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原因探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是继"民工潮"之后,当代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又一引入注目的现象.规模较大的回流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探析这一社会现象的背后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体制政策的障碍以及外出劳动力的自身因素等几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扩大城镇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是有关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已经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能够通过专业化分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扩大就业门路,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同时,它还作为现代农业和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枢纽,通过产品加工促进工业化,间接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间接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交易机制促进市场化,间接驱动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从而保障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质量和有效性.据估算,1996-20016年农业产业化年均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人数为1740.93万人,约占同一时期农村劳动力年均转移规模的11.32%.  相似文献   

3.
从农村家庭所具有的生产要素基础,即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两个层面的五个自变量,对12个省份共2202户农村家庭的劳动力是否外出务工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家庭人力资本越足,家庭有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可能性越大;家庭土地类物质资本越足,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可能性越小;有劳动力外出的不同家庭,虽受家庭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作用并非一样,人力资本是关键.在土地不具再生性的前提下,农业发展首先要保障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但要相应控制家庭人口规模,因为农业劳动力与家庭人口规模之间并非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当前,增加我市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其必要性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了农民收入的来源,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非农业生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体,这样可以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减轻人地矛盾和靠天吃饭的窘境。在当前农业生产条件下,如果农户不从事农业规模经营,农业所获得的收入效益较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一部分后,可以使种地能手实现规模经营,进而产生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5.
聂正彦  杨角 《晋阳学刊》2013,(2):137-140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以1995-2009年甘肃省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口老龄化相关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由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经到来,农业发展正在走资本替代劳动的道路;短期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在长期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会产生越来越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也居全国首位。金融危机背景下大量企业倒闭、停产,南方各地区"双转移"政策的实施与推进,使河南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形势更为严峻。要有效地实现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必须加大对现有中小企业的扶持和支持力度,培育河南新的经济实体,扩大河南自身消化富余劳动力的能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就业;发展适合当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对劳动力的吸纳力;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劳动力女性表征日益显现.本文指出农业劳动力女性表征造成农村妇女对土地的依赖性增强,土地成为妇女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和重要社会保障,并进一步影响到农村妇女的家庭与社会经济地位.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不仅有利于缓解农业劳动力女性表征趋势,而且在推进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男女平等、构建村庄秩序与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紧迫性.最后,文章提出了在农业劳动力女性表征背景下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易斯模型、劳动力价值与农民工工资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不适用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非市场化工资制度和农民工生存形态二元性的共同作用使得农业人均收入低于农业劳动力价值,农业劳动力价值低于农民工工资.此后,现实的生存压力和逐步加快的市场化进程使农村劳动力快速且过度地向城市转移,由于竞争性机制的不断挤压使得农民工工资低于农业劳动力价值.当前,农业人均收入、农民工工资和农业劳动力价值的相互扭曲是一系列错纵复杂的农民工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然而,实现非农转移的劳动力就业层次较低、工作时间长且待遇较差,是造成其"移而不迁"的主要原因.大规模农村劳动力的空间和产业转移,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和村庄的"空穴化".  相似文献   

10.
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提出一个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框架。经济收敛的性质取决于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较小规模的劳动力转移会引致直接收敛,而较大规模劳动力转移会使经济收敛性质呈现先发散后收敛的动态变化。对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经济增长出现发散趋势,而现阶段正处于发散与收敛的过渡阶段,但这种趋势的出现是以二元结构转换速度放慢为代价的。为此,政府应努力改变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现状,一方面通过增加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支出,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梯度转移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另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先进地区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1.
在二元分析框架下构建静态均衡分析模型,推导出在利润最大化条件下,当农业部门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力以及非农部门可以吸收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达到供求相等时,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出的数理关系,由此得出农业产出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反向变动的结论。并以江西的具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作许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农业产业化、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三个关键环节.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和主攻点;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富裕农们的根本出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稳定农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缓解农村紧张的人地关系、增加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者的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扩大社会总需求进而全面繁荣国内市场等,因此,如何积极通过体制创新从而更快、更多、更顺利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成了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普遍关注的一项重大社会课题。本文通过对南靖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功经验的总结和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剖析,进一步探寻了诸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非农化人口提供相关的社会保障、完善求职用工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全面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等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若干基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受政策缺位、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业转移劳动力并未能够真正融入城市,而是成为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流动人口,农业劳动力转移未能向深层次发展。2010年以来,我国农民工增速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也意味着,学界争论已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拐点"时刻即将到来,这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影响不容小觑。要继续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就必须深化对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农村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进而构建起良好的政策环境,这将成为提高农业劳动力转移意愿、稳定已有转移成果以及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赵煦 《兰州学刊》2007,3(9):60-63
英国城市化的发生离不开工业化和贸易的发展,但其基本的前提条件却在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状况.英国城市化的第一前提是英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正是"农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为英国城市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前提是英国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与转移,人口压力、"农业革命"以及乡村手工业的衰落都造成劳动力的剩余,而工业化的吸引力使得其中大部分转向城市.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劳动就业市场已经进入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阶段,其中持续而稳定的新成长劳动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农村新成长劳动力是农村新增劳动力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且呈总体下降趋势.为了推动农村新成长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需要根据农村新成长劳动力的特性进行相关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闽西北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农业劳动力超出了刚性土地资源的有效容量,农业比较效益低下,非农产业和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内拉力,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农民自发的选择。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影响农业生产的后劲、计划生育、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等负效益。提出深化农业内部就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和广度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建立与完善劳动力中介组织,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向现代食品制造业转变;发展农村小城镇与返乡创业相结合,加速农村城镇化;扩大金融信贷渠道;完善农地“三权”分离机制,促进农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加强政府的服务完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使其能顺利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城市生产方式转变,这是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力图从社会风险的视角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途径,建立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以期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合理剩余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存在不合理剩余。农业还很落后这是事实,新的农业生产类型需要开发,需要劳动力。但农民面临各种困境,对农业缺乏积极性。要正确区分农村劳动力剩余及原因,采取适合当前农村形势的措施,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农村劳动力转移包括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它们分别构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内容.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关系及其演进过程入手,通过对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的剖析,进而得出在不同发展阶段,产业变迁与劳动力转移速度、规模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一规律,对中国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劳动力转移的特征与模式;并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与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