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夫妻之间侵权事件的大量涌现,构建完善的婚内侵权民事责任制度,对保护婚姻当事人合法权益,遏止夫妻之间侵权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问题的缘起、婚内侵权民事责任的论争、婚内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完善我国婚内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立法构想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述。最后,针对立法及司法之不足,分别就婚内侵权请求权之创设,提出了完善婚内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立法的构想,提出了有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婚内侵权因其身份关系的特殊性而使得损害赔偿实施无法进行。使得这一法律救济途径不能对受害人进行有效救济。这就需要建立婚内授权损害赔偿的相关制度,消除夫妻间侵权行为不予赔偿的法律误区,保护配偶权及维护家庭稳定。  相似文献   

3.
李小博 《经营管理者》2013,(2X):276-276
面对目前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婚内侵权现象,我国现有的婚姻家庭法显得极其苍白和无力,一方面其不能给予侵权人与其行为相适应的规制和制裁,另一方面,也不能给予被侵权人或受害者充分、有效、及时的救济,因此亟需确立婚内侵权制度。而具体在立法上,应明确规定夫妻双方的配偶权、婚内侵权赔偿的条件、范围及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4.
吕磊 《决策与信息》2013,(11):28-28
婚内损害赔偿作为一种法律关系,其内容就是被侵权配偶请求侵权配偶赔偿损失的权利和侵权配偶承担赔偿被侵权配偶损失的义务。根据侵权配偶所赔偿损失的性质,婚内损害赔偿分为婚内人身损害赔偿、婚内财产损害赔偿和婚内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5.
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发生及扩张,很多国家逐步废除了对丈夫婚内强奸的豁免,婚内强奸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然而我们国家的刑法对于婚内强奸罪与非罪没有明确规定,尤其是我国对于夫妻之间同居义务的规定使得婚内强奸的入罪产生了极大的理论分歧。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研究很大程度把婚内强奸简单的与婚内暴力活着强奸联系起来,而没有对婚内强奸进行仔细分析。因此真正理解我国婚姻法的立法宗旨以及刑法关于强奸罪的立法目的,即可从根本上为婚内强奸的入罪,其他婚内暴力的出罪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从而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本文主要通过对婚内强奸现象的研究来分析其入罪的必要性,以及通过国内外实践和学者们的理论研究来探讨关于婚内强奸入罪时相关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婚内强奸是否构成犯罪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婚内强奸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侵犯妻子的性自主决定权,在木质上己构成犯罪,理应入罪受法律规制,但并非所有的婚内强奸都构成犯罪,只有特定的婚内强奸才构成犯罪〔婚内强奸如果符合强奸罪的犯罪构成,就应以强奸罪定罪,并轻于一般强奸罪量刑(婚内强奸程序上应设计为自诉罪,并严格其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7.
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是指因国家分割自然人的人身权,致使其精神活动出现障碍而产生的身体上的痛苦,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与否及其完善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个国家民主,法治的发展水平。我国《国家赔偿法》中长期没有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堪称我国国家赔偿体系的一大缺陷,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论述在国家赔偿制度中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及目前立法现状,结合我国民法领域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经验和实践成果,从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标准确定等方面展开,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展的物质基础,但传统的环境侵权法侧重于对人身和财产的损害赔偿,忽视对环境本身的损害救济。为了人类的世代发展和代际环境公平,对环境侵权所造成的生态损害,有必要从立法的层面明确其法律责任,建立并完善生态损害赔偿救济制度,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环境损害救济。  相似文献   

9.
黄伟明 《科学咨询》2006,(17):27-28
生态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展的物质基础,但传统的环境侵权法侧重于对人身和财产的损害赔偿,忽视对环境本身的损害救济.为了人类的世代发展和代际环境公平,对环境侵权所造成的生态损害,有必要从立法的层面明确其法律责任,建立并完善生态损害赔偿救济制度,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环境损害救济.  相似文献   

10.
沈静 《决策与信息》2009,(8):187-189
在现实生活中,因第三人侵权引起的工伤事故时有发生,由此产生的工伤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竞合给司法审判带来了困难,各地法院作出的裁判也不尽相同,这与我国立法对这一问题所持的态度不太明朗有关。本文在比较各种处理模式后认为,对因第三人分权导致工伤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竞合的情形,立法宜采取兼得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益紧密,基于安全保障义务而引发的侵权及违约事件的发生日益频繁,人们维权意识的逐步提高,更使得这类案件越发的引起各方的重视。而我国安全保障义务的立法相对较晚,明确的规定主要见于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和200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侵权责任法》第37条,然而,在比较法的视野下审视我国安全保障义务立法,并对比《解释》第6条和《侵权责任法》37条的规定,可知目前安全保障义务在我国的司法解释和立法中的制度设计仍存瑕疵。鉴于此,本文运用比较分析与实证对比的方法,通过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我国现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论述了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制度的基本理论,然后从社会学、经济学和法理学角度分析了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构建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制度——环境彩票的构想,以期对环境侵权受害者以及时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13.
人格利益的侵害在性质上是一种侵权行为,大部分人格利益的损害,在立法缺乏规定的情况下,通过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实现救济。人格财产范围的扩大扩张了侵权责任法保障的范围,尤其侵害人格利益中的精神利益所产生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丰富了侵权责任法中损害赔偿的内容。因此,侵权责任法对于人格利益的救济将会直接决定人格财产的实际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宋瑞芳 《经营管理者》2011,(4X):280-280
纵观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是否存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到"怎样构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过程。我国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0条只规定"损害赔偿"而没有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2009年1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明确的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不得不说这是我国法制的进步。精神损害赔偿是对受害人精神上的一种慰藉,也是侵权损害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会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出发,以我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为基础,更全方位的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解读,从而对精神损害赔偿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建立国家赔偿制度不仅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也符合当今世界发展主流,反映了国家对权利救济的态度和立场,并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与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尝试讨论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基本问题,并结合《国家赔偿法》提出建构我国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族婚姻风俗的一般介绍以及我国婚姻立法的现行规定,剖析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婚姻立法的差异,提出如何在婚姻立法中融入民俗文化,以及两者之间如何调适。  相似文献   

17.
邵苗 《决策与信息》2009,(10):27-27
本文以家族主义为视角,浅析了唐代的婚姻制度,就“同姓不婚、禁姻亲婚、禁娶亲属妻妾”三个方面的婚姻禁忌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关系的类型关于工伤保险赔偿和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类型,基本上有以下四种:替代,是指工伤职工只能向工伤保险人请求工伤保险赔偿,不能要求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替代不意味着侵权责任的绝对排除。换言之,侵权行为责任的排除,仅适用于特定人  相似文献   

19.
李妍 《决策与信息》2009,(10):22-23
雇主责任,是指雇主对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行为所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也称为替代责任或转承责任。各国的民事立法均普遍确立了雇主对雇员的行为承担侵权责任。我国《民法通则》没有对雇主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从实体法的角度对雇主责任加以了确认。然而,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理论界对此也没有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对雇主责任归责原则的比较考察及对我国学界代表性主张的评析,总结出我国雇主责任归责原则采无过错责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高空抛物的侵权责任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这在学理界与实务界一直是一个颇有急诊的问题。2009年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对这一立法的理论急诊依然没有休止。本文试图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对高空抛物连带责任进行分析,为我国的高空抛物侵权责任规则正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