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属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在内的东北文化区系,红山文化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历程。其主要的文化特征是以龙为图腾标志,代表性器物有饰压印纹筒形罐、玉器和大量的细石器。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考古文化区第。仰韵文化的主要文化特征是以花为标志,代表性器物是花卉图案彩陶和小口尖底瓶。这两种相邻的文化在河北省相遇结合。红山文化以它博大的胸怀大胆地吸引了外来的文化,发扬壮大了自身。  相似文献   

2.
以筒形罐的主要特征的东北渔猎文化区,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区系中经常起主导作用的三大区系之一。辽西地区处于东北文化区面向中原文化区的前沿,是东北渔猎区与中原农耕区的交汇地带,长期以来担当了中原文化向东北和东北亚地区的传播的使者。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辽西地区结合的成果,以红山文化表现最为典型,使西辽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玉器文化源远流长,玉和玉器在中国古代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而且由于人们不断赋予的各种含义而使它具备了不同的社会属性。分布于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的遗物有石器、玉器、陶器、蚌器、骨器等,其中尤以玉器最为突出。在各地发现的红山文化墓葬中,我们常发现有玉器随葬。以玉为葬,以玉为祭,是红山文化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有相当一部分与原始宗教有关,并且具备了礼器的性质,有的可能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人们所佩带的装饰品,同时也是人们从事宗教活动和礼制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史前人类图腾崇拜的宗教基础应是原始动植物崇拜的发展演变,其社会基础应该是以氏族产生和发展为前提的。数百处红山文化遗存以及丰富的实物资料说明红山文化氏族社会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而以猪龙、凤鸟为红山文化崇拜标志的图腾制在中国史前文化中是颇具典型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红山玉器是红山文化最突出的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起源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的红山文化玉器的出土,向世人展示了红山玉器丰富的文化内涵。红山玉器独特的造型设计和精湛的雕琢技艺,在我国玉器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对红山文化玉器造型特征及相关问题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发掘我...  相似文献   

6.
面对藏彝走廊地区复杂多样的民族与文化,如何从整体上认识与把握其内部的民族与文化格局?这是藏彝走廊研究中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宏观上对藏彝走廊的民族与文化格局进行了探讨,指出藏彝走廊除"北藏"、"南彝"这一基本格局外,尚需要从文化区的角度来加以区分和认识.本文在综合考虑民族、文化、地理空间三要素的基础上,着重以自称、语言、历史记忆和宗教信仰为标志,将藏彝走廊从整体上划分为七个文化区,即羌(尔玛)文化区、嘉绒文化区、康巴文化区、彝文化区、纳系文化区、雅砻江流域及以东保留"地脚话"的藏族支系文化区和滇西怒江-高黎贡山怒、傈僳、独龙族文化区.本文还分别对各文化区的主要面貌与特点进行了初步归纳与描述.  相似文献   

7.
学人风采     
那木吉拉1954年生,蒙古族,内蒙占自治区库伦旗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蒙古族及北方民族神话,代表作有《蒙古神话比较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徐子峰1954年生,辽宁康平人,赤峰学院历史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史前史、文化人类学、红山文化研究。独立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西拉木伦河流域红山文化经济形态的比较研究”,参与国际合作课题(赤峰学院与蒙古国国立大学合作项目)“红山文化与蒙古文化比较研究”。代表性学术论文有:《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探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玉器文化源远流长,玉和玉器在中国古代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而且由于人们不断赋予的各种含义而使它具备了不同的社会属性。分布于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的遗物有石器、玉器、陶器、蚌器、骨器等,其中尤以玉器最为突出。在各地发现的红山文化墓葬中,我们常发现有玉器随葬。以玉为葬,以玉为祭,是红山文化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有相当一部分与原始宗教有关,并且具备了礼器的性质,有的可能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人们所佩带的装饰品,同时也是人们从事宗教活动和礼制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红山文化既是北方具有自身特点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自己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为了能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红山文化,就要同时处理好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矛盾。既要遵循英语语言表达方式的本旨,又要译出其蕴涵的文化,同时还得考虑译出语的信息传递度。。  相似文献   

10.
红山文化以赤峰为中心,从分布密集程度和文化特征的典型性看,从老哈河中上游到大凌河中上游,这两河流域之间应是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区。主要文化遗存: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等。因为这些文化都属于筒形罐谱系的文化,有以“血亲”为主体的发展关系,所以已故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称之为“红山诸文化”。  相似文献   

11.
红山文化以赤峰为中心,从分布密集程度和文化特征的典型性看,从老哈河中上游到大凌河中上游,这两河流域之间应是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区。主要文化遗存: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等。因为这些文化都属于筒形罐谱系的文化,有以血亲为主体的发展关系,所以已故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称之为红山诸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概述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形制、特点及性质的基础上,分析了红山文化积石冢与辽东半岛南部积石冢的渊源关系,指出红山文化作为东北文化区石墓文化的源头,对后来在辽宁东南部、北部及吉林西南部出现的积石墓、石棚墓、大石盖墓、石棺墓等与原生宗教祭祀礼仪相联系的特殊葬俗产生过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红山文化存在玉器,是本世纪七十年代西辽河流域考古的重大收获之一。红山文化玉器,自被发现和确认之后,诸多的精品便连连出世,迅速地打破了自古以来确信西辽河流域出土的古玉为“商周古玉”的说法,并以其锐不可挡的气势,确定无疑的向人们展示了五、六千年前红山文化先民的艺术风采和社会文化发展水准。1982年5月,考古工作者又在辽宁阜新查海发现了一处原始村落遗址,经试掘出土了大批的精致的玉器、完备的石制工具和陶器,尤其重要的是,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具有红山文化典型特征的“之”字形纹陶罐,经碳十四初步测定为距今6925±95年,是北方地区较早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苏秉琦先生认为,查海遗址应是红山文化的前身和“之”字纹陶的发源地。①所有这些绵绵不断的考古新发现,使人们乍惊乍喜的意识到:红山文化及其玉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在蒙古国考古文化遗存中,有一种墓葬习俗与红山文化的积石冢的外部形制非常相似,那就是墓上积石的“石堆墓”和“石板墓”文化。虽然红山文化积石冢与蒙古国的“石堆墓”“石板墓”之间的文化内涵差异巨大,很难做大范围的跨时空比较研究,但将蒙古国“石堆墓”“石板墓”与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外部形制、墓葬构筑特征进行一个粗线条的梳理,以期对红山文化及后来的北方游牧民族积石为墓的葬俗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即蒙古国“石堆墓”“石板墓”与红山文化积石冢之间,在埋葬习俗方面具有相似性,它反映出远古时期的先民们“天圆地方”观念的形成,对万物有灵世界及灵魂观念的虔诚笃信。  相似文献   

15.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女神"石塑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种雕塑多以孕妇特征突出,如东山嘴出土的两件小型女神像,是中国妇女塑像的首次明确发现。本文从红山文化5500年前"女神"和孕妇崇拜开始,分析4000—5000年之间红山文化墓葬石棚山陶器刻画符号"卍"—"巫"字型甲骨文祖型的出现,研究"商朝—巫咸、汉朝—巫都、蒙...  相似文献   

16.
截至目前,国内外有关红山文化的研究专著已出版甚多,滥觞于赤峰本土的红山文化(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中国内蒙古赤峰红山后而得名)名副其实地成为赤峰地区最具代表性与招牌性的顶级文化类型,可以说"提起红山文化就是提起赤峰"。然而作为红山文化研究之"开山"、早在1938年即公之于世的日文版《赤峰红山后》考古报告,在漫长的时间里,竟迟迟没有出现中译本,不得不说是奇怪的事。我揣摩,国内专门研究红山文化的某些知  相似文献   

17.
《愚公移山》和《老人与海》可以认为是体现中西不同文化特征的代表性作品。文章结合马林洛夫斯基的文化三因子论,从器物、组织制度和价值观念三个层面指出两部作品所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并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以期对两部作品的赏析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凡是具有相对稳定的地域范围而在文化上形成了某种共同传统并具有某些相似文化“特质”的地区,即指文化区。(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必然是在与其所处的整个社会的文化中传承和发展的,由于地理背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方言方音等因素,我国的传统音乐多姿多彩,在不同的环境中酝酿出不同的音乐风格。中国音乐文化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以上所说的三点。本文拟就东北平原文化区与西北高原文化区民歌的差异进行简要分析。一、重点歌种不同东北平原文化区体裁中有号子、山歌、小调,但山歌,特别是对唱山歌,在东北平原文化区民歌中几乎是没有的,民歌中以小调最有特色,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也最具有代表性,西北高原文化区的情况恰好相反,山歌是其最发达的体裁,其次才是秧歌、小调和劳动号子。这种情况的形成和它们各自的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东北平原文化区以华北平原为主,山地的面积比较小,再者,它的气候属温暖带,受季风影响明显,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晴朗日照长。寒冷的冬季甚至长于五个月,这就给户外活动造成很大的不便,而山歌是在野外唱的,因此相对于可以在室内演唱的小调,山歌...  相似文献   

19.
下辽河流域地处东北地区的心腹地带,早在距今万年就已有古人类在此活动,在新石器时代阶段更分布有新乐下层文化、红山文化遗存、偏堡子文化等三种相继出现的考古学遗存,成为东北地区一个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区。该区域三种新石器时代遗存在年代发展序列上具有连贯性,却谱系关系疏离,其各自的形成和发展都表现为区域外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下辽河流域文化的演进和更替又与东北地区文化的发展进程保持一致,区域内文化为东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和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红山文化"符箓"彩陶瓶的被发现,将中国道教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乾坤轮转,岁月沧桑,"符箓"图像的朱砂墨锭、色彩、结构形式、屈曲变化规律延续至今,一直保持着五千年前的原始面貌,足见道教符箓文化在中国本土的强劲生命力和文化传承的无穷魅力。"符箓道术"在红山文化彩陶瓶上现身,它昭示着人们:红山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道教色彩的远古文化,红山文化就是中国道教文化的源头,它对于我们研究中华民族的宗教起源、文化传承、民族发展等必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