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而人民的拥护和信仰的前提是良法公正的实施。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新常态下,提高中国司法公信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力保护人民利益的社会根基。社会公正视域下,努力推进司法活动利民化,强化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仰性;全面推进司法活动民主化,强化公众对司法程序的理解性;科学推进司法制度规范化,强化公众对司法结果的信任性;积极推进司法案件公正化,强化公众对司法行为的依赖性;加快实施司法主体职业化,强化公众对司法主体的监督性;合力建构司法文化立体化,强化公众对司法权威的认同性,可以有效提高中国司法公信力,谱写中国梦的法治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2,(32):20-21
近年来,山东东平县探索建立了"大调解+司法确认"的社会矛盾化解新模式,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机关企事业单位调解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解决了部门职能单一、各自为战的问题,形成了调处化解矛盾的整体合力,实现了由小调解向大调解、被动调解向主动调解、单一调解向综合调解的根本转变。目前这一制度已写入最高法相关法律条文之中。  相似文献   

3.
张华安 《领导文萃》2007,(11):47-49
今年1月,福建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案件纠纷调处、协助调解的工作意见》。这是泉州中院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司法的一项具体行动,是人民法院贯彻《监督法》的一项新举措,也是重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实现司法效率与公正有机统一的有益尝试。据有关部门统计,泉州某市(县级)法院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参与调解的案件调解、撤诉率高达87.4%。一些拖延较长时间的“骨头案”得以妥善审、执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李柏妍 《经营管理者》2011,(7X):272-272
民事调解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解纷机制,土生土长于中国,长期以来发挥着重大作用。中华文化中自古就有"和合"思想的道德伦理底蕴,一旦有民间纠纷,多半会先选择"私了"。以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调解,有其存在的制度意义。然而,由于我国在司法实践中长期实行"调审合一"的诉讼模式,出现了很多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参与调解的审判人员滥用职权现象严重,强迫调解甚至违法调解多发等等。与此对应的是,作为国家监督机关的检查院并没有相匹配的关于民事调解监督的制度,使民事调解在运行中问题重重。  相似文献   

5.
周亮 《经营管理者》2011,(7X):271-271
劳动争议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因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在处理劳动争议的实践中,我国逐渐形成了当前"一调一裁两审"、"先裁后审"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这一机制存在一些缺陷,具有一定的不适应性,有待改善。笔者建议通过相关制度、程序的建设与完善,健立公正、有效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形成协商、谈判、调解、仲裁、司法裁决相结合的争议解决方式,从而推动公民权益保障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4,(19):15-15
正全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现场会近日在天津召开,会议要求,构建以人民调解为主体,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风险分担"三调解一保险"的制度体系。《人民日报》记者在天津医调委调研发现,天津医调委在解决医闹问题上有三大"法宝":靠制度叫停医患私了。天津率先在全国颁布实施第一个省级  相似文献   

7.
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大重建工作同样包括司法为民、构建大调解机制的法治建设,笔者以大调解机制中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中的法院调解相互间的衔接为视角,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2,(32):20-20
近年来,山东东平县探索建立了“大调解+司法确认”的社会矛盾化解新模式,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机关企事业单位调解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解决了部门职能单一、各自为战的问题,形成了调处化解矛盾的整体合力,实现了由小调解向大调解、被动调解向主动调解、单一调解向综合调解的根本转变。目前这一制度已写入最高法相关法律条文之中。  相似文献   

9.
调解主要有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社会调解等四种类型。调解和判决一样都是作为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市场化,全国各方面、多层次的矛盾并存相随且日益凸显。并且,由于长期以来各调解方式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衔接、配合、沟通机制,在实践中往往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为此,构建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有关职能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就成了实践中及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调解机制产生的背景,内容等方面来阐述我国大调解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资讯     
台词"'民不畏我威,而畏我公'。公正是法治的灵魂,没有公正的司法就不会有公正的法治。"--中共福建省委代书记、省长卢展工指出,推进依法治省工作,要法治先行,做到重依法、重公正、重基层、重领导、重合力、重保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在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尝试,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创新大调解工作理念、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形成有效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工作机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人民调解制度作为调解制度的一种,与法院调解、行政调解等共同构成中国司法调解制度中完整的调解体系。在整个司法调节体系中,人民调解制度一直都居于重要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民调解制度是遵循着中国熟人文化的不会运行规律而创设的,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因而,它的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在一定时期里甚至替代司法调解、诉讼等手段,成为司法部门维护社会关系,处理民事纠纷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社会的快速发展,熟人文化的逐步淡推,使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与改革举步维艰,面对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该何去何从呢?本文将就调解制度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合理可行的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正公平是司法活动的首要价值目标,但效率是司法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制约点,一个无效率的司法审判绝不能说是公正公平的。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和分析古代合议制审判制度来思考我国现今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14.
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其种种弊端日益突出。从法理学的角度看,诉讼调解制度不符合司法审判的本体要求和目的,与现代法治理念相冲突,不利于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取消诉讼调解制度,还司法审判以本来面目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鲜明地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的发挥搭建起了新的平台,提供了难得机遇。为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在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的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作用,我们积极拓展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服务、法制宣传领域,切实加强监狱劳教工作和法制建设工作,下大力狠抓基层基础建设和领导班子、干警队伍建设,创造性地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为建设沿海强省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与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唐剑 《经营管理者》2011,(1X):257-257
公正,是司法的本质属性,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在诉讼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一个国家的法律能否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正价值是衡量这个国家法制文明进步的标志。公正审判是各国刑事审判制度的最高价值选择,也是有人类历史以来,关于法院审判问题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仅就刑事审判理论而言,所谓公正审判,也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本文仅就审判程序公正的理论、标准和中国为公正审判的改革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社会条件,提出我们在完善法院调解制度的同时,应当注意良好诉讼观念的培育,应当在公正与效率的主题下对调解的社会价值观和诉讼价值观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8.
"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当前的司法改革中,特别是程序法修改,应当至始至终遵循"了"的理论内核,追求程序正义与实体公正的统一,权衡利弊得失,树立司法权威,把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整治效果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9.
民事调解制度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机制之一,同时调解制度也是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法活动。民事诉讼调解制度被视为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很多民事纠纷案件以调解的方式结案,它不仅仅能够快速地解决纠纷,提高司法效率,而且对当事人双方之后的关系损害度是最小的,有利于社会稳定,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法治进程的迈进,人们的观念不断地改变,调解制度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和稀泥”、“以劝压调”、“以判压调”、以拖压调”、“以诱压调”等等。本文试对调解制度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叙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社会条件,提出我们在完善法院调解制度的同时,应当注意良好诉讼观念的培育,应当在公正与效率的主题下对调解的社会价值观和诉讼价值观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