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判管理是强化审执服务的有力抓手.是提升法院司法公信力、确保人民群众满意、实现法院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最高法院王胜俊院长在全国大法官审判管理专题研讨班上提出审判管理“五项工作”、“五项原则”及“五大关系”要求,为创新审判管理指明了方向。市五中法院坚持在创新管理理念、落实管理措施、强化管理保障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实现法院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法院调解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和一种诉讼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最具有特色的制度创设,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新的经济、文化背景之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司法理念不断更新,尤其是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间,法院调解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和审判实践中的弊端逐步显现,为此文章对构建科学的法院调解制度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始终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划民事审判工作,指导全市法院通过公正审理重点案件,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同志对全市法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重庆各级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做了很多稳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事情”。最高法院肖扬院长曾三次视察重庆高院,称赞重庆法院“服务大局有新举措,司法为民有新成绩,法院改革有新进展,司法规范化有新成效,队伍素质有新提高。”  相似文献   

4.
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其种种弊端日益突出。从法理学的角度看,诉讼调解制度不符合司法审判的本体要求和目的,与现代法治理念相冲突,不利于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取消诉讼调解制度,还司法审判以本来面目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最高法院确立的司法改革试点法院、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全国反家暴试点法院、全国法院法官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和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法院,重庆五中法院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始终以抓好审判执行第一要务,以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坚决把案件质量放在审执工作首位,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充分履行职能,全力化解社会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  相似文献   

6.
法院保障律师依法履职、构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机制,是创新司法管理和深化司法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为重点,深入实践探讨法院保障律师依法履职、建立法官与律师良好关系的现实状况,从法院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并提出法院下一步工作安排。  相似文献   

7.
现在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社会经进行着各式各样的改革来平稳度过。然而,现阶段法院审判案件的主导思想就是大调解下的大审判,把调解作为审判案件的主导思想。调解的过渡使用,会不会对当事人的诉权产生影响,以及民事诉讼的发展趋向就是以调解为主,审判为辅呢?本文主要就此问题结合国外调解制度的发展说明法院调解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法院制度改革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法队伍存在严重腐败,司法缺乏公正,已严重威胁我国的法制建设,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法院制度改革的第一目标,就是要从制度设置上根除腐败,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廉洁的司法队伍,使司法机关成为真正维护社会正义的使者。司法腐败也暴露出旧体制下设置的法院制度严...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既能够监督司法,促进审判公正,又不可避免的对审判独立性构成威胁,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案件为话题,分析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的关系,并提出建议使两者最大程度消解冲突,达到平衡,使网络与审判进入良性的互动轨道。  相似文献   

10.
庆云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司法为民”的宗旨和“公正与效率”的主题,依照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班子团结好、队伍建设好、办案质量好、审判管理好的观念,努力实践,创新工作。3年来,有2名班子成员荣立个人二等功,4名法官荣立个人三等功,20余名干警受到县级以上表彰。刑事、民商事、行政各项审判工作都受到上级法院表彰,2003、2004年连续被市中院评为“党风廉正建设先进单位”,调研宣传工作连续3年被市中院评为“优秀单位”,2004年法庭建设工作名列全省前列,常家法庭成为标准化法庭的典范和全省法庭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亮点工程,被省法院评为“六化”法庭。  相似文献   

11.
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维护广大群众利益,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拆迁制度,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然而在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从司法审判人员的角度如何把握有关城市房屋拆迁所产生的纠纷的审判工作,从而公正、合理而有效地保护人民的利益更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领导者》2006,(6):I0003-I0003
平原县人民法院按照“顾全大局、团结实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思路,坚持“司法为民”宗旨和“公正与效率”主题,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该院把搞好审判、构建和谐社会作为重点,健全完善了便民诉讼网络站点,推出了便民服务联系卡,并作出十项承诺,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受到当地党委和社会各界的良好评价。在队伍管理上突出人性化管理,推进文化育院,建设五型法院,使法院工作的科技化、人文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2004年被县委授予“经济卫士”奖;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4,(12):12-13
正根据深圳市委常委会1月21日通过的《深圳市法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和法官职业化改革方案》,法院工作人员将划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并对各类人员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法官将直接作为第四类别公务员,单独按照法官职务序列进行管理,以法官等级定待遇。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应遵循依法独立审判、适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开审判等工作原则,应独立于控辩双方,形成金三角式审判体系,公平对待案件,作出客观准确的裁判。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制度左右着这种独立审判权的行使,影响了法院这一职能。本文主要就其中法院变更起诉这一制度进行分析,从而引发理论上的反思,加快我国法院彻底独立于控辩双方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5.
邓凯 《决策探索》2021,(2):49-53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正在经历深远变革,尤其当跨界、链接、共融已成为贯穿各行各业从功能到场景、从应用到体验的重要主题之际,司法的规则形态与运作过程也在技术赋能下完成了差序格局的重塑。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互联网+司法体制改革”“智慧法院建设”的顶层驱动下,司法信息化不是新型信息技术与传统司法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法院体系的一次重大的“自我革命”,其核心内涵在于将当下技术创新成果作为助推司法改革的工具性路径,将之与审判、执行以及包括司法人事、司法行政在内的流程管理等具体业务作有机耦合,进而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推进司法的信息化、智慧化,建立以司法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开放平台,并据此打造可提供裁判指引、统一法律适用的全流程智能司法应用体系,这既是中国法院体系在构建“法治中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中最重要的技术侧支持,也代表着显著提升司法能力、实现司法为民和公平正义终极目标的未来想象。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紧扣全市法院"审判管理年"主题,围绕"抓质量、上效率、促公正"工作思路和"打造精品案件"工作目标,重抓审判管理常态化、审判权配置和司法评估拍卖的规范,细化措施,狠抓  相似文献   

17.
法官独立是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承认和确立的一项基本法律准则。我国司法独立强调的是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是法院整体的独立,而不是法官个体的独立。从法律制度的层面上来看,我国的法官独立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从司法实践的层面上看,我国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法官独立审判,法官审理案件过程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干扰和压力。怎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法官独立呢?达玛什卡的司法类型学给了我们启发,即在纠纷解决型司法程序下,法官才具有真正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三个至上”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灵魂。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共同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的价值追求,共同构成了人民法院的工作指导思想。人民法院是党领导的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通过司法工作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重要保障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民法院必须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司法改革,全面提升法院工作水平,依法全面履行法院职能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审判中建立完善的公正、公开、高效、科学、规范、有序、廉洁的审判工作运行机制,本文系统分析了几种主要的审判工作运行模式的优点、不足,结合在法院常年的时间探索,综合法院各种审判模式的实践结果,针对目前各种审判模式离法院的现代化审判运行机制的要求都还有相当的距离的问题,提出自己对构建法院现代化审享;l工作运行价值的恩考.  相似文献   

20.
人民调解制度作为调解制度的一种,与法院调解、行政调解等共同构成中国司法调解制度中完整的调解体系。在整个司法调节体系中,人民调解制度一直都居于重要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民调解制度是遵循着中国熟人文化的不会运行规律而创设的,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因而,它的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在一定时期里甚至替代司法调解、诉讼等手段,成为司法部门维护社会关系,处理民事纠纷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社会的快速发展,熟人文化的逐步淡推,使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与改革举步维艰,面对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该何去何从呢?本文将就调解制度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合理可行的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