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信仰由于具有超越性、神圣性和形而上性,赋予道德存在合法性,彰显美德力量,凝聚社会力量,促使道德发挥了巨大的社会调节功能。而坚定的道德信仰的形成,需要有进行道德信仰的认知培养,道德情感的激发教育和道德意志的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基石,健全的道德人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从道德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五个构成要素对道德人格形成所产生的作用角度来看,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包括五个方面:深化道德认知是起点,培育道德情感是条件,磨练道德意志是关键,建立道德信念是保证,形成道德习惯是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基石,健全的道德人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从道德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五个构成要素对道德人格形成所产生的作用角度来看,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包括五个方面:深化道德认知是起点,培育道德情感是条件,磨练道德意志是关键,建立道德信念是保证,形成道德习惯是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道德信仰的发生机制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需要的体认机制;伦理义务的内化机制;道德心理的整合机制.需要的体认机制涉及到人性、人生的价值、人的使命等问题,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主体基础;伦理义务的内化机制涉及到人的社会伦理关系、社会规定性和制约性、社会价值、社会道德规范及其教化等问题,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客观条件;道德心理的整合机制涉及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人格等问题,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主客观方面的动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道德认知的闲置性、道德情感的消极性、道德意志的非自主性、道德行为的双重性。培养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途径和措施主要有:创新道德教育方法;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和开展道德实践;加强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道德情感是促进道德认知、形成道德观念、产生道德动机、完成道德行为、磨练道德意志的“催化剂”。那么。在班级组织与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我们将采取怎样的策略去激发、唤醒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呢?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大学生德育和素质教育中存在着品德教育缺失问题,所以,正确认识品德教育与德育以及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充分发挥品德教育的育人功能,增强道德认知教育实效,形成道德情感培养氛围,建立道德意志养成机制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所带来的社会道德生活和道德价值观念上的改变,使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心理状况产生矛盾性心理特征,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已无法满足高校社会道德新关系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加强高校道德心理教育工作,优化道德心理教育环境,丰富道德心理教育方法,注重引导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开展全面系统道德心理教育,发挥道德心理的动力作用,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才能促使大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全面发展,塑造新时期社会道德风貌。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民间,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与价值,对个体、民族的教育意义不容抹煞,尤其是其启蒙教育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对幼儿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有着重大影响,为幼儿品德发展提供一定的文化和社会性刺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西方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新观点,其内容丰富,方式多样,途径广泛,适应性极强。特别是人格完善理论和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二者都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给予充分的重视,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人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同步发展。分析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和理论,有利于提高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领域的研究能力,克服我们思想道德教育中生硬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是一种有助于他们心灵成长的教育,教师人格是其重要载体。教师人格具有平民性,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道德。它将道德教育还原于生活,易于唤起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对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生动践履。发挥教师人格的示范功能,要求教师提高道德自觉性,以德服人,将其崇高的道德理想、真实的道德情感、理性的道德意志、优秀的道德品质、灵动的道德智慧与学识风范、行为气质等聚集于一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志愿服务:大学生道德实践载体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道德养成具有提高道德认知水平、丰富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和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作用。高校应通过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普遍化和日常化、引导大学生端正志愿服务参与动机、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和激励机制等措施以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化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校园文化这个大的教育场内,大学生道德心理体系的建构也伴随着由“知”到“行”的过程,道德认知生活化、道德情感现实化、道德意志体系化以及道德行为日常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城中村村民公民道德方面重私德轻公德为中心,分析了村民道德存在的问题,道德认知的模糊、道德情感的淡漠、道德意志的薄弱、道德行为的失范。  相似文献   

15.
“慎独”强调在人所不知的环境中,主体能凭借内心的诚意和高度的自觉性依然恪守道德原则.这种内涵与网络道德运行环境有诸多契合之处,运用慎独的思想,对网民进行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教育,对于控制网络失范行为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孕育着道德人格。道德人格实质上是一种无法看到但却可以感受到的文化品位。长期以来,大学道德教育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忽略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过程,因而影响了教育的效果。而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关键在于文化教化,它是理论传输的强化环节,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体验教育。这种体验教育不应是单向的,而应是多维的,它应在文化实践中多方式、多渠道地展开,因为红色文化教育孕育道德情感,警示文化教育培育道德理性,劳动文化教育锻造道德意志,可以使大学生在三维向度的教育与感化中,提升道德情操,激发道德情怀,从而成长为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17.
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家致力于构造其“内圣成德之学”。孔孟以道德意识层面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意志以及道德理想、道德信念 ,道德行为层面的道德动机、道德行为、以及道德修养塑造出个体的整体道德素质 ,即道德境界 ,从而完成了对其个体道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在学习和从事科研活动过程中,对学术活动的价值和规范进行道德感知、判断和评价,形成记忆和理解,产生学术道德认知,学术道德情感反映了其学术需要及其学习和从事学术活动的价值倾向,学术道德信仰是其对学术的根本目标、学术道德的根本目标的信服和尊崇,最后,在对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信仰等道德品质诸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基础上形成综合性的学术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19.
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是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因素,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中介环节,在人们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但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却十分薄弱,这就使道德教育的实践难以向纵深发展。因此,系统地挖掘和整理中国古代教育家关于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问题的论述,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一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真假、美丑、善恶所表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情绪体验。道德情感对人的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这就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血肉的心脏;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如果学生对某个道德问题产生愉快的情感,就能顺利地接受道德知识,并很快地转化为行为;反之,如果表现出冷淡的态度,就可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发展道德情感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动之以情的过程。主要是在提高道德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道德形象去感染学生,用各种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形成高尚的道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他们对此虽未作系统论述,但依据其主要言论及其知行观,可以看出他们将道德教育心理过程大致划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四个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基本要素或环节。先秦儒家学派道德教育心理过程思想,即便在现代社会仍给予人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