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少波 《经营管理者》2013,(24):238-238
取保候审制度指的是犯罪嫌疑人在保证不逃避,不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且能够随传随到的情况下,能够有保证人并且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可以免受拘留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取保候审制度也越来越完善,从九七年开始将取保候审作为一种明确的强制措施之后,取保候审的各项条款也做出了更改,但是制度的完善并没不代表执行的效果也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2.
国家刑事强制措施的设计与施行,是民事诉讼民主、科学和文明的体现,同时,刑事强制措施对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在此,就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拘传、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对其完善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肖雯 《决策与信息》2011,(10):13-14
刑事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制度,即关系到收集、保留证据的惩罚犯罪需要,又关系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需要。作为传统的职权主义模式,我国现行立法对刑事强制措施的规定及司法实践主要停留在惩罚犯罪的需要层面,在其适用的审查机制、适用的对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应当结合现行刑诉法的修订契机,更多的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为改革方向,引入程序性裁判等理念,对现行强制措施的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4.
杨涛 《领导文萃》2009,(17):30-30
根据《刑法》第246条,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对象是自然人,并不包括任何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换句话,就是政府无论受到公民怎样的批评,哪怕是不当和失实的批评,都不能指控公民涉嫌“诽谤罪”,更别提对公民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盛琪 《决策与信息》2009,(1):124-125
监视居住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五种强制措施之一,目前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正确适用监视居住,我们必须从立法、监视居住的适用对象、执行方式、执行场所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2006年,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的三年实施意见》,也规定在检察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一时间,“宽严相济”一词风靡司法界。笔者就“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谈点实际工作中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刘敏 《经营管理者》2013,(25):235-236
2012年《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这次修改亮点很多,比如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强制措施、审判程序等都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其中,简易程序的修改和完善也是一大亮点。那么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简易程序进行了哪些修改,解决了哪些问题,又有没有遗漏呢?  相似文献   

8.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取消13个死刑罪名、加重食品安全犯罪刑罚、危险驾驶和恶意欠薪入罪……一项项最新修改,体现着人道精神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彰显着保护民生的立法原则,本文将对其中部分亮点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9.
刑事不起诉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一部分,符合诉讼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但是,由于《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不起诉制度本身设置上的一些联疵以及在具体实际操作存在一定偏差,刑事不起诉制度的内在价值无法充分实现,因此,本文在对刑事不起诉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表现,是严重的腐败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严惩职务犯罪作为刑事政策的重要内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我国基本的刑事政策,是一项具有合理性和策略性的惩治政策,对减少和预防刑事犯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在2010年发布了《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对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惩治职务犯罪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结合《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探讨宽严相济形事政策在惩治职务犯罪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刑法修正案(八)》实行以来,有关醉酒驾车的案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其改变了犯罪构成要件,在实施过程中产生许多争议。司法机关在适用该条文时,做出了不同解释和说明,给危险驾驶罪的认定和处理带来了执法难题。本文从刑法解释的角度,对危险驾驶罪条文的适用,主张遵循目的解释,从立法原意出发对醉酒驾驶等危险驾驶行为进行刑事责任追究,同时坚守罪刑法定基本原则,严格控制刑事打击面,保障刑法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2.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0,(39):15-15
9月28日.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分组会议对《广东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审议。落实选举经费的保障以及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的问题,是《草案》的两大亮点。《草案》同时提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罢免代表采用无记者的表决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常委会2010年12月20日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规定,审判时已满75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目前,虽然《刑法修正案八》已经通过,但是有关75周岁以上不适用死刑,但是有关争议仍旧存在。  相似文献   

14.
我国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增设了第三类自诉案件,被理论界普通称为“公诉转自诉”案件,增设此类不仅违背了刑事追诉制度的历史发展趋势,与刑事诉讼基本理论相悖,而且不具有可操作性,应当予以废除,代之以检察机关干预自诉,强制起诉等其他制度,以完善我国的自诉制度。  相似文献   

15.
《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行为的入罪范围扩大了,即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不管是否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是否属于多次盗窃,只要实施上述行为,均构成盗窃罪.本文就对《刑法修正案(八)》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该修正案能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得到更好地运用  相似文献   

16.
正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第46条对原"重大环境污染罪"作出了重大修正。随后,2013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了《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污染刑事案件解释》)对污染环境等罪名作出了新的解释,明确规定法释[2006]4号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
1949年4月21日,即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的第二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名向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这是一篇捣毁蒋家王朝,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军事总动员令。随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进军。下面是《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原文: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4,(47):16-16
正——继10月24日,周宁县人大常委会否决上海警方提请许可刑事拘留其人大代表的申请后,12月2日,该县人大再次召开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再次提请许可对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张裕明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并暂停其执行代表职务的议案》,许可上海市公安局对张裕明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毒品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这为打击毒品犯罪增加了难度和复杂性,为了完善刑事立法,更好地打击毒品犯罪,本文对我国毒品犯罪刑事立法进行了简要梳理,并探讨了我国禁毒刑事立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刑事和解体现了国家刑罚权的谦抑性,同时尊重了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意愿,突出了被害人的地位,是恢复性司法理念在刑事司法中中的体现,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由于刑事和解往往被误认为是“以钱买刑”,且由于刑事和解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相关配套机制的缺失,导致刑事和解工作在实践中遇到诸多难题。本文主要从检察实践的视角对刑事和解问题展开了研究,认为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实践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刑事和解工作走上正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