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入世深化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同时也使中国社会的诚信缺失问题进一步暴露出来。文章通过对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缺失的危害的分析,指出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经济的不健全、文化的转型、精神家园的迷失、制度的不完善等都对诚信缺失具有内在的、基础性的建构作用。为此,大力发展生产力、强化诚信教育、完善监督体系以及建构失信惩戒机制是当前进行诚信建设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2.
会计诚信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煜 《社科纵横》2004,19(1):33-34
本文针对中外会计诚信严重缺失的现实 ,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认为信息不对称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前提 ,会计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条件 ,公司企业制度缺陷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利益驱动和造假成本低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动力 ,同时监督不力为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法律环境。并提出了明晰企业产权 ,加强会计规范 ,构建合理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实施诚信教育等办法 ,来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会计行业诚信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社科纵横》2005,20(6):190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但是,目前中国会计行业诚信严重缺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加强会计诚信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锋 《唐都学刊》2006,22(5):42-44
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不仅反映了当前大学生令人担忧的思想道德状况,同时折射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足。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有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制度建设的缺失等。在分析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要重建大学生诚信道德,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发挥教师的诚信典范作用,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从而将诚信道德教育和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5.
试论传统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尚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代以来,诚信却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国民意识,造成了信用的缺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要求人们具有诚信意识和诚信观念。因此,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充分挖掘传统诚信思想中可以借鉴的内容,对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索国勇 《社科纵横》2006,21(12):72-73
诚信是社会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伦理价值需要。目前信用缺失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危害着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规范。诚信的缺失从社会进程的意义上讲,就是文明的倒退。诚信危机严重后果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王晶雄 《社科纵横》2012,(10):149-150
讲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但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诚信受到严重挑战,尤其是青年学生的诚信程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种状况令人担忧。诚信缺失具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之一在于我们缺少作为市场经济重要基础的理性主义文化。逻辑学是理性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青年学生中加强逻辑教学,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理性精神、规则意识和诚信品德。  相似文献   

8.
浅议商业诚信缺失的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业宏 《社科纵横》2009,24(3):43-44
商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商业诚信的缺失源于经济个体对利益的不正当追求,反映的是商业社会价值的缺失、教育的缺位、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我们必须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两方面入手,重塑商业诚信。  相似文献   

9.
王广 《唐都学刊》2005,21(3):46-47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诚信缺失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在现时期研究诚信问题,不仅具有学理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最近,唐贤秋博士的新著《道德的基石———先秦儒家诚信思想论》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是一部富有新意的学术专著。通观此书,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该著以如何承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着眼点,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历史上的先秦时期,对先秦儒家诚信思想作了一次深沉而细腻的历史巡礼。为了获得先秦思想的本真面貌,作…  相似文献   

10.
大学校园的诚信缺失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洁 《唐都学刊》2006,22(5):45-47
诚信是一种伦理德性,也是一种经济伦理原则和社会责任信念。但在现代社会功利、利益等因素的冲击下,大学校园的道德诚信出现了下滑,导致了“诚信缺失”,请“枪手”、考试舞弊、假文凭假学历等屡见不鲜。这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大学人文主义精神、大学生理想人格是相背离的。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现象,要深入探究诚信缺失背后隐藏的经济的、伦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原因,并从教育改革、提高个人素质、建立信用档案、加强法律机制的建设等方面寻找其解决对策,使诚信回归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