认识领域。总的说来,认识过程是受必然性规律所支配的。这种必然性规律是: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回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然而“被判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因此,认识的必然过程必定渗透着偶然和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人的现实存在论人的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的现实存在论人的自由杨思基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基于人的现实存在、基于实践而实现的人的主体能动性,是人对现实世界自为自觉的认识和改造,是人作为主体所表现的他对必然性的认识、驾驭和超越,同时也是人对其各种关系束缚的超越和解脱以及他对于各种异己力量的...  相似文献   

9.
偶然性新论     
关于偶然性与必然性 ,常识和具有常识的大多数科学家 ,可能将其看作相互排斥的两个范畴 ,要么强调必然性 ,要么强调偶然性。前者的论据多半来自物理世界和自然科学 ,而后者则轻视自然科学 ,其论据多属于人类精神领域 ,如心理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认为 ,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观念是与历史时代发展、变革密切相关的 ,其不仅是一对认识论范畴 ,更主要的是与人的自由相关的生存论范畴。  相似文献   

10.
古秀蓉 《兰州学刊》2000,(1):30-32,7
(一)科学精神的内渗是近代人格的素质。从心理学而言,人格构成的要素主要是知、情、意三个方面。“知”体现了人性中的理性本质,宽泛地说,就是人的认识能力。作为思维和实践的主体,人所面对的客体是一个必然世界,人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认识这种必然性,并从其中的多种可能性里作出合理而有利的选择,再通过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使作为自在之物的对象发生形态变化,满足自己的需要1。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主体思维),追求真理,获得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而作为主体精神力量的“知”,则表现为科学内蕴的“求真”…  相似文献   

11.
主体与客体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主体是指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践活动的人。客体指的是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畴的客观事物。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必然到自由的无限发展过程。主体的认识能力决定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偶然性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崭新的哲学范畴,作为认识之网上的纽结,它在人们的认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深入而又具体地研究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相互关系,就必然对偶然性进行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偶然性可以分为十四种类型.从事物自身性质来看,偶然性可分为有利性偶然与有害性偶然.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其自身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偶然因素,事物的发展趋势正是通过无数的偶然现象表现出来的,没有各种偶  相似文献   

13.
可能世界语义学及其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基本思想可能世界语义学是模态逻辑的形式语义学,它起源于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理论。莱布尼茨认为,一个事态A是可能的,当且仅当A不包含逻辑矛盾。一个由事态A_1,A_2,A_3……形成的组合是可能的,当且仅当A_1,A_2,A_3……推不出逻辑矛盾。由无穷多的具有各种性质的事物所形成的可能的事物的组合,就是一个可能世界。有许许多多的可能世界,例如现实世界就是一个可能世界,它是由上帝选择的一个最丰富、最完美的可能世界。他进而利用可能世界去讨论必然性、可能性、偶然性等问题,例如他认为:  相似文献   

14.
人的能动性与历史的必然性之间的内在冲突构成了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对立,并且导致了葛兰西时代革命实践中宿命论与机会主义的对立。本文通过讨论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内涵,立足于葛兰西对必然性的独特理解,试图以葛兰西的视角来审视"改变世界如何可能"的问题。葛兰西通过对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中所谓的"假定……"逻辑的重新解读阐发出一种保持了偶然性维度的必然性,从而给予改变世界以现实的可能性。葛兰西的必然性符合人构造历史的行为的特殊性,即历史的必然性由人的行动所诠释,而人的行动仅仅是一种趋向,其中充满了可变因素。但在行动过程中,这些可变因素"被假定"为必然性的构成。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正是在强调历史必然性的基础之上,通过恢复这种必然性的"假定"的前提而同时保持了人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按传统理解,讲自由总是离不开必然,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但是,我们应看到:第一,人并不总是机械地依循对必然的认识而行动的.第二,人类基于对必然性的认识所采取的行动并不总是自由的.例如:当一个人进入一个陌生的社会群体而又不了解这个群体的复杂时,他在这个群体中的活动可能常常碰壁而感到不自由.当他逐步认识到该群体的复杂关系,并因此采取了相适应的灵活方式关系时,他在该群体中的活动可能获得一定的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术界只是注重从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去理解主体的自由与客体的必然性之间的关系,而忽视它们之间存在的价值关系。这种思路的直接的理论结论是自由等于认识了的必然。当今,学界对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重视为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即不仅应从主、客体的认识关系,而且要从主、客体的价值关系去理解主体的自由和客体必然性之间的关系。循此可见,人的自由并不单单要求有合规律的一面,更要有合目的的一面;自由表现为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自由的本质、自由与必然性之间的关系因此也获得了全新的内容。一、…  相似文献   

17.
彭新武 《齐鲁学刊》2001,(2):105-111
从伊壁鸠鲁到马克思,从达尔文到恩格斯、莫诺,他们在承认偶然性的本体论地位上,是与现代科学精神相一致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这对范畴并不具有同等地位,偶然性是一种绝对的存在,而必然性则是相对的。二者是“多元”的辩证统一:在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二者是同一事件在不同存在层次上状态属性即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辩证统一;在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二者是一般和特殊、具体和抽象的辩证统一;二者相互联结,相互转化,辩证统一于整个世界和人类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普列汉诺夫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一文中(以下简称《问题》)。这些著述,有个鲜明特点,就是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从必然与自由、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中分析和说明问题,把必然与自由、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法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个人与人民群众相互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历史作用问题的科学结论,从而突出了个人历史作用问题首先在方法论上的意义,充实和丰富了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自由,它与必然是什么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已解决了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多年来我们很少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了,使人们对它陌生起来。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鼓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制造思想混乱,致使有的人在必然王国面前一筹莫展,无能为力;有的人则无视客观必然性,追求绝对自由,为所欲为。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干了不少蠢事,给我国革命与建设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我们有必要重新学习革命导师关于自由与必然的论述,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端正思想路线,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于自由与必然这对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最科学地论述。在哲学史上,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唯意志论者以为,自由是摆脱必然的绝对自由,是心灵的任意创造,这是一种唯我论。机械论者虽然承认客观必然性,但却否认人的意志自由,认为人只能受必然的支配,做必然的奴隶,而不可能做必然的主人,这是一种宿命论。总之,他们都把自由与必然对立起来,形而上学地看待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黑格尔第一个把自由与必然联系起来,认为“自由是对必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以前往往将政治法律意义上的自由、哲学上的自由和道德上的自由混为一谈。实际上,政治法律自由是指在制度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人们行为的可能性,哲学自由是指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而道德自由则具有特定的含义,它是指行为主体自觉自愿地按体现历史必然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道德自由以行为的自觉自愿和自主为特征。行为主体将根据道德必然性来行动,将道德价值的实现看作是自己的内在需要和乐趣。道德价值是指自由的行为主体在利他动机的支配下从事的道德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道德价值的实现是指自由的行为主体顺利实现了由利他动机到行为结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