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督教哲学的两条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希腊哲学和犹太-基督教<圣经>所代表的两种文化传统和思维原则的对立出发,论述了西方基督教哲学中以菲洛、安瑟伦、托马斯等为代表的、主张理性与信仰相结合的思想路线,和以德尔图良、达米安、路德、帕斯卡尔、克尔凯郭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舍斯托夫为代表的"信仰主义"思想路线,指出了后者于认识和理解西方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杜丽燕 《求是学刊》2004,31(1):45-51
如果没有希腊文化,基督教的产生是不可想像的。基督教思想的产生得益于希腊哲学,基督教思想的系统化,同样是希腊哲学征服基督教世界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说,基督教思想是穿着宗教外衣的希腊哲学。不过,希腊哲学究竟在哪些方面为基督教做出了贡献,似乎西方哲学并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希腊文明与基督教的关系。第一,智者关于好公民的讨论和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对于好人的讨论成为基督教定位人的信仰的重要参数。第二,善的理念为基督教的上帝论提供了道德的形而上学蓝本。第三,毕达哥拉斯和新毕达哥拉斯派以及柏拉图的灵魂不灭与轮回思想,为基督教爱的理论和末世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斯多亚学派的世界主义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拓清了道路。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阐述,作者力求表明,希腊哲学是基督教思想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3.
王晓朝 《浙江学刊》2001,3(4):168-171
灵魂观念就象宗教的基因,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后来各种宗教神学理论的基本倾向.本文通过解读古罗马基督教作家德尔图良的<论灵魂>来揭示希腊哲学灵魂观与基督教灵魂观的特征与差别,指出德尔图良坚持旧约圣经"灵肉整全论"的基调,批判了柏拉图主义灵肉二元论的截然对立的倾向,赋予人的肉体以恰当的地位,阐述了基督教的灵魂观.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基督教的圣教历史和许多外在形式虽然来自犹太教,但它主要的神学思想却发轫于希腊宗教哲学。通常人们在论及基督教起源时,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犹太教,而忽略了希腊神秘主义思想。实际上,希腊神学思想与犹太教的圣教历史一样,都构成了基督教的思想来源。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具有与犹太教正好相反的倾向,它带有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这恰恰是粗浅的犹太教所缺乏的。对于基督教来说,希腊哲学过于玄奥,犹太教又过于直观,基督教走的是一条中间道路。总的倾向是用希腊神学思想来改造犹太教。因此可以说,基督教的“载体”是犹太教,而它的“灵魂”却是以否定的姿态脱胎于希腊多神教的希腊神秘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在寻求哲学的理解过程中,将促使理性自觉到哪些原则?或者说,在历史上,哲学从基督教信仰中化解出了什么样的原则?这一设问所要追寻的就是这里所说的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原则,亦即,那些借助于哲学的反思而可被理性所理解、因而内在于理性而可以从理性自身开显出来的原则。对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原则的分析表明,真正的宗教信仰与哲学这个被视为理性之典范的科学之间有着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的关系它们之间一致的地方并不少于矛盾的地方。深刻的反思表明,对于哲学来说,基督教永远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理解的信仰系统,就如哲学本身永远是一个开放的自由体系一样。  相似文献   

6.
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The World Congresses of Philosophy)将于2013年8月4~10日在希腊雅典召开。会议议题包括:当今古希腊哲学问题;性;哲学与宗教;艺术与文化;技术与环境;生物伦理学的当代趋向;希腊现当代哲学等。征文内容包括:美学与艺术哲学;生物伦理学;佛教哲学;基督教哲学;比较哲  相似文献   

7.
论西方古代文化从希腊多神教向基督教的转化·赵林·基督教作为一种高级宗教虽然产生于公元之初,但是构成其核心和灵魂的彼岸意识与唯灵主义,却早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就在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土壤中孕育滋生。尽管基督教的圣教历史、律法道德部分来自于犹太教,但是它的基...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信仰体系在西方的确立,完全是一个内外因交互作用的复杂的历史过程。其中一神论原则的确立,对犹太教母体的克服和希腊哲学的同化,是这一历史进程中三个决定性环节。正是这三项工作的完成,才奠定了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基础性地位。然而,由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基督教的胜利注定只能是阶段性的,随着其所依赖的经济基础的覆灭,基督教也必然走向倾颓。  相似文献   

9.
理性自由与神性自由--论舍斯托夫的自由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所说的人的自由是人在客观现实中进行选择的自由,这种观念得到理性主义哲学家的论证.然而宗教哲学家却在这种自由观中看到了人对世界之恶的无能为力,亦即人的不自由.舍斯托夫从人内心深处的自由愿望出发,并依据人的神性理念和使命的基督教思想,批判理性自由观,指出人所应有的自由不是在善恶之间进行选择的自由,而是使世界脱离恶的自由.本文在俄罗斯和西方哲学与宗教思想史背景下论述了舍斯托夫的自由思想,并对其整个宗教哲学略作评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的德性伦理的角度审视希腊文明和希伯来传统的融合和张力。就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的德性伦理而言 ,它的进路相当特别。一方面它是犹太基督教的 ,另一方面它又是柏拉图主义的 ,两者结合在一起似乎形成了奇异的悖论。从信仰而言 ,它的德性伦理侧重于“日常性”的向度 ;但就理性而论 ,它又非常形而上学。把日常性的伦理教导与形而上学的思辨放在一起进行整合 ,是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德性伦理的张力所在。本文试图展示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思想家是如何在不同传统的张力之间达成平衡 ,建构出基督教德性伦理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1.
希腊、希伯来隶属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 ,分别以哲学、宗教为其精神特征 ,然而亚历山大东征后的地中海世界却使这两种不同文化走到了一起 ,从冲突到融合 ,经历了几百年时间 ,其间充满了军事冲突、政治斗争、宗教融合、文化碰撞和哲学争论 ,最终产生了基督宗教。本文就是研究基督教产生的这种犹太、希腊背景。  相似文献   

12.
章雪富 《浙江学刊》2005,1(5):29-34
关于自由意志和恩典的看法,西方基督教基本上秉承的是奥古斯丁主义传统,以预定论和原罪论为前提,坚持强恩典和弱自由的视野.相形之下,早期基督教的希腊传统在这个问题上的独特看法通常受忽视.它从德性教化的角度平衡自由意志与恩典之间的张力,给予"个人自由选择"以基督教信仰内的合理保护,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潮一脉相承.它又从希腊的神人和谐理论出发,强调自由与恩典之间的圆融,以及人在救赎作为中与先验性"原理"的必然关联.本文以希腊基督教的代表人物尼撒的格列高利为对象,清晰地勾勒出有别于奥古斯丁主义传统的希腊基督教人观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34年入侵东方到公元前30年埃及托勒密王朝被罗马帝国灭亡,其间东西方文化进行广泛全面的交融、汇合而形成一种新文化:希腊化文化,尔后被罗马帝国继承下来。基督教及其神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从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和神学。其间犹太神学家斐洛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由于他使希腊、希腊化文化和犹太文化、希腊哲学和犹太教相结合,从而创立了一类新型的犹太教神学,为基督教及其神学从形式到内容树立了楷模;它集中体现在古代基督教作者,尤其是古代基督教最大神学家奥古斯的神学体系中,并进而广泛地影响了中世纪经院哲学,成为西方宗教和神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柏拉图、新柏拉图主义对基督教及其神学的形成的比较研究,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汇合。公元一世纪前后在东方兴起的基督教及其典籍《新约》的某些篇章的撰写,是受到柏拉图主义等希腊哲学影响的。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是基督教神学有机结构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理念—“逻各斯”—神创论、时间、三位一体说的比较,认为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构成为基督教神学的核心,至今仍对基督教神学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15.
福柯对古代哲学的研究首先是着眼于古代对性快感的道德质疑及其与基督教伦理实践之间的差异,此主题是1984年出版的《性史》第二卷《快感的运用》和第三卷《自我的关注》的主要内容。在法兰西学院1982—1984年的课程讲座《对自我与他人的治理》和《真理的勇气》中,福柯脱离了这一主题,将理论触角延伸至对整个古代哲学的挖掘深耕。以"关心自己"和"直言"为主线,这两次课程讲座从另一个侧面对西方思想史进行了全景式的勾勒,其探讨的内容涉及西方思想史的各个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6.
论基督教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与希腊罗马文化发生碰撞与融合是基督教本土化的第一个范例。本文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结合这一实例,阐述作者在基督教本土化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作者指出:基督教与本土(民族或区域)文化的关系问题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基督教对其文化环境的单向适应,而应视为基督教与本土文化相互作用、辩证发展的历史过程。只要承认基督教本身也具有文化创造力,那么,学者们对基督教与希腊罗马文化的关系、乃至与整个西方文化的关系的理解都将更加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7.
消极国家观:从基督教到古典自由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典自由主义国家观是基督教政治哲学的世俗化变种 ,两者对国家的认识都是消极的。在理性层面上 ,自由主义认为 ,国家根源于人性的缺陷 ,是不可避免的祸害 ,它只有消极的工具性价值和职能。在态度和情感层面上 ,它对国家持冷漠和怀疑的态度。这些特点都源于基督教。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视野中的理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艳兰  张小山 《社会》2002,(4):33-35
理性是西方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自古希腊时代以来,贯穿于整部西方思想史之中.对于理性本身及其理性原则应用的哲学反思是哲学的永恒主题.作为哲学范畴的"理性",它是指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和过程.确切地说,是指与感性、知觉、情感和欲望相对的能力,凭借这种能力,基本的真理被直觉地加以把握(苏国勋,1988:218).而社会学关于理性的主题通常集中在这样两个方面:人类具有怎样的理性;理性对于人类社会具有怎样的功能以及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形式(里克曼,1996:133).本文正是从社会学理性主题这一视角,纵览社会学理论中理性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纠缠不清的问题.粗略地说,古希腊哲学是一种宗教哲学:在中世纪,哲学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地位,沦落为证明基督教信仰的工具;近代西方哲学则试图以理性的名义压制宗教信仰.不满干近代西方哲学的这种世俗化倾向,俄罗斯哲学重拾哲学的宗教性这一古老的主题,这既表现在俄罗斯哲学的问题意识之中,也表现在其独特的方法上.然而,正是这种调和哲学和宗教关系的努力使俄罗斯哲学包含了不可克服的悖论.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两千多年的伦理思想史表明,传统西方世俗道德与宗教道德是内在不可分割的。希腊人的宗教思想较为系统地反映在神话故事中,希腊人的世俗道德深受以神话故事中的神和英雄人物所代表的道德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