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有赖道德的支撑,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的道德内涵包括人自身各方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培育公民道德行为是社会团结和谐的重要纽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和谐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成 《学术论坛》2007,30(11):167-171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生态文明的价值指向就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人及其社会的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和谐观的理论本质就是在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协调发展中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共进.构建生态和谐社会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生态和谐的构建要求,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态和谐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孝文化是我国传统伦理型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要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养老的良好氛围,在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区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离不开对传统孝文化的挖掘和弘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的社会,而传统孝文化是人与人和谐的价值渊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基础,是人与社会和谐的原始动力。传统孝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民意,也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状态,它既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前者是社会和谐的社会基础, 后者是社会和谐的物质保障。构建和谐社会, 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  相似文献   

5.
汪清  苗文玉 《学术探索》2005,46(3):44-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活动主体,以人为着眼点,人类社会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由二者决定的人自身关系这三大领域。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人自身的和谐则是实现这二者和谐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社会有机体内各个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一个系统工程.本文认为,心理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有机体和谐发展的重要表征.本文还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持续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个体心理和谐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动力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最基本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各种因素中的关键和基石。和谐社会需要诚信、公平与正义、双赢互利、宽容的人际关系,需要加强民主、法治、道德建设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基础,和谐思想源于“和合”精神。人与自然和谐是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的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发展模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与伦理观,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韩美群 《兰州学刊》2006,(6):103-10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提出的一个具有特定内容的社会目标,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内心世界三大矛盾的全面协调发展,既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要素内部的和谐,又要求形成各要素之间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文化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就包含着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人的生态意识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重点,以提高人的生态道德素质为目标,重视和加强生态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文晓庆 《兰州学刊》2008,1(1):168-169
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传统礼仪在历史上曾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挥过重要作用,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现代礼仪在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中依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的生态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生态和谐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和谐理论中,马克思不仅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同时也十分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对于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和谐思想,分析其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与启示,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等多维度协调统一,共同发展。其中,推动科学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科学创新将充分发挥其在建立人与世界和谐关系中的作用。科学创新创造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自由全面关系。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社会的理想状态,而和谐幸福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动力和目标。既然社会的发展要以现实中的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笔者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提倡的幸福理念是以人为本的和谐观。构建和谐与促进国民的幸福感密切相关,其着眼点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这既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和谐社会的社会心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都以人的自主性行为为中介来构建。和谐性社会行为造就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造就和谐社会,而和谐性社会行为根源于和谐性社会心理。就此而言,和谐性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得以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和谐性社会心理包括合理适宜的心理需要、合理客观的认知心理、合乎特定社会要求的道德法律情感以及稳健合理的行为模式的选择心理等四大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现代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的和谐同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紧密联系, 不可分割的关系。生态现代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目标取向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两种理性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合理的文化理念为指导。目前,作为执政理念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已经确立,但相关的理论支持及思维模式还未到位。在诸多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由于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人与人之问的和谐。图书馆是整体社会的一个细胞,为适应社会的深刻变化,建立和谐图书馆的根本就是人力资源的和谐管理。人的和谐必须重视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实现经济利益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人与自然关系及环境公平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自然前提和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状态下的环境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要把环境公平建设作为切入点,以环境公平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关系改善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加紧构建住房保障体系 加快建设和谐社会进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另一个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城市和人居环境是这两个层面的结点和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构建完善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则是为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服务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