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中有一类情歌,是专门描写女子渴望爱情的。它们从怀春、单恋、思嫁等各个角度,生动而真实地展示了青春女子真挚的爱情渴望和强烈的女性自主意识。她们以自己本真的声音唱出了其所思、所想、所感,呈现出一种对人性生命本真的追求。它们是非常动人的怀春女子的心曲,是一批优美动人的歌。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间流传下来的四大爱情神话传说,讲述了非常经典的爱情悲剧,塑造了系列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织女、祝英台、孟姜女和白素贞这四个人物形象,隐含着人类共同的深层的心理结构,即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寄托。这一母题贯穿着逐渐演变成型的爱情故事文本。  相似文献   

3.
魏时描摹女性生活颇为全面 ,一是多有对盛女不嫁的怨恨 ,但此类描摹或有寄托 ;二是写离别相思 ;三是写对幸福爱情的渴望 ;四是同情弃妇 ;五是对男女欢宴的欣悦。晋时描摹女性生活之作 ,一是多强调社会伦理 ;二是多关注诗人自身的爱情生活 ,或直述夫妻相思 ,叙写夫妻感情 ,并多有“悼亡”之作。魏晋诗歌对女性及女性生活 ,从全面关注走向对自身的审视 ,此中既有对前代的继承 ,更多是该时代的独创  相似文献   

4.
王安忆从女性的视角捕捉普通女性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平凡女性柔弱性格中坚强的一面、展露寻常女性性别角色中软弱的一面,本文以此为契机来观照其笔下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以爱情为主题,审美为旨归,向读者呈现出本真的女性情怀和内在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5.
丽娘如镜——对明清时期《牡丹亭》女性阅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牡丹亭》是女性热爱的文学读物。女性阅读《牡丹亭》常常带有感性的、情绪化的体验,她们以假为真,把剧中的杜丽娘当成了现实中的真实人物,并将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情感与之进行比较、对照,在感情上带有浓重的"卷入性"。女读者甚至化身为杜丽娘去体验她的感受与痛苦,因此常常会引起强烈的心灵震颤。这主要因为《牡丹亭》符合了女性读者的期待视野。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反映当时社会环境下每一个闺阁少女内心隐藏的情感,女性读者通过阅读杜丽娘看到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并进而发现了自身的容貌美和青春美,产生了朦胧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6.
它们,一一见证过我们的爱情。如今,却真的已物是人非啊!一直地,聚散场合,我不喜欢被人前来相接,更喜欢怀揣着即将见面的那份欢喜心情,自己一路奔去,享受着一路的激动和欣喜。毕竟,能约你见面的人,你愿意赴约的人,总是值得一见和渴望见到的人。而有聚就有散。分开,总会有留恋,还有即将而来的分开后的想念。所以,渴望被人送一程,则是想与他多走一程是一程。  相似文献   

7.
<茶花女>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两篇小说在题材、主题、情节、人物诸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相似性;另一方面,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二者于上述种种相似之中又颇存异别.阿芒真诚狂热的爱情于玛格丽特具有灵魂救赎的意义,<茶花女>可以说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杜十娘对婚姻的巧作安排则是出于风尘女子皈依人伦的强烈渴望,<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体现了中国伦理本位文化传统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人类为爱情写下了无数的诗篇。它们记下了世代人对爱的渴望与寻求、欢乐与痛苦,同时也记下了人类情感与文化的变迁史。这些诗中最精粹和最优美的部分超越了时代、国家、种族、宗教的界限而感动着异时鼻地的全世界的读者。人们常常谈论“永恒”和“不朽”,但真的永恒和不朽并不容易。在历史上留下个名字或留下些业迹并不难,但活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人类最动人的感情之一,也是世界文学永恒主题之一.这种魅力最深刻的哲学背景是爱情克服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普希金的爱情诗歌就是这种思想的诗意显现.他早期爱情诗偏重肉体的满足,是自我意识的激情飞扬;后期爱情诗专注于精神的契合,是在对"永恒女性"即普遍精神的追求中完成个体的超越和拯救.  相似文献   

10.
与前时代的文学作品相比较,元代戏剧作品对女子形象的刻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丰满、突出、动人。我们称之为女子形象鲜明现象。用荣格的原型理论来评价这一现象,发现这是由于中华民族在远古时代就崇拜女性,这种女性崇拜情结经过千万年的积淀逐渐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在元代特定的社会环境里被激发出来。  相似文献   

11.
回顾我国女子教育的历程,近代女子学校的诞生,本是一群男女改革者为妇女走出家庭为社会服务而求得生活自立、人格独立而探索的一条解放之路,事实也证明了新一代女性在中国的崛起最初得益于女子学校的培养。1949年以后,由于男女平等立法、教育的实施,和主流意识形态“男女都一样”的倡导,女子学校大为减少,尤其女子高等院校基本销声匿迹。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女子学院才得以恢复重建(如金陵女子学院、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等)和创立新校(如西安培华女子大学等)。妇联系统也开始兴办女子学院(如中华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女子职业大学)。进入90年代,在高等学校增设女子学院成为一种风尚(如先后有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女子学院、大连大学女子学院、同济大学女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和交通大学女子学院等),也有民办的女子学院,如西安的爱华女子大学等。  相似文献   

12.
威尔第和普契尼用音乐塑造出来的女性人物形象性格各异,但又具有女性一些共同的特点:她们渴望爱情、追求平等,为了爱情甘于牺牲,甚至不惜以死抗争,但终究被命运和邪恶的外力所摧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的抗争与屈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情爱意识作为人的意识觉醒的副产品而出现在五四时代 ,它带来了爱情题材在现代女性创作中繁荣的局面。该文以爱情题材为切入点 ,通过对现代文学史上富有代表性的作家冯沅君、庐隐、丁玲、张爱玲等创作文本的研究 ,展现了现代女性文学爱情题材表达的多样性 ,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类型的女子在社会语境中的生存状态 ,昭示女性在自我解放历程中的固有局限 ,心灵的真正解放仍然是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产生于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新时期小说真实反映了该时期的社会变革。小说中的众多女性形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思想解放潮流给她们带来生活的巨大变化。个人情感世界的解冻、自我价值观念的重新确立、对爱情的渴望和思考、女性意识的最初显示等都使这些女性形象具有了崭新的色彩 ,在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中“陌生女子”对于自己执著奉献了一生的爱情默默诉说,曾引起众多读者的感慨与思索。本文以“陌生女子”临终前的这一份爱情表白为出发点,阐明了人世间真挚情感的存在不仅应该大声表白而且一定要表白清楚。文章进一步指出现代女性对于爱情应该拥有自己的主张,要学会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守护自己的精神领地。  相似文献   

16.
冷眼旁观,站在潮流之外,用写作超越了内心的疾患——张爱玲,这个聪明、坚硬的女子,将人生磨衍成深刻的解剖和表达,既表达了自己,也表达了别人。《茉莉香片》是《传奇》中心理分析很精彩的一部作品,筑成了普通人聂传庆从自卑自哀到发泄的心理病态形象。本文认为聂传庆对言丹朱是有爱的,更多的一种渴望爱而不得的变态的爱。本文将从聂传庆狂暴攻击言丹朱来反观整篇作品,阐述聂传庆变态的爱情心路。  相似文献   

17.
追寻荆棘的女人--浅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麦卡洛于197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荆棘鸟>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究其原因在于该作品通过三个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女性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动人,同时也很崇高、悲壮的爱情交响乐,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文言小说的经典著作,它以大量篇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生活和生存状况,涉及了许多有关女性意识的问题,部分作品体现了女子追求美满爱情和幸福婚姻的主动性和反抗封建落后思想观念的自主精神,同时通过对这些女性在生活、爱情和婚姻及家庭中种种际遇的描写,肯定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了作家具有了初步的女性主义观念,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女性婚恋意识、反传统意识和经济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二拍》中的女性,不论是良家妇女还是青楼妓女,同样可以享有自我主宰婚姻爱情的权利;而且也有才情智谋,并不逊色于男子。承认女子是独立自主、有行使权利的自由和才智能力的个体,是凌蒙初进步的女性观念的折射。  相似文献   

20.
人物形象本来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但元代爱情题材方面的散曲中也凸现出了不少鲜明活泼的女性形象,大体而言可将其分为情深意重、活泼机智和粗俗泼悍三种类型。这些女子与传统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构成了元代散曲中的一道特殊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