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舆论传播及其引导机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晖  董雨  付淼 《决策》2011,(6):I0021-I0022
舆论是大众传播的主要内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在大众传播中异军突起。所谓网络舆论,是指“公众(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对某些公共事务或焦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意见的总和”。有调查表明,网络舆论在近年来多起社会事件中成为事件发展的主导力量,日益显示出其在信息渠道、互动空间和生活平台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极易形成网络舆论。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上,发挥着主导作用。如何充分发挥这种主导作用,使其占据网络舆论场的主导地位,值得深思。本文将在界定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性、影响以及网络舆论社会影响的基础上,初步探究政府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以期给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校网络舆论已深入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高校在发生一些公共突发事件时,网络舆论更是起到了助推作用。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特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应该如何在思政教育视域内有效地引导、和规范突发事件中妁网络舆论;并使其,向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静  沈阳 《决策》2012,(6):74-76
“自媒体”时代促成了传播到互播的转变。地方政府一再因为“树”而卷入舆论场,考验的不仅仅是地方政府如何有效应对并引导网络舆情。 从舆情关键词看“青岛种树” “种树风波”将青岛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是继“南京梧桐移植事件”、“合肥芜湖路梧桐移植事件”后,地方政府再一次因为“树”而卷入舆论场。  相似文献   

5.
社会新闻,不仅仅要报道事实真相,它也具有资政、教化的作用。作为一名正直的新闻工作者,在采写社会新闻时,不能把眼光只盯在所谓的“新”、“奇”、“特”的“新闻”点上,而是要坚持新闻一贯的党性原则,开展监督,引导舆论,抨击假恶丑,弘扬真善美,起到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领导文萃》2008,(7):12-14
新年前后,辽宁、陕西、湖北等地相继发生了西丰事件、绥德事件、天门事件等;中突事件。这三起事件经网络舆论传播放大,造成广泛社会影响.有关专家认为这等同于新型公共安全危机。在媒体的“定向冲击力”之下,一些地方基层主要干部暴露出不善应对新型事件、执政观念落后、政治敏感性差等问题,执政理念、手段与现代社会要求出现明显“基层治理脱节”现象。  相似文献   

7.
韩芳 《经营管理者》2013,(7X):256-256
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高校危机事件的发生、发展往往与网络舆论的形成和变化息息相关。高校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相较于传统舆论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因此,准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网络舆论生成及传播的特点,有效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舆论引导,是高校危机事件应对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势不可挡,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络舆论也悄然发展。2014年开展的"东莞扫黄"事件引发了无数的网络舆论。网络舆论事件和实体的空间群体事件是不一样的。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舆论事件,政府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把处理实体事件和舆论引导有效结合,防止舆论的进一步发展,维护政府形象和提升公信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化终端设备的生活化应用,人人变成新闻播报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种信息传播条件下,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的无限放大下,信息传播日益呈现出破坏性大、不确定性高等特点。政府作为社会运行的“掌舵人”、政务新媒体作为舆论场的“定海神针”,在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其作用至关重要。笔者试图比较湖南岳阳“切糕事件”和上海“踩踏事件”两个典型舆情案例,分析总结得失,探讨政务新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情境下如何科学有效的应对舆情。  相似文献   

10.
网络成为舆论事件的“放大器”和不满情绪的“发泄器”,而微博等新媒体则成为无限放大这两项功能的载体。微博传播以裂变式的广泛传播,凭借几何级数增长的传播速度,在社会话题设置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并不是无可比拟的,尽管新媒体在设置舆论话题方面的作用愈来愈大,但传统媒体在舆情传播中的作用仍举足轻重,因此新媒体在取得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方面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舆论形式相比。网络公共舆论具有突发性、互动性、放大性、燃点低、触点多、传播快、影响大等新特点。这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社会管理理念.正确认识网络虚拟社会的新特点,主动适应网络社会发展对虚拟社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广州“6.11”聚众滋事事件是流动人口管理暴露出的问题的一个集中反映。不容回避的是,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不少农民工总体上处于“经济上接纳、社会上歧视、文化上排斥、制度上限制”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当前,网络舆情已成为整个社会舆情中反应异常灵敏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一些重要的社会事件发生后,借助于网络迅速演变成为产生巨大影响的社会公共事件。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些事件形成的网络舆论及其舆情底蕴,都得到了充分的表露,并成为不可忽视的无形力量。尤其是监狱所发生的一些事件诸如“躲猫猫”、“冲凉死”等事件通过网络媒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社会公众也将视线集中到监狱以及相关的监管场所,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监狱工作应对网络舆情所采取的积极、合理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3.
推进基层舆论生态再造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接连发生的一系列网络公共事件折射了许多基层官员对舆论生态变化的不适应、难接受问题。推进基层舆论生态改革,把网络舆论纳入舆论生态系统进行再造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银行发生的“存款”失踪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舆论追问:银行的存款安全到底出什么问题了?谁该为“存款”失踪事件负责?  相似文献   

15.
利用演化博弈模型预测舆论的发展趋势,对政府应对网络群体事件采取的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在一般化复制动态模型基础上建立网络群体事件舆论的传播方程,将地方政府部门与弱势群体的策略互动和行为演化融入到传染病传播模型中,用以模拟舆论的扩散和收敛过程.结果表明:在网络群体事件初期,如果弱势群体通过抗争获得政府补偿的概率不断增大,将造成事态的扩大.此时,地方政府应控制信息的交流程度与初始抗争人数,减缓舆论的扩散;在网络群体事件舆论大范围扩散阶段,上级政府介入并采取惩罚措施,及时披露信息,促使网络舆论的收敛平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网络谣言,即通过微博、BBS、博客、电子邮件、手机等基于web3.0的网络平台,传播未经证实或无充分根据的信息活动及其内容,即“无根之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谣言”这一概念更频繁地出现在各类群体性事件中,并且在群体事件中发挥着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等进行研究,将有助于相关网络媒体完善信息传播规范,对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邢金祥 《经营管理者》2013,(6X):261-261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信息的传播尤其对热点事件所形成的网络舆论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乃至行为。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舆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军 《决策探索》2010,(16):39-39
当前我国正处于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信息传播多样化的新时期,社会转轨过程中的矛盾积累和改革发展中的利益冲突,经民间渠道、网络写手等推波助澜,在宣传舆论领域正形成“恶意推断效应”、“污点放大效应”和“优点倍比效应”,对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极大危害,对宣传舆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媒介化时代,如何有效提升各级党委、  相似文献   

19.
4月25日,针对舆论热议的“强拆致村民自焚”事件,四川峨眉山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政府强拆”的说法与事实不符,该事件系村民违法阻工所致。就在前一天,因对4月13日海洋社区居民到庄河市政府集体下跪事件处置失当,庄河市委副书记、市长孙明被大连市委、市政府责令辞职。  相似文献   

20.
张俐元 《决策与信息》2011,(11):160-161
本文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出发,重点分析了网路色情文化时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深八剖析网络“黄毒”危害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性措施和建设性对震。为遏制网络“黄毒”滋生蔓延,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