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保险利益是保险法立法和保险理论的核心问题,不仅涉及到保险金额,还决定或影响保险合同的效力、履行、解除、终止及保险人补偿义务的履行。我国《保险法》第十一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  相似文献   

2.
刘群彦 《决策探索》2008,(14):62-62
保险利益是保险法立法和保险理论的核心问题,不仅涉及到保险金额,还决定或影响保险合同的效力、履行、解除、终止及保险人补偿义务的履行.我国《保险法》第十一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保险法》有关保险利益原则的某些条款,无论在理论或是实务方面都存在某些缺陷亟待解决与完善。笔者在研读《保险法》、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现实典型案例后,对《保险法》中的保险利益原则思考如下:一、保险利益的主体: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而非投保人  相似文献   

4.
重复保险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保险欺诈行为,为了防止投保人利用重复保险而获得超过其实际损失的损害赔偿,各国的保险法都规定了禁止重复保险这一原则,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保险法》规定了重复保险的定义和分摊方式,但仔细研读可以发现,我国的《保险法》对于重复保险的规定是不完善、不严谨的,本文拟从重复保险制度的立法意旨出发,分析《保险法》对重复保险的规定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5.
如何更有效地防范“保险道德风险”的发生,一直是保险立法的一个难题。尽管2002年10月28日新修订的《保险法》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防范“保险道德风险”发生的作用,但仍存在诸多缺陷。本文指出我国《保险法》在防范“保险道德风险”方面的立法缺陷,并提出了如何完善立法以达到更有效地防范“保险道德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新《保险法》为视角,对人身保险中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与保险人免责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保险法》中规定的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目的在于对损失进行赔偿,从而实现经济平衡和生活安宁。我国《保险法》第55条对保险损害赔偿制度进行了法律上的确认,但并未构建出损害赔偿原则的整体制度体系。本文旨在阐释该原则的适用范围及其在保险代位求偿权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新《保险法》的颁布实施弥补了旧《保险法》的不足,但对我国重大自然灾害保险没有相关立法规定。笔者从加强我国自然灾害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国外自然灾害保险赔付及相关保险立法情况出发,以事实说话,对比国外的宝贵经验,并尝试着分析我国重大自然灾害保险立法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于2009年10月1日实施的新《保险法》中增加了“不可抗辩条款”,这是本次修改的重大成就之一,增强了《保险法》对于投保人、被保险人的保护。新《保险法》适时引入的禁止抗辩制度,完善了《保险法》的法律规则体系,能够督促保险人善意履行合同,并加强管理保险代理人,促进了保险业的规范发展,增强保险公司的信誉,进而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肖姣  徐婷 《管理与财富》2009,(7):146-146
2009年我国新《保险法》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作了改进。关于保险破产制度也进一步完善,笔者主要从保险公司的破产原因、程序、对新《保险法》中保险公司破产制度的一点看法浅谈我国保险公司的破产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论责任保险请求权条款在我国保险立法中的修改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保险请求权的归属一直是我国保险实践中存在纠纷最多的问题之一。我国现行《保险法》中关于责任保险第三者请求权的相关规定十分简略,第三者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法律保障。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的《保险法》,其中对责任保险的相关内容做了相应的修改。本文通过对新旧保险法中关于责任保险请求权内容的比较,分析了新保险法在这一条款上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并对这一内容的相关司法解释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想 《决策探索》2008,(22):46-46
我国<保险法>有关保险利益原则的某些条款,无论在理论或是实务方面都存在某些缺陷亟待解决与完善.笔者在研读<保险法>、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现实典型案例后,对<保险法>中的保险利益原则思考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修订的《保险法》对保险责任的规定过于简单,对保险责任开始的时间规定不明确,可操作性差。在保险责任开始时间的认定上,应具体规定认定标准的种类,并将各标准按效力排序,为司法实践提供较具体的指导。本文以保险责任开始的属性、正式保险单的保险责任开始等问题为重点,全面地阐述认定保险责任开始的理论和制度构建。从而在保护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利益的立场上,解决“保险空白期”的保险责任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皓 《经营管理者》2013,(20):95-9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保险的质量,品种也在不断地提高。各家保险公司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并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地进行保险创新。所以,便产生出一个在我国《保险法》和保险学术界的真空——保险竞合。保险竞合究竟是什么?保险竞合的发生条件?保险竞合处理以及在法律界的界定?这些问题对于我国保险学的研究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梅  杨柳 《决策与信息》2009,(10):103-104
本文从国际保理业务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角度进行分析,界定国际保理的法律基础是债权转让。继而就国际保理业务中应收帐款转让的相关法律问题从债权转让是否需要债务人同意、债权转让通知的形式、债权转让通知能否撤销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金融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覆盖了广大消费者的生活领域,保险产品作为金融商品中的一类已走进千家万户,并开始被消费者广泛地接受。在当代保险交易市场中,由于服务者与消费者资讯不对称情形的存在,愈演愈烈的损害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保险纠纷案件使得众多消费者对保险丧失信心,保险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护。我国现行《保险法》明确规定了保险人说明义务的制度,然而由于法律规定比较笼统,相关制度还不完善,以至于在保险实务中,说明义务的履行具有极大的弹性和不确定性,这一规定在保险实务与司法实践中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分析了保险人说明义务履行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保险法》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保险投资现状,认为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投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最后指出适度放开保险投资的控制力度、强化风险控制、把握正确投资策略、设计出合理的投资模式、创新和完善保险投资的建议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保险人基于保险告知义务人告知的相关情况决定是否承保及费率如何,因而对如实告知义务的规定也就成了保险法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保险法对告知义务的规定存在着缺陷和不足,本文拟通过对告知义务人、告知义务的履行、告知义务的范围的阐述和分析,对我国保险法如实告知义务的建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近因原则是我国保险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保险理赔的难点。尤其是对于既有责任免除情形又有保险事故两种以上原因同时发生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害或者被保险人身故或高残,保险公司是否承担保险责任,在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保险法没有对近因原则作出规定,造成法院和仲裁机构在处理保险合同纠纷时无所适从。本文在界定近因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民法上因果关系与近因原则的联系与区别,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详细阐述了近因原则在保险理赔中的具体把握和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保险立法的具体建议,旨在指导保险和司法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医疗费用型保险是否具有补偿性质,在处理该类案件时如何适用法律,一直是法学界和保险界争议的焦点。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直接影响到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利益,由此也引发了大量的保险合同纠纷。人身保险合同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保险法》并未规定。本文作者从业保险多年,现就医疗费用损失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提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