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110
从文体发展角度看,历代创作活动所引发的文学体类的变化都承载和表现着特定的历史事件和作家情感,其形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学意义。作为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特殊诗歌形式,组诗有着丰富的文化学和语言学内涵。目前的文体研究,其方法基本上是文献学的, 相似文献
2.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5):2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王瑞成教授著(第一作者),宁波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这是第一部系统反映宁波城市变迁的城市史著作。作为"宁波文化研究工程"项目,"宁波城市史"最大特色是有一个新的研究视野和架构。通过对宁波这座城市本质的深入探究,把握住宁波城市的历史特点,就是:大起大落,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3.
4.
5.
益寿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5)
李光宇教授和张泽荣付研究员合著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探》,(以下简称《新探》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2月出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范畴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独立的见解。 《新探》对马克思关于“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的 相似文献
6.
7.
南开大学法学系副教授岳纯之先生的《唐代官方史学研究》一书2003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专著是近年来关于唐代史学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全书共分为六章,分别是唐代官方史学概论、唐代官方修史机构——史馆、唐前五代史与五代史志的修撰、《晋书》的重修、实录的修撰、唐代官修史书杂考。另外此书附录部分收入了作者写的五篇针对某些具体问题的短文,此书的第一章可以说是对唐代官方史学的总论, 相似文献
8.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5):133
宁波大学商学院王启仿副教授撰,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该著切中我国区域经济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江苏省为案例,实证研究了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主要观点和结论有:(1)梳理了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及测算指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邹芙都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史研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唐代西南经济研究》一著在把握学术前沿的基础上,对唐代西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农业经济开发、特色手工业部门、服务业及有关唐代西南地区经济开发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该著具有研究范式新颖、视野开阔、方法科学、资料翔实、创新突出等显著特色,对推进西南区域史及区域经济史研究的深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越人娶织妇"辨、唐后期苏州城区人口考和唐代南粮北调考三部分组成。作者对原始材料和传统观点作了新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赵吕甫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1)
唐代《实录》是唐、五代、北宋三朝史学家相继修撰《唐书》的主要依据,也是唐以后历代《实录》编写的先驱,唐代《实录》的体制如何?它的史料价值又如何?这是我们现在所想试作探讨的问题,下面写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刘勇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42
继《六朝美学史》出版5年之后,吴功正又推出了一部72万字的《唐代美学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这又一部美学断代史的诞生,作者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充分的学术自信的。因为唐代美学研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一方面典籍浩繁,流派众多,要将有唐近三百年的美学历程浓缩聚焦,实非易事;另一方面唐研究号称“显学”,文学、美学、书法、绘画等均有不少人沉潜其中,宏论巨制迭出,要想别开生面,非具掣鲸碧海之才不可。吴氏此书以其深邃独到的史识、精微朗畅的论述集20世纪唐代美学研究之大成。下面就其取得的成就和不… 相似文献
13.
永鑫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3(4):F0002-F0002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探索》一书,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海南大学教授王毅武所著,于2004年4月由新风出版社(香港)出版,为“中华中青年经济学家论丛”之一部。该书以“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为主题,由作者的31篇学术论文组成,分为“学科论”、“专题论”与“人物论”三个部分,共计29.7万字。该书的“代序”选录了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胡寄窗、董辅礽、何炼成、朱家祯、叶世昌、徐禾等对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评价。以“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为主题,并系统地进行理论研究的学术专著,在国内学术界为第一部。2004年11月在珠海召开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届年会”上,该书获得“学术贡献奖”。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是辛亥革命自孙中山先生以来关于富民强国的经济观点、理论与学说的总和。该书系统、客观、公允地研究与评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发展、创新及完善的过程、条件、内容、特 相似文献
14.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F0002-F0002
傅斯年学贯中西,思想博杂,但在其丰富而又复杂的思想中,始终凸现着“自任以天下之重”的公共关怀精神,毕生为学术和教育发展以及社会进步而不懈奋斗,这是傅斯年思想中“一以贯之”之道。可以说,在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傅斯年就是一个范本,他代表了他那个时代一个有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5.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4):F0002-F0002,F0003
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陈建平教授撰,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长期以来,商务英语教学界一直忙于应付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和教学实践,而对于商务英语的理论梳理和研究则缺乏足够重视,远远滞后于商务英语教学和实际应用。该著从现代语言学理论视角对商务英语进行宏观和微观层面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胡世凯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1)
《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认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与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竞争相似:强者生存。企业必须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使自己在竞争中存在。熊彼特式竞争就是通过创新进行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俞立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5)
正宁波大学商学院俞立平教授著,学习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信息资源与资本、劳动力共同构成经济增长的要素。理论研究表明,深化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加快知识与技术进步的步伐,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信息资源能够节约自然资源,从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信息资源与知识的传播处理机制不同,具备自身的特殊规律;信息资源通过组织或个体的决策和行为来影响社 相似文献
18.
兰永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5):272
鉴于长江下游经济区在唐代所具有的这种特殊地位,因而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作专门、具体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目前学术界对唐代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上中游均有著作问世,下游除李伯重先生<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张剑光先生<唐五代江南工商业布局>两书外,迄今尚无专著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作整体性或综合性的系统研究,这与当时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地位很不相称. 相似文献
19.
田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5):175-176
士族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 ,不仅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与文学发展的关系亦甚为密切 ,故颇为学术界所关注。然就其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 ,学界对士族发展的前期 (即两晋南北朝时期 )投入较多 ,成果丰硕 ,而对其后期 (即隋唐时期 )关注不够 ,成果较少 ,歧见颇多。李浩先生近年来致力于唐代文学士族的研究 ,已出版的《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3年再版 )从家族文化角度研究关中地域文学 ,而其新近出版的《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中华书局 ,2 0 0 2年 )则将视野进一步扩大 ,对唐代… 相似文献
20.
正王虎的《唐代笔记小说词汇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是一部研究唐代笔记小说词汇的力作(下面简称《研究》)。我们阅读过后,获益颇丰。书中有许多亮点引人注目,读之令人称快。唐代是连接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桥梁,是汉语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回顾20世纪的唐代词汇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从20世纪初胡朴安《通俗典》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到三四十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