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其昌的绘画艺术理论中的仿古主张包含了对“师古人”和“师造化”的独到见解,并将这一主张成功地运用到他的绘画艺术创作中,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董氏的仿古主张是他绘画艺术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他“师古人”和“师造化”的理论,重新认知董氏绘画艺术中仿古主张中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学习中国画有四个信条:“一曰师古人,二曰师造化,三曰读万卷书,四曰行万里路。”我国自唐宋以来的绘画皆是经过先临仿,次创作,创作中间以写生的道路。临仿,即“师古人”之迹研究和分析前人笔墨的技巧。写生,即“师造化”对自然物象整体认识。创作,则是陶熔“师古人、师造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四者,然后“中得心源”之举,但不只是临仿,亦不只是写生所能得之。  相似文献   

3.
素描是近百年从西方引进的造型手段。多年来,在不同时期的素描教学中由于教者对不同风格的偏爱,往往产生了在素描教学中重其一而废其二的现象。如“临摹与写生”即古人总结的“师古人与师造化”的问题,“线造型”的基础作用问题。现代素描表现方面又出现了如何对待客观与主观的表现,均是当今素描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关于临摹问题  在我们的基础素描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学生喜欢画写生,不愿意去临摹。我们教师有时也不过问,更有甚者有些人认为学生临画不过是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担心过多的临摹会太限制学…  相似文献   

4.
元代的绘画也很发达,以山水画成就为代表,最显著的特点是文人画的兴盛。这是因元代众多文人士大夫画家生活在民间,他们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素材,加上这些文人画家或学道或参禅,注重创作中主观意兴的抒发,又将诗、书入画,巧妙地与绘画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且成为风尚。元人绘画师造化,亦师古人。元初的赵孟頫崇尚“古意”,提出“近取金宋、远法汉唐”,其“法古”实质是要改南宋末流习气,创元代绘画新风。他的艺术思想直接影响到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的画风。 “元四家”首推黄公望,公望字子元,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常熟…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7,(6):17-19
教堂派死灵师,一个黑魔法中很特别的支派。该派死灵师用的是很奇特的黑魔法。相传在午夜时分,该派死灵师会在墓地吟诵黑暗诗篇:“亡灵复活近彼身。”然后分散进入教会墓地。在召唤时,他们会哭唱:“Egosumtepetoetu-iderequeo”而在退散时,他们会命令道:“回到神所指定的国度吧”。  相似文献   

6.
奖章     
【点评】 有道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师德、师范、师风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以至于他们的一辈子。为人师者,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可不慎重啊!古人言,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何况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呢?这篇文章写的是发生在一所乡镇中学的平凡小故事,读了却让人心灵为之震动。试想,假如班主任在众目睽睽之下找出了拿春生一百元钱的希顺,那他不仅书不能念下去,还可能要毁了他一生。  相似文献   

7.
印象中,艺术家大多都贫穷而孤寂的,他们一生执著地追求着艺术,对金钱、物质、免得等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即使生活一贫如洗,却也依然能够保持着精神上的富足。直到如今人们还在激烈地探讨,是怎样一种信念支撑着他们,又是怎样一种力量让他们抵御这花花世界的种种诱惑?  相似文献   

8.
杨文 《社区》2009,(11):50-50
在印度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时常可以看到一群从事特殊行业的手艺人——手绘师。一块铺地的塑料布.几个圆锥形颜料筒做的画笔,便是他们的创作工具。不过,可别小看这种历史悠久的手绘艺术,印度人的生活正是因为它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9.
巨匠的友谊     
沙平 《社区》2012,(14):54-54
徐悲鸿和齐白石,这两位中国画坛的巨匠。犹如双子星座般永远闪耀在艺术的天空,而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成为一段佳话永远在人间流传。 齐白石本是木匠出身。但凭着自身的天赋和刻苦勤奋,不仅在绘画上取得很高的造诣。而且一枝独秀不落古人窠臼。但在当时以模仿古人为能事的国画界,齐白石的处境十分尴尬,唯徐悲鸿对其画作甚为赞叹、敬佩。徐悲鸿于1929年担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后,亲自登门拜访这位仰慕已久却又素不相识的画家。并提出欲聘其为北平艺术学院教授的请求。但连去两次齐白石均婉言拒绝了。徐悲鸿没有灰心,又第三次登门邀请。  相似文献   

10.
一、兴趣先行,培养自信 音乐本就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接纳并由衷热爱这门艺术,那么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渴望,则是艺术的艺术。学生毕竟也是人,虽然他们的经历少,但是他们有自己的需求、兴趣和愿望,有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我们在设计教育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每个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以最大的兴趣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对学习感到满足、渴求与自豪,这样便可以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时间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对时间观念有过内容丰富的探讨。古人对时间概念从不同角度做过定义 ,这些定义体现了他们对时间特性的认识。在对时间是否有限问题的认识上 ,古人多持时间无限观念 ,但也有古人认为时间是单无限的 ,这两种观点各有其立论依据 ,今人对古人单无限时间观念的指责是无的放矢。古人在文学作品中还提出了同时相对性的见解 ,该见解来自于他们对仙境、尘世及梦幻世界之差别的憧憬  相似文献   

12.
从大地艺术的视角来研究陵墓艺术,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出发点,对乾陵和大地艺术空间观念中的各个艺术元素做了具体的分析,结论出陵墓艺术是在大地空间中存在的形式,是中国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黄宾虹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称雄于二十世纪的中国山水画坛.他独领风骚的绘画形式与卓而不群的人文品格,诱后人不断浅析深究."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是黄宾虹先生在继承传统,追求画中意境及笔墨情趣,滋养自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悟性,积淀自己作品的深遂内涵的独到见解.他在中国二十世纪中叶的山水画坛上矗立起一座丰碑.其作品风格突出、强悍、内涵玄奥,以致后人不可企及,更不可逾越,也少有人能从中汲取精华.  相似文献   

14.
颜之推 《社区》2013,(26):14-14
人之所以要读书求学,本来是为了开发心智,提高认识能力,以利于自己的行动。对那些不懂得奉养父母的人,我想让他们看看古人体察父母心意,按父母的意愿办事;轻言细语、和颜悦色地与父母谈话;怎样不怕劳苦,为父母弄到香甜软嫩的食品;使他们看了之后感到畏惧惭愧,起而效法古人。  相似文献   

15.
清代"四王"是依董其昌开辟的道路,力图集古之大成的代表.他们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语境.摹古是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从山水画史的角度看,技巧作为绘画的基本要素仍然是不可欠缺的,故称"四王"的山水画对此起到了钢琴练习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经典解释传统中,经典文本与解经者的哲学建构之间,存在着既不能分割,而又互为紧张的关系。两者之所以不可分割,是因为中国哲学家常常首先是哲学史家,他们经由古圣先贤及其经典的召唤,而浸润在古典的精神世界之中,他们“回顾性地”为经典作注解,正是他们“展望性的”哲学建构工作的起点。但是,经典文本与解经者之间,又有其紧张性,因为中国哲学家(如本文所研究的朱子)常常抱着他们自己的哲学问题进入经典,以自己的思想叩撞经典作者的心灵,因此,某种“解释的张力”终难以避免。我们可以从孟子学汲取化解两者间张力的方法论灵感:一是尚友古人,与古人对话,进入古人的心魂,这是“对话的”经典诠释法;二是进入古人的时空情境,在古人的脉络中温故而知新,这是“历史的”解释方法。两者交互应用,庶几在经典诠释与哲学建构之间获致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艺术的物质材料是艺术活动的基础,艺术的物质材料影响着艺术的创作,并且它的演变也直接影响了艺术技巧与艺术风格。科学技术、制作师、演奏者、艺术家都对艺术物质材料有影响。物质媒介材料的不同,构成的术门类和艺术风格也不同。艺术物质材料与艺术思想也影响着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人以生命态度对待文学 ,他们眼中的作品形式亦具有生命化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作品形式的整体完整性、和谐有机性和变化灵动性诸方面。形式的生命化特征使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生命感 ,从而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气"是中国文化的元范畴,中国艺术论是气本论思想在艺术领域的衍生与拓展。在气本论影响下,古人将生命人格精神、群体社会精神和天地宇宙精神的会通与融合,看成是艺术精神的最高境界。儒、道两家的艺术精神,在"为人生而艺术"的思想中得到会通。  相似文献   

20.
乔十光坚持以造化为师,以漆的文化沃野培植漆画艺术,让他生长进现代的时空,呼吸现代的气息。从而构建他传统与现代对接的漆画艺术的独特风范。在培育市场的过程中,福建东南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保真拍卖,二是品质追求。这些努力虽然投入大、见效陧,但通过这样富有远见的实践为当代工艺美术市场注入了健康的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