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始于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暴露出俄罗斯过度依赖原料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危机的倒逼机制迫使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将全面现代化作为战略任务提出,而政治体制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能否实现的重要前提条件。政治体制现代化是指为了加快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机构或组织进行部分的或全面的改造,建立和发展现代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过程。其目标是要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可以促进完善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政治治理模式。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中存在制度缺陷,现代化路径将集中在改革选举制度、政党现代化、权力下放和发展地方自治等方面,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创新与立人——全球化视野中的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场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全球化,正以强劲的势头推进着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历史进程。用全球化视野来观照中国教育的现代化,理当对以应试为特点、以复制为功能的计划经济下的传统教育进行深刻的扬弃,实现教育价值观从适应论向超越论的历史性转换。文章由此出发,阐述了以创新为价值先导、以立人为目标追求的中国教育现代化之要义,其中包括教育理念、人才结构、课程设置和教育体制诸方面的现代化。进而论及作为教育实践主体的教师角色之现代化,即确立以“平等者中的首席”为内核的新教师观,探究教师素质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性建构,从而高效落实全球化视野中的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发展已对我国的经济现代化目标提出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代化战略的一个重要依据。现代化是在国际分工深化基础上的现代化 ,发展民族工业作为现代化内容之一的观念需要改变 ;现代化包括适应全球化的经济运行方式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经济的国际化 ;现代化的内涵随发达国家的发展而更新 ;全球化使后进国家的现代化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最新意义上的现代化 ,是以充分利用全球化为条件的。对于一个后进的国家来说 ,全球化的意义 ,在于利用最新成就加快完成现代化某些必不可少的任务。加入WTO ,扩大对外开放 ,是我国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一个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4.
王继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5):10-12
各层级政府间的权力划分深刻影响联邦政治体制的运行方式,宪政分权是联邦制的起点而不是联邦制的归宿。由于权责的对称程度不同,联邦政治体制有对称性和非对称性两种模型。在经济全球化的视阈下,对称性的联邦制国家中央权力逐渐加强,联邦政治体制向单一制方向发展;非对称性的联邦制国家地方权力逐渐加强,联邦政治体制向邦联制方向发展;反映在国际舞台上,两种模型演化出了许多新变体,表现为不同的联邦政治体制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分析入手,认为全球化已渗透到众多方面,产生了连锁性的全球化效应。在全球化效应中,政府行为全球化最为核心。影响政府行为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政府文明,一国政府若想进入全球化体系,政府文明与否是关键因素。政府必须通过若干方面的建设使自己文明水平不断提高,也唯有如此,全球化才能实现其终极结果,即整个人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本文试图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 ,从全球文化战略的高度 ,运用文化与社会变迁的理论 ,来审视中国人文精神的当代建构。文章强调 ,中国人文精神的当代建构必须牢牢构筑起人们的信仰之根 ,以此作为重建和传衍人文传统的起点 ;同时 ,光大人文精神特有的社会批判精神 ,以此作为构建当代人文精神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理论作为解读各种社会现象的基本框架,是20世纪后期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支配性范式。后现代理论具备以下两个特征:首先,试图将当代社会的"现代性变迁"置于时间的脉络中加以理解;其次,后现代理论是一个根植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验的变迁图式,是欧美人针对自身的一种自我理解的尝试。全球化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从全球视角理解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全球化理论同样具有两大特征:第一,擅长将某一社会的"外部"变量放在"全球"范围内加以考察;第二,着重关注西欧圈与非西欧圈合为一体的"地球",是一个主要用来解释非西欧圈问题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9.
邓小平指出,历史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现代化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邓小平这一理论指导下,本文论述了以下几个问题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差异性与同一性;融入经济全球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鲍宗豪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文章提出了全球化对社会现代化研究的三大挑战,同时强调:社会现代化是以"现代性"为标志,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文明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经济现代化为基础、包含政治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的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的目标、特征与道路,我们主张要重点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现代化,或者说当代社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意识形态研究是西方社会学贯彻始终的基本内容之一.从古典社会学到当代社会学,西方社会学的意识形态研究经历了现代化、后现代化和全球化三个发展阶段,西方社会学对待意识形态问题的立场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社会学应当明确认识西方社会学重视意识形态研究的学术传统、历史演化和当代课题,对中国社会各种层面的意识形态问题做出应有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开始加速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与现代化进程之间是一种延续关系还是呈现出某种断裂关系,这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就全球化的目前阶段而言,全球化还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扩张,很大程度上还是现代化的全球延伸和扩展过程。但同时由于全球化与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参与主体的不同、塑造的认同模式不同、对个体生活层面产生的实质性影响不同等诸多差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化将会开辟一种新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14.
15.
16.
战略思维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创造性、预见性和现实操作性。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空前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战略思维范式来指导大政方针的制定。从战略角度思考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就应遵循战略思维的基本特点,分析全球化给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带来的机遇与潜在的威胁,创造性地设计出我国应采取的战略对策,规划极具操作性的战略途径、步骤,观念地构筑起相对完整的具有预见性的战略蓝图。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使得党的传统执政方式的弊端显现出来 ,党的执政方式受到挑战。执政方式的现代化已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执政方式的现代化包括党的纲领、党的组织、执政方式本身的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 ,必须确立现代执政理念和进行现代执政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19.
全球化是多维的 ,它的触角伸向了当代社会的各个角落 ,尽管受到其影响的不同领域有程度上的差别 ,但是现今已经很少能够找到未被全球化“染指”的“处女地”了。现在人们对于全球化的视野还主要地停留在经济全球化上 ,但实际上文化的全球化、法律的全球化也正在进行着。如果说文化的全球化是潜移默化的 ,而且受到了民族国家的自觉的抵制的话 ,那么经济全球化和法律全球化却是自觉地进行着 ,尤其是法律全球化进程将是一个完全人为的自觉的创制过程。法律的功能就是制定人们协调一致的规则 ,以及利用强制手段来维护这一规则的不可侵犯。实际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